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越子城——越国早期的都城,它是否也有其特有的“中轴线”?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去探寻一番。古人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一根轴线南北贯通,建筑纵向林立,城市对称展开,这便是古人“以中为尊,择中而居”审美理念的极致体现。 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这样一条“中轴线”,绍兴也不例外,它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串起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串联着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府山
“中”,虽然只有4画,却承载着一份中国人的独特情感,而绍兴对“中”的体悟和认知,还要追溯到越子城时期。关于绍兴中轴线的故事,还要从越王勾践的建都理念开始说起。越子城源于范蠡所筑勾践小城。范蠡建越都城时,勾践发问:新建都城偏处东南,非高贵之城,怎能比昌盛?此涉 “择中立国”。范蠡的都城选址思想含区位与择中理念。勾践所问不止 “越国之中”,更在 “中国之中”,与他逐鹿中原思想一致。
府山 | 骆海淼/摄
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中,无论一统之国还是诸侯之国,皆有 “择中立国” 传统。都城乃政治与权力中心,历代执政者以 “天下” 为视阈,如林之奇所言是宇宙中心。用勾践的话,都城 “上承皇天,下处后土”。虽勾践未提中轴线,但 “择中立国” 理念强烈。所谓中轴线,通常指能统摄全局的中心线。《周礼・考工记》言营建国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天子都城占地方九里,依城门数规划干道;越都城因地理特殊,难循九经九轨布局,然勾践小城中心线上若干基点,已初现端倪。如越王宫台之前所设的百官聚会“朝宫”,就在卧龙山南麓;以禹祠为宗庙的位置,虽然在小城之外,但仍符合“左祖”礼制;所谓“右社”即社庙,宋代称社稷坛,就在越子城右侧。当然,仅凭这几个基点,尚难形成一条中轴线,但越子城的空间核心线已初露端倪。
蓬莱阁 | 绍兴文史
中轴线于都城发展中逐步形成。有学者认为,都城有穿越朝宫、与皇权合一的礼仪轴线。东汉后,其持续发展成熟,形成严谨对称格局。首座有礼仪中轴线的都城是曹操建的邺城。这表明中轴线由礼仪轴线发展而来,本质即礼仪轴线。礼仪轴线统领建筑群时,中轴线清晰。越子城中轴线发展与礼仪轴线密切相关,在吴越国东府(即东都)出现时。
蓬莱阁 | 绍兴古城 周筱琴/摄
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钱镠仿效唐代两都制,将杭州作吴越国西府,越州城为东府(亦称东都)。于东都建设中,充分利用先前已存的浙东观察使治与越州刺史治,此乃一组完整建筑群,作朝宫甚为适宜,然仅如此尚不充足。于是,钱镠援引唐代诗人元稹 “谪居犹得住蓬莱” 之句,依卧龙山势,于朝宫之后兴修蓬莱阁,令以朝宫为核心的越子城礼仪轴线,愈发气势恢宏。同时,在蓬莱阁、朝宫的南延线上,接连莲花、车水两桥,再由此向南,直抵秦望门,门外还有因郡人拜谒钱镠得名的拜王桥。至此,自南至北,以拜王桥为始,经秦望门、车水桥、莲花桥、朝宫等基点,直至卧龙腹部的蓬莱阁,构成一条约 2 里长的越子城中轴线。需指明的是,就中轴线两端来说,北端为钱镠亲建的蓬莱阁,南端是郡人拜谒钱镠的拜王桥。南北两端,皆彰显了对皇权的崇拜之礼,称作礼仪轴线,实至名归。
拨开历史的层层帷幕,昔日的风烟早已散尽,但这条古老的中轴线,依旧涌动着独有的魅力。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横亘古今的历史脉络,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时光的风云际会,在它的身上,刻画出岁月的痕迹,也凝练出绍兴人,特有的审美和独特的智慧。梁思成先生曾说:“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这一条条“中轴线”,不仅是秩序之美,更是文明之脉。
明万历《绍兴府志》旧子城图 | 绍兴文史
沿着这条中轴线,一步一景,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上。 古老和现代在轴线两端展开,漫步其上,你可以解锁绍兴的诗情盎然、优美意境。
蕺山
沿中轴线南行,蕺山和种山迎面而来。在这里,你可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明·王思任在《淇园图序》一文中说:“吾越谓之佳山水,居郡中者有八,而蕺最宠绝”。
蕺山一带 | 绍兴发布 章斌/ 摄
蕺山上昔有宇泰阁、兼山亭、王家塔、蕺山亭、大观亭、竹堂、雪轩等建筑,向为越中登高览胜佳处。
府河示意图 | 绍兴古城
往昔,绍兴的府河自南门进城,大致沿着现今城市中轴线解放路的路径,一路朝北,贯穿全城。
图源 | 胡超琦
府河不仅是绍兴的生命之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沿着府河两岸慢慢走,感受府河的水流缓缓,河面上时而有小舟轻轻划过,荡起层层涟漪,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的水墨画中。河两岸的青石板路和垂柳成荫的小道,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府山 | 阮小贝(小红书)
从古城中心的轩亭口出发,沿着府横街西行约1公里,就能到达卧龙山的南麓入口。卧龙山是越大夫文种的安息之地,故又称种山。康熙年间,因皇帝南巡驻跸于此,改名为兴龙山。历史上,这里曾是府治所在,因此俗称府山。
越王殿 | 胡超琦
卧龙山上古迹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越王台。越王台背靠青山,面朝长街,建筑庄重典雅。站在越王台上,山风阵阵,别有一番滋味。周围林间的风声宛如战鼓和号角声,耳边仿佛可闻历史深处传来的士兵的呐喊声。绍兴中轴线,承载着越国古都古今交融的恢弘气象,也传承着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它是历史的、现在的,也必然属于未来。
参考资料:任桂全《越子城的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