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咱们大多数站在原地守望远方的时候,古代诗人们早就行动啦:罢官的罢官,拒官的拒官,任性地归隐山林去!可见返璞归真的平淡,率性随意的自然,对人有多么强烈的吸引力。
下岩贝村
身在凡尘俗世,向往世外桃源,一个现代人,多多少少有想逃脱喧嚣的渴望。隐居山林,除却身心的解脱,活得自在悠闲。
外婆坑,一个景色媲美九寨沟的“江南第一民族村”。这里是浙江山野中一个真正由少数民族聚集的古村落,居住着白族、苗族、傣族、壮族、彝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外婆坑村
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乡村的静美和丰厚的村庄历史沉淀,也能欣赏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山上茶甸片片,山下溪水潺潺,炊烟袅袅,老式的明清建筑和石头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让人的心境也不由地开阔了起来。下岩贝村,村下是岩石,村居山背之上,故名下岩背,又因“背”与“贝”同音,因此又作下岩贝。在下岩贝,一年有200多天被云雾环绕,在这目睹壮阔的云海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运气。
下岩贝村
除了云海缥缈,这里还有茶园风光,大片的绿意与蓝天白云交错,构建了一幅绝美的夏日油画。谢灵运曾言“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覆卮山因此而得名,每年春日时分,大片的梯田油菜花映衬着远处的古朴村落,形成一幅绝美的春之画卷,而东澄古村就在覆卮山巅。海拔380多米的东澄古村,是覆卮山周边这几个村落最值得一看的,上有世纪冰川,下有千年梯田。青墙黛瓦、石壁木门。藏匿在深山里的江南村寨,几乎保持着百年前的样子。这里远离城区,山路崎岖,但只要来过古村的游客,无不赞叹其美。
“云中之松,郁郁苍苍。山林谷底,绿野仙踪。”坡塘村云松自然村,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步道,有1500余年树龄的银杏树。古步道边有百亩茶田,自然风光优美。
坡塘村云松自然村
在夏日的气息之下,这座村落渐渐被绿意裹挟,而这里的人也在这绿意的庇护下闲适生活。它们构筑了村落希望的底色,承载着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其地古称上林,唐中和四年(884年)从东阳梵德村迁至诸暨上林(今斯宅),为上林斯氏开宗始祖,并一直衍生至今已50余世,历1100余年,可谓源远流长。沿着白墙黛瓦,寻回百年前的台门烟火,穿行于清末建筑里的合院式回廊,仿佛处身旧时,祖辈们讲述着代代流传的故事,孩童们嬉戏玩闹,一代家族,就在袅袅烟火中兴盛。
斯宅村
施家岙村是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被誉为女子越剧第一村。村子坐落于芝岩坂山岙里,东南苍岩山三面环抱,背面剡溪源蜿蜒而过,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同样灿烂。施家岙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古院、古戏、古门、古庙、古石。到了施家岙村,小伙伴们记得要去村中的古戏台看一场越剧演出。村里有一支戏班,戏班的名字十分接地气,称为“娘家戏班”,每周都会在古戏台上表演经典越剧曲目。
施家岙村古戏台
嵊州桃形李,顾名思义其形如桃子,却实属李子,甜而不腻,口感酥脆,并且略带蜂蜜香。今年“嵊州桃形李”开采日为7月15日,采摘期为7月15日—8月15日。
嵊州金庭镇桃形李 | @小李买李子
东晋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称病弃官,入金庭(今嵊州市华堂村)筑室隐居,自此,王氏在绍兴扎根。《晋书》王羲之传载:晚年优游无事,修植桑果,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种果植树,是王羲之晚年的一项爱好。嵊州市金庭镇,亦是种着满园的桃形李。
华堂村
夏日炎炎,生活甜甜。穿梭在葡萄藤架下,亲手剪下一串串圆润的葡萄,尝一口夏日的脆甜,多么惬意、舒适。
文旅上虞
上虞盖北是中国葡萄之乡,野藤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明清地方志便有记载。野藤葡萄——果肉肥厚、汁多味甜,风味浓郁,品质尚佳,深受游客喜爱。在上虞盖北,不仅能吃到超好吃的葡萄,还能逛盖北野藤葡萄公园。园内设有博览长廊、观光步道、农家乐等配套,到这里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吃新鲜的葡萄。
追云赶月当停留,逃离钢铁森林,在星空下露营,耳畔是虫鸣与植物的呼吸,道声晚安,让星空伴你入眠。夜色降临,点亮篷边灯串,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与千年梯田里的绝美灯光遥相呼应,共筑夜间小美好。
覆卮山景区观景平台
被誉为“浙江地理屋脊”的东白山是古越文化于会稽的崇高象征。东白山属会稽山脉南麓,北接诸暨,东接嵊州,是浙中名山之首。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所以又叫做“太白山”。来感受一下李白诗里“手可摘星辰”的场景吧~
诸暨东白山露营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在这写下过壮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也笔墨一挥,写下了 “沃州天姥为眉目”,杜甫更是用“欲罢不能忘”来表达离愁。
唐诗之路 | 徐麟
在绍兴,总有一些地方,它是热爱自然、崇敬自然,又敬畏自然之人的梦境实现之地!来这里,你可以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听鸟鸣声声、流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