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微醺在绍兴黄酒的馥郁间

发布日期:2024-08-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字号:[ ]
分享:


图 | 会稽山绍兴酒

绍兴黄酒越千载,中华国酿常缱绻。黄酒,乃中国之国酒;绍兴,系黄酒之故乡。绍兴黄酒传承着古老东方的历史基因,凝聚了天工古法的技艺精粹,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之中,绽放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最忆是江南,醉享在绍兴。酒乡绍兴“产出”千古风雅,陶醉了一代代人。绍兴酒味甘、色清、气香,绍兴城韵古、秀美、精致。名酒名城,相得益彰。酒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兰亭集觞》(清·焦秉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每每吟咏《兰亭集序》,眼前便浮现出文人雅士相聚欢宴的诗酒岁月。快意流觞,酒香、诗香、竹香,汇成一派气象超然的景象。当我们聊到古人的诗酒文化,聊的是什么?这个答案,就从《兰亭集序》里找吧,从王羲之喝的那杯酒开始找!

1600多年前,王羲之在绍兴的兰亭与朋友雅集,并曲水流觞,醉书写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但你可能猜不到,王羲之喝的其实是黄酒。“会稽”,是“黄酒之都”绍兴的古称,但王羲之聚会喝黄酒,可不是因为他恰好在绍兴!事实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黄酒都是中国人饮用酒的主流。

800多年前,陆游唐琬沈园相逢,酒后写下一曲《钗头凤》,一段爱情佳话流传至今。

绍兴被毛主席誉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一座古城在岁月的褶皱里溢出老酒的香气,扑面而来的是人文历史。绍兴府历史上走出过2238位进士,27位状元。历代名人王羲之、王阳明、徐渭、周恩来、鲁迅、秋瑾、马寅初……数不胜数。秋瑾平生爱酒,既有“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豪放,又有“右手把剑左把酒”的快意。一代文豪鲁迅虽不嗜酒,却喜独自小酌。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学监一职时,常去当地的“泰甡”酒店小酌,最喜欢点清蒸鲫鱼下酒。他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名篇里,酒是绕不开的故事元素。周恩来身上确实体现着绍兴人的基因。善饮是其一,其二是个性内敛不露锋芒,温和不失刚性,后发制人,坚韧不拔,这也恰是绍兴酒的风骨所在。一部黄酒史,就是半部诗歌史!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只有中国有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中国人就能大量酿制黄酒了。如此,李白才能“会须一饮三百杯”,唐寅才会“劝君一饮尽百斗”。于是,杜甫留下“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陆游写出“红酥手,黄縢酒”……

女儿红 | 诗画曹娥江

让绍兴黄酒闻名天下的,还有绍兴人的浪漫。

自古绍兴就有“无酒不成礼”的说法。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越地有酿“女儿酒”风俗,待女儿出嫁时宴请宾客。到宋代,人们在酒坛外绘吉祥彩图,添加油彩“百戏”,作为花好月圆的彩头。花雕酒就由此演变而来。

叠放的黄酒坛 | 浙江宣传

今天,酿制“女儿红”“状元红”在绍兴仍极为盛行,人们会为孩子订制封坛酒。酒厂的酒库里一坛坛排列整齐的黄酒,蔚为壮观,宛若漫天星斗,散发物阜民丰的光芒,仿佛为家人照亮似锦前程。“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和中国黄酒互为名片,相得益彰已千年。越酒美名,通行天下。《西斋偶得》记载,清代中期天下“盛行三事”,即绍兴酒、昆腔曲、马吊戏。及至民国,绍兴酒更是大放异彩。

绍兴黄酒之所以能成为黄酒的代表,必须从虔诚的态度说起。在绍兴,人们还将黄酒视为有机生命体。糯米为“酒之肉”,麦曲为“酒之骨”,酒药为“酒之魂”,鉴湖水为“酒之血”,酿酒工艺为“酒之经络”。经历漫长时光岁月和生产实践,黄酒酿造工艺不断更新,但原料始终未变、匠心始终未变、传承始终未变。

冬日,是绍兴酿造黄酒的季节。绍兴的酒,用的是秋天的早稻,鉴湖的湖水,要在立冬时酿下,来年品尝,顺应的是天时地利。而酿酒的师傅,则要犹如神职般沉默地坚持,从第一步开始,每处细节皆恰到好处地完成,这甚至是有点严肃的事。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绍兴这碗黄酒的底气所在。蒸米、落缸、开耙、压榨、煎酒、封坛……每一坛黄酒,都贮存着酿酒老师傅的辛勤劳作和对完美工艺的执着追求。

许多老绍兴人都有酿酒的手艺,有的人家自酿自饮,有的人家预留着逢年过节送人。祖籍绍兴的陆游大概也是个爱酒的,那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腊酒”就是绍兴人自家酿的米酒。酿酒时间长了,老师傅的手就是最合适的温度计,蒸米的温度合不合适,把手伸进去探一探即可知。舌头,则是最精准的酒精测量仪,只消抿一口,这酒度数如何,质量如何,心里就都了然了。酿者有意,饮者有情。“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是绍兴黄酒最为知名的饮法。远近游客来到绍兴,点一份孔乙己套餐,看看醉到几分才能读懂鲁迅的笔意。

绍兴黄酒搭配下酒菜

许多老绍兴人依旧保留着这种生活方式,晚饭时分,备上三五小菜,老酒咪咪、闲话讲讲,一家人其乐融融。有时候想想,绍兴城就像个酿酒的坛子,它浑厚的底气绝不会在初见时冲撞了你,而是循循善诱地待你,让你不知不觉放下戒备,而等到醉时,早已不知西东。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曾经越酒行天下,而今迈步从头越。绍兴黄酒守得住经典,又当得了“网红”,老牌黄酒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今年第三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之际,来自会稽山黄酒的一场“投醪劳师”秀,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驻足观看。

图 | 网名叫小博(小红书)

天下黄酒源绍兴,黄酒之源会稽山。在新老几代人的努力下,会稽山传承千年黄酒酿造技艺,同时推陈出新,让老黄酒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会稽山黄酒博物馆的地下酒库 | 会稽山绍兴酒

会稽山,始创于1743年,历经近300百年的岁月积淀和时光韬养,以馥郁芬芳、优雅自然的酒香,甘鲜醇厚、后味陶然的口感而闻名,一直是绍兴黄酒的“金字招牌”。

气泡黄酒 | 会稽山绍兴酒

从气泡黄酒一日一熏的火爆,到冰饮行动的爆火,再到兰亭的高增长,会稽山对黄酒“不设限”的探索不断深入,且仍在不断丰富。

“兰亭”高端文化黄酒

除了在国内年轻人中“破圈”,会稽山黄酒也凭实力在外国友人中“出圈”。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早在1915年,会稽山就获得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更在中法晚宴上,被法国人喜爱,自带“低度、悦己、养生”属性的黄酒逐渐成为高端宴会的常客。

图 | 不吃小鱼干w(小红书)

从专卖店、品鉴馆,再到慢酒馆、小酒馆,新场景、新消费、新连接,绍兴黄酒正在“逆生长”,不断营造新消费场景。不必说马路上五步一酒馆、三步一酒铺的盛景,仓桥直街浓郁扑鼻的酒香,弄堂转弯处一排排叠放的陶土酒坛;也不必说黄酒小镇东浦河边树上挂着的酒诗灯景,家家门头上悬着的各色酒旗招牌,远处公共墙面上书就的醒目的“黄酒”大字;单是市井间寻常一户人家的门口,也总能见着摆放齐整的空空如也的黄酒瓶。

图 | 不吃小鱼干w(小红书)

与黄酒有关的创新饮品、甜品也是随处可见。从踏上绍兴的那一刻,酒香就萦绕在你周围了,这场醉,或许需得等离了绍兴,方才能醒。黄酒,选绍兴,这是一种共识。来绍兴,不以一碗黄酒润肠,是无法与这片土地真正通气的。且不说这酒孔乙己瘸着腿也要喝一碗,单说绍兴人对黄酒的痴爱,早已把它放之各处,酒与绍兴的底蕴是相连的,根本无从避开。如果你曾认真地品味一杯黄酒,你就会知道它是“柔和温润”的,集“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于一体,却平衡得很好,近乎国人崇尚的“中庸之道”。米酒太淡,白酒太烈,恰是这一杯温润又味足的黄酒,带来精神上的微醺沉醉,而非身体上的酩酊大醉,给诗酒留下书写的空间。

图 | 不吃小鱼干w(小红书)

此时绍兴,暑气正盛。巷子铺里的黄酒冰棒亟待品尝,甜品店里的黄酒奶茶早已备好,这是属于绍兴“沉醉”的方式。连日常一碗疙瘩面,也要滴些黄酒进去,酒精蒸发掉之后遗沉的酒香,是绍兴让许多简单的餐食变得好吃的秘诀。眼瞅着立秋至,作为绍兴人,秋天自然也不能缺黄酒。黄酒是传统的“保健酒”,暖胃,又可舒筋活血,还是中医最爱的“药引子”。秋季要吃蟹,配黄酒是上佳之选,花雕、状元红、女儿红,温得暖暖的,都好。

黄酒一直在变,也一直未变。它让豪饮者逸兴遄飞、唱绝古今;让多情人晓风残月、相思如雪;让思乡游子魂牵梦萦、归心似箭。无尽的情感,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黄酒打破时空限制,让一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共鸣。黄酒的滋味于天地间流转,将思绪收拢酿情,风来酒香远,绍兴又将醉何人?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