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会稽府与吴越国 |
||
|
||
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主持讲座 绍兴四月的天气,既有晴朗明媚的日子,又有阴沉多云的时候,温暖而多变,不变的是绍博学术之夜如期的守候。4月27日晚6时,学术之夜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文博研究员李晖达在一楼大厅作了题为《会稽府与吴越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主持,绍兴博物馆职工、志愿者、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职工和预约观众近百人聆听了讲座。 李晖达研究员作讲座 唐乾符年间,钱镠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渐由偏将升掌一州之兵。他在剿灭地方叛臣的过程中,经过两次杭越之战占有了两浙之地。唐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同年五月,唐昭宗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董昌灭亡后得越州。乾宁四年(897)钱镠以越州为“东府”。从此,钱镠基本控制了两浙,正式形成割据势力。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兼任淮南节度使。钱镠领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两道节度使,设西府杭州、东府越州为道治,定都杭州。 吴越国全盛时期疆域图 吴越国历三代五王,钱镠、钱元瓘、钱佐、钱倧、钱俶,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使吴越国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中,社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吴越国末代国王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稳定和巩固了中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局面。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评价:“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金龙 吴越国王崇奉道教,深信道教能为其统治带来实质的利益与好处,因此历代吴越王在位期间有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即祭“诸洞仙籍、水府真官”,为社稷和苍生祈福。金龙为传达使者、银简是“投简告文”,目的在于天人沟通。 水府告文银简 在钱氏吴越立国的70多年间,越州(会稽府)名下的镇东军节度使,始终是历代吴越国王的头衔之一。越州在吴越国后期改称为会稽府,俗称东府,与都城西府并称为东西二府。迄今为止,钱氏祭祀水府的银简,也仅见于杭、越两地,足见会稽府非同一般的政治地位。 吴越国青瓷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调查、勘探和发掘了上林湖及其周边多处窑址,确定窑址为唐宋时期,包含有吴越国时期地层,出土吴越国时期大量精美瓷器,其中不乏秘色瓷。佐证了文献记载吴越王向中央朝廷进贡秘色瓷的真实性。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对本话题感兴趣的听众积极提问。李晖达研究员对听众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阐释,观众反应良好。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