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越文化”顺利举办



来源 博物馆处



 

2024年7月15日,由绍兴博物馆、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绍兴市文博研究中心承办的“文物里的越文化——绍兴文博青年学术研讨会”在绍兴博物馆贵宾厅如期举办,会议由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主持,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院长李圣华、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仁芳,绍兴博物馆、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的青年骨干以及市内文化学者、文博爱好者、文创研发青年等参加了会议。

 

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主持会议

本次研讨会分为专家讲座、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等几个部分。越文化,是指江南地区的于越先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于越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丰富而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践行文博事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绍兴古城申遗的关键期,开展一场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古城申遗为重点,辐射学术前沿动态、青年学术方向、未来规划、对文博事业发展和古城申遗工程的思考和建议的学术研讨会,给年轻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以期对行业和个人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院长李圣华做讲座

李圣华院长结合专业和越文化发展动态,做了题为《绍兴文献的深度整理与研究》的专题讲座。越文化的研究,以越地物质文化遗存为基础,以古籍文献为底本,对文献加以系统的整理总结和深度研究,挖掘文化内涵,把握其内在精神全面展示越文化的整体风貌。绍兴作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地,地域文化价值深厚,值得发掘。李院长深入分析了越文化和浙学的关系,越文化与吴文化、永嘉文化等周边文化的交流,以及新时代怎样做好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工作。对青年干部认识越文化、研究越文化极具启发意义。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仁芳做讲座

王仁芳副所长结合工作实际,做了题为《绍兴近年考古工作新发现》的专题报告,对绍兴地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做了详细的解读,从遗址面貌揭露和出土文物入手,分析了考古地层、文物分类、时代鉴别的方法和意义。随着考古发掘成果的增加、研究成果的积累,更系统证实中国古代的东南地区很早就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并与中华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之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发掘的诸多文化遗址的面貌和内涵研究,为构架越文化完整体系提供了丰富材料。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有越国与汉代建筑基址,出土“会稽”“山阴”等墨书文字,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为探寻越国都城提供重要线索;稽中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丰富越文化内涵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年干部做交流发言

交流是一扇窗户,打开它,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针对文物里的越文化主题,参会青年干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位同志都来自考古一线,任俊涛是考古专业的硕士生、市考古所项目管理部副主任;高凌艳是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的硕士生,考古工地的负责人;郭畅是留学日本的建筑学专业高材生;赵晔是年轻的文物修复师。他们从考古前置、田野考古、考古发掘品的修复保护、古建筑维修等方面发表了见解,在相关学术研究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特别对文物修复和古建筑保护做了阐释。文物修复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上化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才能练就出一手过硬的技术。而对于文物修复的理念和方法,商业修复和考古修复有着本质的区别,考古修复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复原文物出土时的本来面貌,供展览和研究所用。古建筑的测绘、维修与保护,需要结合更多理工科专业,研究方向也更广泛一些,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工作实际,以我国宋代官方的营造技艺规范书《营造法式》为蓝本,结合中国和日本两国现有实例对斗拱这一建筑构件进行对比研究。

 

绍兴博物馆青年干部做交流发言

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包括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通过这些活动旨在促进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通过文物的解读、阐释等,搭建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宣传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绍兴博物馆的中坚力量做了交流发言,胡秀苇是留学英国的研究生,绍兴博物馆副馆长;吴丹娟是信息管理的硕士生,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徐晨欣是一位拿过很多奖项的优秀讲解员,绍兴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张幸幸本硕均为考古学专业,是一位严谨的文物库管员;杨杨硕士学的是考古学,现在在文创部做文创研发。他们从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教服务、文创研发、博物馆+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交流。他们认为,博物馆是研究机构,亦是文化服务机构,要保持博物馆的持续性发展,就要注入新的血液和能量,推出常看常新的展览和活动,研发具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和考古所、高校等文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为基础,弘扬越文化,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贡献文博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青年人说:“青春不只是年华的青涩,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从研讨会的精彩讨论中,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朝气和热情,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事业的责任和担当,更有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的决心。新时代文博青年定会不辱使命,勇重担,在博物馆和考古事业发展道路上恪尽职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文博事业乃至社会发展贡献火一样的热情和坚不可摧的青年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