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揭开2500余年前鲜活的水乡生活
发布日期:2024-09-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原始瓷句耀和錞于

越国铜饰件

带符号印纹硬陶罐

越国的木桨、网坠、鱼钩,2500多年前的稻米、猕猴桃、葡萄,2500余年前的兵器、乐器、陶罐……8月30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物局)主办的“考古越国:绍兴大湖头遗址发掘成果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幕。一件件、一组组越国的文物,让人仿佛穿越2500余年的时空,走进鲜活的越国世界。

大湖头遗址位于越城区人民东路龙池山和美女山两座小山之间,西侧紧邻平水东江。2021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越城区文物保护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发掘面积16000平方米左右,是浙江第一次大面积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越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显示,大湖头遗址主体年代正值越国崛起和鼎盛之际,距今约2500年,是越文化遗存典型的代表。考古完整、系统地揭露了一处越文化聚落,展示了一幅2500余年前水乡泽国的生产生活图景。

“考古越国:绍兴大湖头遗址发掘成果展”公布了绍兴大湖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首次集中展出出土文物400多件(组),包括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木器等各种文物,以“寻迹·遗址在都城”“揭秘·生产和生活”“印记·特色礼乐兵”“见证·考古阅千年”4个部分,揭示古越人的生产生活图景。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室主任、绍兴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和展览策展人游晓蕾告诉记者,大湖头遗址位于越国都城中心区东部,是一处典型的湿地聚落。越人的生存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越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这在遗址中都能一一呈现。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文物活生生地展示了2500余年前越国丰富的生活景象。

游晓蕾说,这次展览的文物有许多“首次”。大湖头遗址首次出土了越人适应水网密布地理环境实物——木桨,这是浙江第一次出土越国时期的木桨,桨长138.5厘米,柄宽3厘米,叶宽6-6.7厘米,保存较好。大湖头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句和錞于,是第一次在生活遗址中出土,句耀和錞于为成组出土。原始瓷句耀和錞于以往主要出土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首次通过考古发掘出土越国的铅锭、锡铅锭等金属锭。大湖头遗址里出土的粗铜块、铜铅合金块、铅锭、锡铅锭等铸铜原料,为复原越国青铜器制作、流通、使用各个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大湖头遗址出土的铜戈形器,系首次通过考古发掘发现。铜戈形器造型类似铜戈,但大小不一,小巧轻薄,范线清晰,系铸造而成。这类器物目前主要发现于绍兴一带,西施山等地因取土或建设施工时曾有发现。大湖头遗址是第一次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铜戈形器,并明确是东周时期越国的器物。铜戈形器显然不是实用的兵器,有学者认为是越国的货币,有学者提出是冥币或明器,还有学者推测是越国民间私铸之物。它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尚不清楚。

此外,考古中还发现了十分罕见的越国铜饰件和带有符号的越国印纹硬陶罐,显得十分珍贵。越国的兵器以其铸造之精良而闻名。考古中发现的越国的青铜兵器合金配比合理,铸造技术高超,形成了越国的优势产品。

考古发掘发现,大湖头遗址发掘区,大致可分为生产生活区、大型建筑区、特殊仪式区等,外围为低湿地,因此遗址揭示出2500余年前鲜活的水乡生活。

近年来,绍兴相继发掘了亭山遗址、大湖头遗址、南山遗址、稽山中学遗址等一大批考古项目,充分展现了绍兴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更为绍兴古城申遗提供了最佳的实证。

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表示,绍兴大湖头遗址发掘成果展的举办,既是对越文化的研究阐释,也是构建浙江大历史脉络的实证贡献,是探索考古成果转化,让考古成果惠及大众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此次展览展出至11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