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资讯 |《泰山石刻文化艺术展》开展



来源 博物馆处


9月5日上午,由泰安市美术馆(泰山画院)、泰安市博物馆主办,绍兴吼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绍兴博物馆为支持单位的《泰山石刻文化艺术展》在绍兴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它以反映泰山文化为内容,用50余件泰山石刻原拓作品展示了泰山的文化内涵、历史沿革、书法石刻艺术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在齐鲁大地“拔地通天”,孔子因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家国天下的人文之山和精神之山,成为齐鲁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象征。“泰山石刻文化”是泰山的璀璨明珠,展现了泰山文化的精髓。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在泰山刻石以来,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泰山石刻形制多样,数量众多,石碣、石阙、碑刻、摩崖、墓志、经幢、造像、画像石等2000余处石刻分布在泰山的各个角落,比较著名的石刻如:《秦·泰山刻石》《北齐·金刚经》《唐·纪泰山铭》,隶书经典《汉·张迁碑》《汉·衡方碑》等书法艺术经典。

泰山石刻既有鸿篇巨帙、摩崖经幢,亦有诗文题记、盈尺小碣,记录了朝代的更迭和古人信仰的变迁。它集书法艺术、凿刻技艺之大成,有着无穷的魅力。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多维度地介绍了泰山珍贵的石刻文化遗产。

展览介绍了天人合一的山川文化。泰山地区的文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闻名遐迩。在由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形成的三山五岳的崇拜中,泰山以五岳之尊雄视天下。经儒家的整合,“天人合一”成为泰山文化的重要内容。泰山石刻于此有诸多表现,令人饱览之余感受造物之神奇。

展览还介绍了三教共存的宗教文化。在泰山,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精神支柱的融合,也反映了泰山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文化在泰山最早,是泰山文化的核心。《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赞誉,诸多刻石也成为传承儒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泰山的道教始于东汉末年,其根源于可追溯到史前社会对自然的崇拜。道教兴起后视泰山为神仙居所和重要的修行地。明代《太极图碑》体现了泰山道教文化遗存。佛教于魏晋时期在泰山开始传播,隋唐时期泰山成为北方佛教中心之一。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刻经,其书法更是独树一帜,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誉。

封禅文化是展览的重点。封禅是中国诸多名山中独有的文化现象,源于上古时期的山岳崇拜。文献记载,上古自炎帝以来有七十二王封泰山。秦统一后,封禅成为天人合一的政治表现形式,是帝王天命所在的标志。历朝有五代九家帝王在泰山封禅,也留下诸多封禅祭祀刻石,成为泰山封禅文化的见证。这类刻石是政治、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

名人文化是展览的趣味所在。泰山因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天下景仰。古往今来的名人在此留下了无数诗文、墨迹、轶事,以孔孟、秦皇汉武、杜甫李白等为代表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泰山留下印记成为历史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登泰山保平安的民间信仰流传至今,展览也聚焦于此。上古时期,泰山作为东部平原最高的山峰,就被认为是通往天界的桥梁,具有神圣的力量。历代无数信众朝圣泰山,希望获得神灵的庇佑,故各种信众在泰山立庙奉祀、刻石。这些材料是中国历史普及大众文化的真实记录,也是欣赏和研究的重要史料,从中能了解到先人的生活情态,还能感受到泰山文化的恒久魅力。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泰山石刻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与推介该展览,举办方将加强地域文化的交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