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鲁迅,和他的绍兴

发布日期:2024-06-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座山,它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喜马拉雅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朵花,它应该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彼岸花;如果把文学比喻成一个地方,它一定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鲁迅,是绍兴的一张名片;绍兴,是鲁迅念念不忘的故乡。这里处处散发着鲁迅文学的气息,今天,一起看看鲁迅和他的故乡。


文学是故乡映在心田的影子,是寄托情感的信仰,文学与故乡如同量子纠缠一样无法剥离。

绍兴是鲁迅文学中永恒的“原乡”,生于斯、长于斯,没有理由不歌于斯。

鲁迅故里 | 骆海淼

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对鲁迅的思想、品格、情怀以及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鲁迅故里 | 随拍小邹

鲁迅的作品中,绍兴的文化元素与其生命经历紧密相连,成为了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作品真实而动人的背景。

鲁迅不仅用笔墨描绘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绍兴,更通过他的作品,以锐利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的深刻洞察,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思考。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鲁迅中路,是一个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鲁迅故里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等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

这里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祖居

鲁迅祖居位于鲁迅故里东首,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

周家老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黛,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目前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鲁迅祖居 德寿堂

德寿堂是周家老台门的第二进门,也就是民间意义上的“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凡有喜庆、祝福及宴会宾客,均聚集于此。

鲁迅故居

不远处,就是鲁迅故居,走进鲁迅故居,便走进了鲁迅的童年。

富含文化底蕴的宅子,赋予了鲁迅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每一扇门窗都染上了深厚的文化气息,仿佛那个带点书生气的小孩,会从门后走来。

百草园 | 随拍小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来此玩耍,有时挖何首乌的块根,有时摘木莲藤的果实,夏天在树荫下纳凉,听蝉鸣唱。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

走进这里,耳熟能详的那些段落在脑海闪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这些从小就阅读的文字,成了此时的索引。

鲁迅故里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


鲁迅小说《社戏》中有这么个片段:“外祖母家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这个平桥村就是安桥头村。

鲁迅外婆家

安桥头的朝北台门,就是鲁迅外婆家故居,鲁迅的母亲鲁瑞出生在这里。

台门坐南朝北,故称之为朝北台门。鲁迅小时候经常随母亲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孩子结下深厚的友谊。  

朝北台门

在《社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在这里生活的快乐。

不管是跟小伙伴钓虾,还是一起去赵庄看社戏,或是偷吃老六一家的罗汉豆,鲁迅回想起这段往事,感叹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孙华杰

从外婆的澎湖湾,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家,总是承载了中国人对于亲人剪不断的思念与眷恋。

以笔为剑、战斗不息的斗士鲁迅,也只有在说起外婆家时,才流露出难得一见的似水柔情。

安桥头村

迅哥曾经的这方“乐土”,门前有河、有桥,总是让人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家,周末来道逛逛,寻找儿时的浓浓记忆。

安桥头村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


在绍兴的历史上,其实并无鲁镇,它却通过鲁迅的笔墨,存在于千百万读者心中。

走进鲁镇,似是走进历史,走进了鲁迅的字里行间。白墙墨瓦、长廊祠堂、戏台天井、石板小径,悠长小巷、小说里的人物……这里几乎复活了鲁迅笔下所有的真实场景。

夜鲁镇 | 胡劲松

按照鲁迅笔下绍兴水乡风貌还原再现的鲁镇景区,青石板铺的街巷,“草根明星”扮演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鲁四老爷等人物,演绎着鲁迅作品中的故事。

鲁镇 | 番薯Lam.


鲁镇  | 柯桥文旅

漫步鲁镇,乌篷咿呀桨声细;依托鉴湖,欸乃一声山水绿。风轻轻拂过,诗意江南,城市记忆,都留下了鲁迅的气息。

社戏

停下来、慢下来,清风白云下,越剧声声唱。在鲁镇,社戏连唱,浓香的绍兴酒、河道里划过的乌篷船,腐乳麻鸭茴香豆,最是鲁迅小说迷的打卡地。

柯岩鲁镇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


书写者会生长,文学会升华,文学中的故乡也在慢慢发展,鲁迅文化在当代绍兴从未停止延续,并持续焕发新生。

鲁迅的成长就是新青年的表率,同时,鲁迅一直保持青春活力。不仅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呈现创新、个性、勇猛的青年特性,他爱的口味也非常符合当下青年人的选择。

咸亨酒店 | 越城文旅

相信很多人对于“咸亨酒店”的最初记忆,源于鲁迅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知道了“鲁镇酒店的格局与别处不同”,喝黄酒的最好下酒物是“盐煮笋”和“茴香豆”。

咸亨酒店并不是鲁迅虚构出来的,它是有原型的。

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绍兴都昌坊口开设酒店,店名取自《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寓意万物得以皆美,生意兴隆,万事亨通。

咸亨酒店

如今,捏着一枚茴香豆的“孔乙己”,就站在绍兴的鲁迅中路上,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而他身后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

古老而年轻的咸亨酒店,已成为绍兴旅游的必打卡地之一。


咸亨·新青年酒店

而位于上大路的咸亨·新青年酒店是咸亨酒店旗下一家年轻的住宿子品牌。如果不是咸亨两个字标明“出身”,首次造访者,恐怕很难将这座活力十足的酒店,与那座名扬天下的鲁迅文化主题酒店——咸亨酒店联系起来。

但事实上,咸亨·新青年是对“鲁迅文化”的当代延续和焕新表达。

在“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咸亨首个子品牌“咸亨·新青年”秉承的“生而自由,为青春而活”的理念,与咸亨酒店鲁迅文化主题同脉相承,又有自己的新生命、新动能、新使命。


咸亨·新青年酒店

当旅行者选择咸亨·新青年,就走进了绍兴人文气息的时空。

酒店在设计上融入了鲁迅文化和绍兴越文化元素,整体风格蕴含淡淡的民国风,尽显地方人文特色,能使住客深度体验绍兴城的魅力。

咸亨新青年酒店地址:绍兴市越城区上大路138号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