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田水月、青藤道士、金垒山人、鹅鼻山人等,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惜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曾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晚年生活潦倒,卖画糊口。生平以书法自重,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书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为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青藤画派的始祖。 这件作品是徐渭五十六岁时所作,约书于万历四年(1576)。此诗收录在《徐文长三集》中,为《鹰》《马》《犬》《狸》《侠客》《丽人》《才子》组诗中的第六首《丽人》,诗写海市蜃楼般梦境中的丽人形象,与故宫藏《侠客》书轴是姐妹篇,用笔和章法安排大致相仿。是年,徐渭应宣化巡抚吴兑之邀,来到北部边防重镇宣化府中,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吴兑为徐渭旧时同窗好友,徐渭是文人、才子,对边防之事也颇有兴趣,在军事方面多有谋划,他给胡宗宪作幕僚的时候,多次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在这里颇受边塞将士的礼遇,心情舒畅、创作热情高涨,多有组词。 此草书五绝诗笔法粗犷雄伟,潇洒倜傥,结体开张奔放,运笔迅捷而有节奏;行距紧凑,字距或疏或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容针,其充满激情的书写状态跃然纸上。通篇气势浩荡,笔势起伏有致,神完气足,为其代表性作品。左下侧落款“徐渭”,下钤白文方印“徐渭之印”、“青藤道士”,右上角钤白文长方印“公孙大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