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总结 |
||
|
||
2023年,绍兴博物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文博强省”、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藏物固基、习文化人”的思路,在展览策划、社教服务、藏品征集、文创研发等方面扬长补短、推陈出新。成功承办全国性会议——“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创建省“敬老文明号”、省社科普及基地;1人荣获2023首届全国“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介活动——百佳文化遗产讲解员,2人荣获“讲好浙江故事——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金奖,“绍博萤火”荣获全省“十佳”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62.3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63.7%,博物馆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知行合一,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微党课等形式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专题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自查自纠等形式组织全员警示教育。结对洞桥社区,选派党员参与驻社区指导员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理论宣讲;推出“全国两会精神”“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和“活力绍兴、精彩亚运”等主题交流展,分送至府山社区、坡塘村等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联系点展出。此外,完成馆党支部换届,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培养。 (二)凝心聚力,新馆展陈稳步推进 以打造“国内一流博物馆、绍兴文化新地标、文商旅深度融合新样板”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新馆工作。3月份确定陈列布展初步设计中标单位,即时成立新馆工作专班,下设5个小组。数次深入踏看新馆,专程考察学习省内外10余家博物馆,组织省、市文博专家开展多次座谈会商,反复修改完善展陈文本与初步设计方案,做到底子明、底气足、底盘实,确保高质量。 (三)精益求精,临展特展吸聚流量 策划举办临时展览10场、全国巡展3场,推出流动展览103场次、线上全景展厅7个。“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展出国内24家文博单位的展品158件(组),观众约15.3万人次,获全国3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荣登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第3位,入选全国博物馆100大年度热门展览;配套出版展览图录,原创设计任伯年绘画表情包,开展相关书画主题活动等;“稽古右文——绍兴博物馆馆藏典籍版本展”精选藏品86件(套),参观人次超过10万,观众留言700余条,广受好评;“越品越美——绍兴民营博物馆联展”展出藏品300余件(套),展现民间收藏成果;“饕餮盛砚——古砚特展”展出古砚600余方,撼动收藏界。“徐渭的故事”“兰亭的故事”“观音的故事”等原创展览持续在全国各地巡展。“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获第十七届(2022年度)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优秀奖;基本陈列“越地春秋——绍兴历史文化陈列”入选中博热搜榜2023全国博物馆100个年度热门展览“百大热门推介”。 (四)守正创新,社教活动众所瞩目 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夜”“文博养老”等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全年开展线上线下、馆内馆外各类社教活动119场次,让文化传承与时俱进。配合“博物馆之城”创建启动,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融合多重国潮文化元素,吸引3.6万余名市内外游客打卡体验;12月开启“夜绍博,周六见”活动,以四大主题推动夜游博物馆常态化。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文博鉴赏”课程,打造“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开展系列活动10场次;首次组织学生野外考古探寻,以“探陵小分队”的形式,赴宋六陵、印山王陵、浙东运河等开展暑期“文博研学游”活动5批次;组织14位青年业务骨干,持续开展“文博课堂进校园”活动36场次,受益学生3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绍博讲堂”“小小非遗角”“玩转陶艺·探秘陶史”“岁时节庆民俗文化体验”等品牌活动;设计推出9款特色“文物章”;建立“红领巾e站1013”阵地;创新“博物馆+商业中心”合作模式,走进银泰城开展“绍博萤火点亮文化传承”活动,不断延伸博物馆触角。 (五)强基固本,藏品征集卓有成效 面向全球陆续推出“越地遗珍,绍博向您征集”文物征集令27期,发布“三缸”文化实物、史料征集公告,收到57位藏家的891件藏品应征信息,接收市公安局柯桥分局执法移交的魏晋时期古砖1700余块。通过征集、移交、整理等,全年新增藏品1.9万余件(套),藏品总量增至3.77万余件(套),增幅约109%。点交库房藏品1.8万余件(套)、资料类4千余件(套),完成高精度数字化扫描800余件(套)。馆藏文物参加省内外交流展14个,对外借展文物147件(套)。明代青花连枝花蕾纹鸡心碗入选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向国家文物局申报2024年度“绍兴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及“绍兴博物馆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项目”。 (六)以研促创,文博研究突破有为 特聘22名研究员,壮大绍兴文博研究队伍;创建“绍兴市文博研究中心”,成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在越文化研究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本馆人员公开发表文章21篇,开展学术讲座18次,4人入选第一批“绍兴名人文化研究与普及青年骨干”。编辑出版《绍兴文博》。基于文物研究,设计研发5款富有绍博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博物馆奇妙夜文创集市集中展示,深受关注。其中,越王剑手工皂获“2023年浙江省博物馆迎亚运文创产品大赛”银奖,参加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成果展示;积极与浙江省文澜阁博物馆商店联盟合作,3款文创产品在之江文化中心展示;依托馆藏特色铜镜纹饰和铭文,设计农夫山泉绍博文创水标等。 (七)守土有责,安全保障稳中求进 以抓铁有痕的常态,狠抓安全保卫工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及时调整安全工作有关领导小组及其组成人员,定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与整改,每月召开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开展消防“一三五”应急处置演练,馆志愿消防队荣获“绍兴市文物消防技能大比武”博物馆组二等奖。积极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落实日常夜间值班,做好“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的维稳安保、值班值守和网络安全工作。全年已组织各类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19次,接受各类安全检查15次,开展馆内设施设备保养与维修80余次,确保了文物安全、消防安全、人员安全和网络安全。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