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解韵 探陵小分队”再出发,暑期探索南宋皇陵



来源 博物馆处


蝉鸣奏响了夏日乐章,点亮了孩子们的多彩暑期。绍博暑期精品研学“寻宋解韵·探陵小分队”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踊跃报名,炎炎夏日也抵挡不住青少年探索南宋皇陵之心。

 

714日,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浙东考古基地、绍兴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寻宋解韵·探陵小分队”研学活动从绍博出发,通过“小小考古队:识皇陵”、“大宋少年游:探秘宋六陵”、“考古新视野:专家座谈会”、“古物新语:观摩文物修复”、“触摸非遗:瓦当拓印”等环节,用知识课堂、实地参观、头脑风暴、动手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探索考古人背后的故事,了解宋六陵的前世今生、宋代帝陵选址原则等。

 

活动伊始,学生们在绍兴博物馆社教室集合领取物资包,博物馆的老师授课考古知识小课堂,讲解了考古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学生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并观看了宋六陵的相关影片,对宋六陵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

 

 

     

 

带着对研学问题的好奇,大家一起集合出发前往宋六陵考古基地。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李博士的带领下,学生们实地参观宋六陵考古发掘现场。随着参观动线,李博士为大家讲解宋六陵地理环境及选址缘由、历史故事,带领大家深入考古探方,介绍了宋六陵考古发掘现状及考古知识,讲解考古工具的作用使用方式

 

 

 

 

 

 

随后大家来到浙东考古基地的会议室,学生们和李博士进行了问答式交流座谈。他们纷纷踊跃提问,询问技工们平时在考古工地都做哪些工作、工作时间是哪个时间段、下工后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出土文物上那一串串数字有什么用呢,进而了解考古背后的故事。李博士为大家讲述了考古工作者一天的工作日常,初步了解考古工作流程,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

 

 

 

通过课程学习和系列沉浸式体验,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回答了研学手册中有关考古类和历史类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感兴趣但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由李博士进行点评和解惑。

 

 

 

最后大家回到绍兴博物馆进入动手环节。在宋六陵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瓦当,作为建筑构件的瓦当图案精致优美,是实用与美学结合的产物,也昭示着宋韵文化的审美与辉煌。在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拓印仿古瓦当,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体验感,感受宋韵美学,加深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

 

 

 

 

 

 

 

学生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之外的内容,收获了喜悦满载而归,活动结束后纷纷用各种形式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心得体会:

 

@北诲小学新河弄校区510班 朱思语

《寻宋解韵——探访宋六陵有感》

青山连云雾,玉峰蕴秀色,江南最大的皇陵区——宋六陵在一片青翠之中,散发着气质。

南宋时期,赵构迁都到杭州,绍兴作为陪都,赵构将越州改名为当时的年号绍兴。而在891年前,绍兴大地上便出现了首个攒宫,也就是今天的宋六陵。宋六陵位于绍兴御茶村,在这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竟藏着这么一个古代攒宫,这让第一次光临宋六陵的我十分震撼。

走进宋六陵,可以看见一处宋六陵的介绍。宋六陵虽有个六,但埋着七位皇帝和七位皇后。宋六陵比其他著名的古代皇陵更小些,也更普通。这毕竟只是临时的陵墓,墓主人曾经想过:有朝一日攻破金朝,夺回失地,回到曾经的首都汴京。可惜金人已在陵墓上践踏无数遍,直至今天,才发现了这攒宫。走在一个个探方之间隆起的一条小土路上,我观察到,探方的土的颜色是不同的,这一层层的颜色,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充满了年代感。宋六陵主要出土瓷器、瓦当等,这次游宋六陵也是收获不少,我亲眼看过了宋六陵探方里的砖块、水井。

游览宋六陵,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历史对话。虽然那里早已是茶园,但依旧掩盖不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陈怡然

 

@北海小学新河弄校区510班   李熠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它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绍兴博物馆组织的寻宋解韵宋六陵考古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考古知识,更好地了解了南宋的历史文化,也知道了我们绍兴与南宋的渊源。宋六陵考古就像一个支点,撬起了我对南宋这个朝代的认知,使得南宋这个朝代在我的脑子里变得更立体、更鲜活、更丰满,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谢绍兴博物馆,我太喜欢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了,希望这样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可以经常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