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向水而生
发布日期:2024-09-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上善若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境界;邻水而居,寄托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绍兴827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如条条血脉,纵横交错,滋润了一方水土。

一个宛若地理书中描绘的河湖安澜、秀水长清的美丽水乡,正悠然舒展在江南大地之上。走进课本里的绍兴,感受这座与水共生的千年古城的灵动与生机。绍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千年古城。城内河湖众多,星罗棋布,宛若块块翡翠点缀在古越大地上,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随处可见。

安昌古镇 | 高建刚

一部绍兴史,半部水利史。历代绍兴人为了生息繁衍,一直在寻觅与水共生共息的生活方式。浙东运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千年不息地流淌着。它见证了岁月更迭,承载着历史记忆,是绍兴向水而生的一个历史侧影。

浙东运河

《管子·水地》曾记载:“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历史上的绍兴,曾是一个咸潮直薄、水患频发的“荒服”之地。经过数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垦与经营,越地逐步蜕变为一片鱼米之乡。公元前490年,“入吴为奴”的越王勾践从吴国回到越地,开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越绝书》中记载,越王勾践“依江而筑”城墙,围“富中大塘”,凿“山阴故水道”,垦耘田畴,生聚教训,终成霸业。越王勾践巧借水缘筑城,为绍兴这座水城奠定了城址基础,山阴故水道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人工运河之一,是浙东运河的核心和标志性河段。

南宋诗人王十朋有言:“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越之有鉴湖,犹人之有肠胃。”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目睹越地百姓饱受水、旱、潮灾害之苦,于东汉永和五年,不顾重重阻挠,毅然发动当地人民纳三十六源之水和山麓湖泊,筑成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鉴湖。据今人考证,马臻所筑鉴湖堤坝东起曹娥江,西至浦阳江,全长127里,水域面积号称八百里,此湖上蓄山洪,下拒咸潮,溉田九千顷。如此,这片原本山海之间的隙地成为旱涝保收的广阔鱼米之乡。绍兴也迎来了这座城市的辉煌岁月,逐步成为江南富庶之地。

鉴湖 | 何玲娟

往事越千年,如今的浙东运河依旧碧波荡漾,环绕着绍兴这座东方水城,千年未绝,生生不息。自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在绍兴大会诸侯,水便成了绍兴城市之灵、城市之魂、城市之韵。水滋养着着绍兴的灵气,润物细无声般灌溉出古越大地千年未断的文脉,孕育着绍兴生生不息的文明。

水路是古人行旅的要路,文人墨客一路且行且歌,将细腻的笔触投向绍兴秀丽奇绝的山水之间。他们泛舟水道,感受碧波涟漪,翠浪千里;他们登临山巅,笑看烟岚缭绕,翠影万重。 

走过鉴湖,是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走过剡溪,是杜甫的“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登上天姥山,是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绍兴以水养人,水的灵秀凝聚着文人才气,挥笔泼墨间,才情四溢,为绍兴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谢灵运寄情山水间,成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一代书圣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翰墨风雅传千古;心学宗师王阳明,创立“知行合一”心学理念。绍兴之水也塑造了绍兴人刚柔并济的秉性,无数仁人志士汲取着水的力量,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勾践卧薪尝胆成就霸业;蔡元培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旗帜,开创一代学术风气;鲁迅以笔为刃,终成“民族脊梁”。

古往今来,绍兴名士才情纵横,光映天下。绍兴27名状元、2238位进士、成千上万的师爷,更使绍兴文脉枝茂叶盛。绍兴文脉如同那绵绵不绝的水流,传承千年,历久弥新,铸就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不朽传奇。

绍兴之水,既有小桥流水之宁静,又有潮汐汹涌之大观,坐拥湖光山色,景致绮丽非凡,织就绍兴这一方令人心驰神往的胜地。而东湖恰是绍兴这处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湖

绍兴东湖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凝聚绍兴山水的精华。春秋战国、秦汉之时,人们在此凿山取石。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几近搬走了半座青山,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湖中崖壁千寻,“凿自人工,宛若天开”,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仙桃洞、陶公洞造型各异,宛若奇观,依势而建的大小石桥成为东湖最精致的石宕印迹,最直观的历史见证。清末绍兴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陶濬宣巧妙地融东湖石宕风光于山水园林之中,筑堤围湖,造桥添亭,亭榭错落,别具匠心。经过数代人的装点,终使东湖成为湖中有山、山中藏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样样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山水大盆景”。东湖之奇在于石,东湖之美在于水。“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东湖属于鉴湖水系,沿岸峭壁奇岩,突兀峥嵘,湖水明澈,幽静淡雅,四处皆景。配以一叶乌篷船,穿梭于东湖各个奇洞峭壁之中,听悠悠桨声拨开平静如镜的湖面,湖水在船舷边低语,泛起粼粼波光,真实再现陆放翁诗中“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绝美意境。“坐乌篷,看社戏”是如今东湖景区的招牌特色。东湖戏台上,社戏声声入耳。那婉转的腔调、传神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传奇的曲艺世界。东湖自然山水丰美,文思风骨亦是蔚然。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世诗作。明代书画家徐渭曾对东湖山水发出“天意人工两无意,方能成此孤枝撑”的赞叹。郭沫若在游湖时写下“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人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的美妙诗句。文人墨客将笔墨纵横于东湖山水之间,镌刻着别样的印记。那随处可见的石刻、楹联,荟萃东湖人文盛景。山水文心,历史风骨,都融汇在东湖这一方景致之中。

绍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天一色间,荡漾着最温柔的景致,桨声灯影里,是读不尽的绍兴风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