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关于越剧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施行 | ||||||
|
||||||
檀板笙歌,绕梁不绝,衣袂翩跹,余韵悠长。发源于嵊州的越剧,素有“第二国剧”之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绍兴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1月1日起,全国首部关于越剧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法规——《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用立法赋能“第二国剧”的保护传承。 《条例》包含总则、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保障监督、附则共五章32条,针对越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保障监督、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作出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立法历时3年 “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上周末的夜晚,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的古戏台上,每月一度的越剧汇演热闹上演。这座10米多高的古戏台,是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的地标。离东王村不远,施家岙村的古戏台上也是越音袅袅,仿佛驱走了冬夜的寒冷。 1906年,数位唱书艺人于嵊县东王村老樟树下,借稻桶搭台,唱响新剧种初始之音,如破晓之啼。17载后的1923年,数名女子登上甘霖镇施家岙村古戏台,开启女子越剧的华彩新篇。百年越剧,一路翩跹,终成中国戏曲之瑰宝。 这一切,离不开绍兴对越剧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 嵊州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越剧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年又出台了《关于强化改革创新推进越剧事业传承发展的意见(暂行)》,旨在通过进一步实施和完善越剧人才集聚、精品培育、教育建设、演唱普及、越剧之乡推介等,将越剧诞生地嵊州打造成中国越剧的朝圣地。 而《条例》从立项到实施,前后历时三年。2022年,《条例》被正式列入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2023年,省文旅厅出台了加快推进越剧繁荣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这是省内首个针对单一剧种出台的系统、具体、全面的计划,提出要深挖一批影响广泛的越剧文旅品牌,创建一批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将越剧艺术打造成为浙江鲜明的文化标识,这也进一步促使绍兴越剧立法的时机成熟。同年,《条例》被列入立法预备项目。2024年10月30日,绍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定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接下来,《条例》宣讲覆盖面将不断提升,启动《条例》主题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乡村等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详细解读《条例》有关内容。记者了解到,促进《条例》常态长效实施,还将结合送戏下乡演出、“村越比赛”、越剧文化年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法兴越剧”的思想共识。 注重创新发展 越剧的历史是一部改革的历史。从小歌班到绍兴文戏,从男班到女子越剧,无不是早期越剧艺人相时而动、因势而新、不断变革的历程。越剧进入上海后,受到话剧、电影等现代艺术的影响,汲取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艺术面貌日新月异。 “《条例》非常重视越剧的创新发展。”绍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在《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除了规定越剧在内容、途径、形式上的创新,《条例》更强调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新型产品和业态的创新以及文旅融合的创新,支持建设越剧公园、越剧文化街和越剧小剧场,鼓励开发越剧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产品、服务项目等,打造更多的越剧文化“打卡地”。 《条例》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越剧数字化平台,加强当代越剧文化培育开发,大力振兴越剧艺术,提高越剧影响力和传播力;越剧表演团体、专业院校、研究创作机构、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遵循越剧艺术发展规律,在越剧声腔音乐、表演程式、舞台美术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创作满足群众和市场需求的精品剧目、影视作品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百年越剧发展史上,每一代越剧人都在求新求变,不断探求发展方向,无论是传统戏曲舞台,还是各类小戏、戏曲电影创作等。正是不断创新,才让越剧在全国各大传统剧种中脱颖而出,诞生了如陈丽君这样的业界顶流,成就了戏曲传承中的现象级案例。 嵊州更是积极发挥越剧文化优势,创新越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这片被越剧浸润百年的土地上,共有120多个戏迷组织、26个越剧文化示范村、25个示范戏迷角、3个村级越剧之乡,形成了村村有戏、村村有星、天天有戏、校校有戏的越剧创新传承新模式。这里串联起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越剧小镇、越剧发源地东王村、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打造“越剧+”精品旅游线,推出“越剧+”研学游系列产品。这里不断涌现越剧电影《汉文皇后》、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越剧《村村都有俏花旦》、越剧小戏《“一把手”上门》等新作品。 “越剧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去尝试新风格,才能具备活力和发展的生机。”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吴凤花说,“对于我们关心的问题,《条例》都作出了解答。” 《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加强越剧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研究等人才的培养教育,建立越剧人才库,推进越剧人才队伍建设。在不久前,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青年导演胡洁婷拜国家一级导演杨小青为师,青年司鼓徐旭阳拜国家一级作曲刘建宽为师。 唱响传承新篇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越剧、爱上越剧、传承越剧,是摆在越剧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记者发现,《条例》十分注重越剧的宣传、推广与传播,特别重视对越剧大展演、同唱一台戏、越剧春晚、村越等越剧品牌的建设,深化中国越剧艺术节、爱越小站联谊会等推广越剧的好做法,《条例》还明确,每年3月27日(越剧诞生日)所在周为越剧宣传周,以不断提升越剧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绍兴打造越剧文化品牌,要从2003年举办越剧大展演开始。作为坚持时间最久、参与面最广的越剧活动之一,越剧大展演已经举办了22届,累计演出高达700余场次,线下观演人数达50万人次左右,线上观演人数达数百万人次,成为越剧戏迷们翘首以盼的盛大节日。另外,越剧春晚、同唱一台戏也是有着多年创办历史的越剧文化大品牌,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有浙江特色、绍兴模式的示范样本。 自去年开始,嵊州“村越”火热出圈,引爆全网,不久前结束的总决赛闭幕式,更是吸引众多越剧名家到场祝贺。在嵊州,这样的越剧文化品牌还有很多,“中国民间越剧节”“全国越剧戏迷大会”“相约越乡越剧票友擂台赛”“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等等。 据嵊州市文广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嵊州还在不断拓展“越剧+”服务领域,打响“嵊州·越剧节会效应”品牌。比如嵊州与浙江卫视联合举办的“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引爆全网,大大提升嵊州越剧的影响力,推动了越剧文化在新时代的持续繁荣,还推出“越剧+”研学游系列产品,推进越剧元素动漫形象创作。 《条例》还对越剧进校园等推广活动进行了规范。在绍兴的许多学校,都有学唱越剧等传统戏曲的活动,“戏曲进校园”“校校有戏”等活动,不断推进越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嵊州已经建立了有1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的越剧教育网络群,打造“越剧进校园”示范学校10所,63名学生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同时,嵊州还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词谱成越曲,将越剧元素融入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出戏帽制作、戏曲彩泥、戏曲剪纸等课程,探索出一条越剧特色教育新道路。 “绍兴市的越剧保护传承发展经历数十年,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有必要通过法规形式予以固化。这既是对历年来绍兴相关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升,也是对今后越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有效规范。”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实施是巩固越剧保护“绍兴经验”的迫切需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