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你会如何描摹,时间的形状,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还是“白驹过隙,白云苍狗”,是阳光下日晷的影子,还是淹没万物的洪荒。在绍兴,感知时间,触摸时间,留住时间,成为时间的朋友。时间在哪里?时间在汩汩的流水中,《论语》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滚滚向前的河水,是连接时间的媒介。
在绍兴北部,一条河流已经在桨声灯影里流淌了2500余个春秋。运河绍兴段,处于浙东运河的中间,它既是浙东运河的最前身,又是连接东西浙东运河的核心段。浙东运河绍兴段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晚期,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越绝书》卷八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这条古运河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绵延2500年未曾中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沿着浙东运河纷至沓来,踏入绍兴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留下无数传世名作。南宋时期,浙东运河进入了鼎盛时期,南宋诗人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并序》中,曾这样描述浙东运河:“堰限江河,津通漕输,航瓯舶闽,浮鄞达吴,浪桨风帆,千艘万舻。”浙东运河黄金水道的价值可见一斑。古纤道,是浙东运河黄金水道的见证者,行走其上,仿佛能听见运河上船夫的号子,穿越时间的迷雾,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古纤道 | 卡布奇诺Bo(小红书)
蜿蜒的古运河,如同时间的媒介,承载着千年的舟楫往来,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见证无数兴衰更替,流淌千年稠密繁华岁月。“几孤风月,屡变星霜。”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总有那么一些痕迹,刻下历史的烙印,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讲述着过往的故事,成为融入绍兴城市肌理的印记。
石核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早在10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已踏上了绍兴大地。2500 年前,於越人在这里建立了越国,此后绍兴历经会稽郡、越州、绍兴府等境域的变迁,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也使得绍兴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绍兴城市的肌理中,时间是有形的,它融入了每一块砖石,每一片青瓦,每一道水流,绘制出一幅流动的画卷,让我们得以触摸时间的印记,感受绍兴悠悠古韵。古桥,如同时光的守望者,静静地横跨在岁月的长河上,讲述着绍兴的光阴故事。
八字桥 | 胡超琦
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八字桥,连接三街,跨越三河,四通八达,布局巧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互通桥”。行走于八字桥上,仿佛梦回宋朝,看名士相贤吟诗纵论,看浙东运河漕运繁忙,看一幅宋韵交织的精湛图景。
八字桥
题扇桥位于绍兴蕺山街道,嘉泰《会稽志》记载,题扇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书圣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佳话就发生在这座桥上,直至今日依旧为人津津乐道。脚下的石板似乎还留存着古人匆匆的步履,那深深浅浅的痕迹,是时间走过的证明。在绍兴且行且看,处处浸染着历史的古韵,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走进鲁迅故里,那极富江南特色的建筑,那一扇扇木质的门窗,那陈列在屋子里的老物件,再现了先生的成长轨迹。停留在此,仿佛能窥见先生笔下的故事,感受时代的气息。
鲁迅故里三味书屋
而当夜幕降临,沈园的灯光温柔地照亮了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一曲《钗头凤》浸润在此浸润了九百年,让人沉醉于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山水无声,自有佳音。诗词的韵脚,缓缓流淌在绍兴的山水之间。古代的文人墨客,在绍兴的山水间踏出一条诗歌之路,从此,山河有了声音,让我们在今日,得以借助诗词听见时间的回响。
会稽山 | 下 潘国超
登上会稽山,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的壮丽景象,元稹的一句“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响彻在耳畔。
兰亭天章寺遗址 | 夏穗啊(小红书)
这里,见证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聆听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时间的长河里,将江南的诗意山水与人文精神代代相传。鉴湖月下,轻舟已过万重山。一部全唐诗,半部在鉴湖。鉴湖风光,是李白笔下“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的宁静悠远,也是杜甫笔下“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的柔美动人。杜甫在探访剡中山水后泼墨挥毫,写下“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经典之作。诗仙李白曾四入浙江,三入剡中,将对剡溪的无限赞美尽抒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道尽了李白对剡溪风光的无限留恋。那些流传至今的诗歌,如同古老的钟声,穿越时空的隧道,在我们耳畔敲响,生生不息,载着千年的诗意,划向远方。
漫步绍兴,时光仿佛被温柔地织进了每一寸青石板路,在乌篷船的浆声中轻轻流淌,变得缓慢而悠长,宛如掉入一个温柔的梦中,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无关紧要。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绍兴老街缓缓从沉睡中苏醒。在绍兴老城区,府山直街是最具市井味和烟火气的老街之一。
府山直街 | 羽里来(小红书)
府山直街有条长度不过170米的早市,聚集了摊贩近100家,他们共享店面,抱团式经营,最多的一家店里,挤着5名经营户。摆好摊,老街上的早市闹腾起来。“自家产的丝瓜、蒲子,新鲜便宜”“鹅肉,香喷喷……”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府山直街 | 羽里来(小红书)
走在青石板上,两边民居白墙黛瓦、整齐有序,静静观望着街上的人来人往,街边商铺和摊贩热热闹闹、挨挨挤挤,一派动静相宜的市井气息。漫步老街,时间不再是一种刻度,而是一份感受、一种体验,一缕人间烟火气。
安昌古镇 | 徐凯
河流是江南水乡的灵魂,它不急不缓地穿梭在安昌古镇之间,倒映着两岸的白墙黛瓦,古朴的民宅错落有致,斑驳的墙壁记录着风雨的痕迹,静静诉说着江南水乡的温婉雅致。
安昌古镇 | 沈小娴
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这里的居民们仍像祖先一样承袭着原生态的古镇生活,生生不息。在古镇里悠游,时间仿佛被按下暂停键。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与过往的岁月不期而遇。河水悠悠,碧波荡漾,偶有几艘乌篷船轻轻摇曳过水面,传来船夫的吴侬软语,更添几分江南韵味。乘上一叶扁舟,随着水波轻轻荡漾,将身心节奏调慢,时间仿佛在这里悄然停滞。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从来不曾为谁停下向前的脚步,我们见证了绍兴带着浪漫与诗意从千年文明中走来,却又无比渴望让时光在这片诗意的大地停留。留住时间,或许是用味道。“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绍兴酿造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黄酒飘香传千年,“越酒行天下”的美誉名震四方。
绍兴黄酒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投醪劳师”激励将士出征士气;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兰亭,与友人设下“曲水流觞”把酒言欢;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黄酒饮料、黄酒甜品……绍兴黄酒见证了无数岁月变迁和文化传承,时间就在酒香中不断延续。留住时间,或许是传承古老的文化习俗。绍兴社戏,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风行一时。南宋诗人陆游以“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的诗句吟咏当时绍兴社戏的演出情景,鲁迅也在多篇文学作品中,生动描写了绍兴演社戏这一独特风俗。
鉴湖戏台社戏 | 高洁
有月亮的晚上,乘着乌篷船看临河的社戏,也是许多绍兴人儿时的回忆。如今,戏曲的魅力依旧延伸在古老的土地,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不断地传承创新中,绘就绚烂的篇章。留住时间,亦是让城市文化不断向上生长,让过往的璀璨华章在今时今日绽放新的光芒。古老的街巷,宛如岁月的脉络,承载着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它们在时光的洪流中坚守,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如今,更是成为城市文化向上攀升的基石。上大路自古就是绍兴古城内的繁华地段,这里曾是王阳明潜心修学的地方。如今的上大路摇身一变,将网红餐饮店、书店、咖啡店、抹茶冰淇淋店、特色伴手礼店等汇聚一堂,现代化的装修风格、文艺范的装饰陈设,历史古韵与时尚元素相织相融,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
上大路 | 一吨香蕉牛奶(小红书)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时间的容器。位于前观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徐渭艺术馆,亦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徐渭艺术馆,是为纪念明代书画家、泼墨大写意画创始人、“青藤派”鼻祖——徐渭诞辰500周年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而建立的艺术展馆,也是绍兴的又一文化新标志。
徐渭艺术馆 | 鹿椰青(小红书)
徐渭艺术馆在已破败的老机床厂上改建而成,掀角筑屋,开口造园,乌片如墨,顶地同泼。艺术馆整体建筑设计汲取青藤书屋建屋造园之精髓,传达一种历史情境中的现代艺术之美。
循岁月履迹,一砖一瓦都刻上时光的韵脚,一风一景都吟唱着岁月的篇章,走进绍兴,望时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