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学在绍兴,步履不停
发布日期:2024-09-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古往今来名人风骨浸染绍兴这片土地,大儒王阳明、书圣王羲之、文学家鲁迅等人文巨擘灿若星河、闪耀至今。游走在这片土地,步步踏翠典故,处处萦流文化,历史的层叠和遗存,让这座越国古都,俯首遍地皆是珠玑。开学季,就让我们在绍兴边走边学,探索绍兴,学问不止。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提起书法,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书圣”王羲之的大名,想起千年前在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文人雅集。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携群贤举修禊事,畅叙幽情,泼墨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旷达舒朗、不卑不亢的文人风骨激荡人心,兰亭风雅由此延续,千古流芳。漫步于兰亭之下,古木参天,清泉潺潺,文人雅士的吟咏之声萦绕耳畔,他们笔下流淌的墨香弥漫其间。凝视着那些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仿佛能与千年前的文人对话,与书圣的才情共鸣。

隐匿在蕺山南麓的书圣故里,出则繁华,入则宁静。老街经过岁月的洗礼,带来不一样的城市味道,山明水秀,台门里弄尽显浓郁的江南风情。书圣故里是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前街后河的布局,青瓦白墙上随处可见黑墨题写的书法,遒劲有力。游人移步换景,处处都是王羲之留下的历史痕迹,仿佛将你带回到王羲之生活的年代。

题扇桥是王羲之为卖扇媪题字的地方,而桥侧房舍外墙上则写有其《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戒珠寺门前的墨池,相传是王羲之当年洗笔的地方,时间长了,池水尽墨。那一池黑水,见证了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坚毅,也在告诉世人,唯有在坚持与努力的沃土上,梦想方能绽放其最绚烂的光彩。

游走在绍兴这座钟灵毓秀的古城,处处浸染着文化的气息,这里也承载着王阳明一生的成就与传奇。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人杰地灵的绍兴孕育了少年王阳明的鸿鹄之志和清逸之气,绍兴是王阳明生活时间最长、留下遗存遗迹最多的地方,也是阳明心学的发端地、成熟地和传播地。一座绍兴城,处处阳明迹。王阳明心学与绍兴一座山——宛委山密不可分,更与山上的一个洞——阳明洞密不可分。

群山重重,宛委之历史苍苍莽莽。阳明洞隐匿于野草丛生处,石匮壁立,中有孔穴,洞顶擎一片蓝天,洞口观四季风光。阳明洞天早在唐代便久负盛名,白居易和元稹都曾留下诗篇。这里群山环抱,风光旖旎,远望诸山,清风徐来,气象不凡,天地交隔,成洞天之势。

《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守仁'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王阳明择此佳境,结庐筑室,修身养性,阐悟心学。其后,又在此地讲学论道,这里也成为“阳明心学”重要的孕育之地。站在阳明洞天,感受着阳明先生曾在此沉思、悟道的氛围,恍惚之间,似是穿过了时空的阻隔,与王阳明先生并肩而立,倾心交谈。

阳明故里位于绍兴古城的西北面,由王阳明故居、王阳明纪念馆、天泉证道广场等区域组成,在遗址基础上营造原真性生活情景。阳明故里建成后,为世界各地的阳明文化爱好者敞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在这里拜谒、参观、学习、旅游,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与启迪。

阳明故里


徐渭,这位明代艺术的巨擘,以其惊世骇俗之才,在书画领域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被称为“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鼻祖。

徐渭深谙“师古而不泥古”之道,尤其擅长泼墨大写意,他的笔触如同狂风骤雨般肆意挥洒,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达到了“不似之似,是为真似”的至高境界。这些生机盎然、气势磅礴的作品,不仅彰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更开创了一代画风,潘天寿赞他是“三百年中第一人”,他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艺术巨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踏入徐渭艺术馆,犹如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从此间我们得以窥见一眼这个天才人物浓墨重彩的一生,感受他的才情与疯狂,领略他的坚韧与不屈。徐渭艺术馆掀角筑屋,开口造园,乌片如墨,顶地同泼。艺术馆整体建筑设计汲取青藤书屋建屋造园之精髓,其馆外形以徐渭擅长的泼墨写意画笔法完成场景再塑,意境深远,兼具现代艺术之美,又与周边古朴环境相和谐。艺术馆内集聚的高堂大轴狂放开张,气势恢宏,彰显着徐渭的疏狂孤傲。展厅中一幅幅书画、一件件墨宝,仿佛徐渭的灵魂碎片,那肆意挥洒的笔墨,如狂风骤雨般,倾诉着他内心的波澜与激情。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秋瑾是“辛亥三杰”中唯一的女性,也是“绍兴三杰”中唯一的女性,她为辛亥革命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区和畅堂35号,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原系明代大学士朱赓故宅的一部分。清光绪年间,秋瑾祖父秋嘉禾从福建告老还乡后迁入此屋。少年时代的秋瑾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

“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自1906年从日本归国后至1907年7月被捕前,一直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这座古老的宅院见证了秋瑾女士的坚韧与牺牲。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从书香门第的闺阁才女到慷慨赴死的鉴湖女侠,秋瑾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之爱,她的诗篇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绍兴老城,有一座“秋瑾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繁华的十字路口正中央。碑体高大而威严,仿佛一位忠诚的卫士,庄严而肃穆地讲述着秋瑾的动人事迹。秋瑾以她的诗情剑气、义胆侠肝灿耀星汉,百年流芳,永载史册,时至今日,依旧鼓舞着世人。

世人对江南的印象总是温婉柔情的,而绍兴却是有骨的江南。绍兴养育了鲁迅这般硬气的文人,而鲁迅风骨也影响着这座城。在柔美的烟雨江南中,鲁迅先生提起比枪杆还硬的笔,书写着深刻、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成为真真正正敢于发声的勇士!

鲁迅故里


走入绍兴,处处皆是鲁迅先生的印记。保存完好的场景将鲁迅的童年又悄悄地安放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的长廊,步入先生笔下那些鲜活的场景。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咸亨酒店是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这家在绍兴极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如今仍站在绍兴的鲁迅中路上,捏着一枚茴香豆的“孔乙己”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而他身后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如今的咸亨酒店致力于越菜文化、黄酒文化的研发,在这里点上满满一桌的绍兴传统菜,品尝家常的水乡味,别有一番滋味。

在鲁迅的笔下,这些地方不再只是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色彩的文学空间。它们串联起鲁迅的文学世界,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永恒价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