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园林就好像是一座看得见的“桃花源”。借山石草木,寄托哲学思想、隐喻风骨才情,是造园艺术的彰显,更是文化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绍兴人擅于把风雅化于平淡,于是风雅变得具体,在绍兴城中的角落,风雅处处是平常。
而最风雅之处,该是园林。
沿着绍兴的园林小径,穿过围墙,穿过大门,看看绍兴城中的园林里,藏着一个怎样的惊喜世界。
如果把绍兴比作一幅画卷,那么园林就是散落古城之中的沧海遗珠。
脑海里萦绕的梦境,在此刻变得真实可触。仙山楼阁,不及园中秀色,瑶台落落,不及池边钓矶,云霞明灭,不及檐下宿雨。
园林的美就仿若一场云雾,是“小小书床隔画屏,莺声宛转倚帘聆”;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原来,逛园林,从来都是一件正经事。
绍兴的园林是自带故事的。进一座园林,有长廊水榭,有亭台楼阁,有小径翠林,有山石,有小池,有游鱼,有花木……随意组合,一个园林便能构出千万种奇妙景致来。
绍兴园林最出名的故事是一段千年不老的凄美爱情。跨越时空,流传不息,让沈园成为痴情男女神往的地方。
青的瓦,白的墙,弯的桥,绿的塘,冷的石,翠的竹,残的荷,立的亭,杨柳依依,灯火点点……园内墙壁上两首《钗头凤》如诉如泣,诉说着这一段凄婉爱情。
如果说沈园是凄婉的爱情园林,那么兰亭则是洒脱的书墨之园。
整个兰亭为明清风格,园内随处可见各种亭以及苍劲的书法石碑,夹杂在茂盛的树木之间。
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王羲之所说的“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名声不如苏州园林之盛,但是在绍兴这座千年古城之中,从来不缺少诗情画意。
鹿湖园的集贤长廊在众多廊柱上都镌刻着历代书法名家诗句手迹,小憩片刻,坐观名家诗句,在不经意间受益良多。青藤书屋的粉墙黛瓦,整齐干净。书屋坐北朝南,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上。
亦有沈园的“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兰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走进绍兴的园林,就像走进一幅画,一首诗。
园林向来就不是直直敞开任人来去的,而是幽幽谧谧百转千回的。
一道门、一扇窗、一架屏风,便能隔出好几个天地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或许曲折的,才是园林,而在曲折之间,藏着的,便是山水自然之美,诗情画意之美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园中短墙常是故事的多发场所。
豆蔻年华的多情少女,与翩翩公子,隔墙相望,总是有一些未完待续的故事等待人来续上。
当然就算没有故事,蓬勃的生机也会在短墙之上绚烂地绽放,总之,绍兴的园林,从不缺诗意。
绍兴的园林也许不那么大,但是小而精致也有一种意趣。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仿佛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世外桃源,于是再浮躁的心也得以安放。
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园内的四季草木枯荣,更是让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园林之中总有许多风景,但最吸引人的也许还是那一扇门扉。园中即便是寻常门扉,也有婉约风致。
李清照有一句词极是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大约便是中国文化语境中最婉约的情状了。
透过门扉,看园林造就的山水风景,才是别有一番滋味。园林本就是喜静的,山水就是园林的叙事逻辑。
被誉为“越中园林之典范”的寓园,就曾建在鉴湖之畔。寓园为明代戏曲家祁彪佳之私家园林。
根据《寓山注》载,寓山园共建成49景,无一水不秀,无一石不奇。散文大家张岱亦曾陶醉于此地,写有《蝶恋花》寓山十六景。
鹿湖园后门处景墙上,刻有《鹿湖园记》,为陈桥驿先生之文章及书法,道越中园林之古今,谓鹿湖园之成,越中园林无出其右矣。
西园则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修建的园林,后来逐渐荒废。
现在的西园是绍兴市2000年进行河道整治疏浚出来的,园林布局都是根据宋朝时期的园林风格重新复原的。
园林湖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青竹,一样不少。古代园林布局与现代的建筑特色相结合,使西园蕴含了现代化的古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