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数量众多 基因强大 品类齐全 浙江绍兴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殷实 | ||||||
|
||||||
自去年2月开始,浙江省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照《浙江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的要求,对区域内的文旅资源进行了普查,摸清了绍兴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将会更好地推进文旅发展战略部署,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绍兴的支柱产业,成为绍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家底丰厚 个性突出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照浙江省文旅资源分类标准,对全绍兴市6个区、县(市)所有乡镇、街道进行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本次普查确认绍兴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2590个,有18个资源优集区,涉及8个主类、25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单体密度为0.31个/平方公里,家底非常殷实。 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家底丰厚,首先表现在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经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审确认特品级和五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29个,四级资源单体76个;绍兴市审核三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534个,二级资源单体913个,一级资源单体1038个;优良率为24.67%。绍兴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自然旅游资源拥有更多的单体、更高的储量。这为绍兴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开发多样化文旅产品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家底丰厚,其次表现在资源平均品质高、优良级旅游资源多、单体市场竞争力强。绍兴市已申报639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资源单体总数的24.67%。优良级单体中,人文类资源相较于自然类资源在数量及质量上,都要相对优秀。绍兴文脉绵延数千年,时至今日,越文化、黄酒文化、书法文化、阳明文化等依旧熠熠生辉。舜禹遗迹、越国古址、书圣故里、鲁迅故里以及9.09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等历史遗存,无不映射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优势为绍兴市文旅产品“出圈”,增强文旅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家底丰厚还彰显其突出的个性。绍兴地文景观类有45个优良级,水域景观类有43个优良级,生物景观类有17个优良级,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有4个优良级,功能建筑与设施类有243个优良级,历史遗存类有200个优良级,文化和旅游购品类有33个优良级,人文活动与标识类有46个优良级。各类资源个性突出,凸显绍兴市江南水乡特色,为绍兴“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争创文旅融合样板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这次普查中,绍兴初步评定有29个五级以上资源单体,有绍兴古城、中国越剧发源地、鲁迅及文化记忆(绍兴)、大禹治水文化(包含大禹陵、大禹祭奠)、兰亭与中国书法文化等,还有绍兴古桥群、中国大运河(绍兴段)、仓桥直街、陆游(含沈园)、宋六陵、枫桥经验发源地等,彰显出绍兴文旅突出的个性。 人文为魂 山水为韵 绍兴市旅游资源品种较为齐全,类型较为丰富。绍兴市旅游资源占全部100种基本类型的92%,地文景观单体数157个,水域景观单体数175个,生物景观单体数102个,天象与气候单体数41个,功能建筑与现代设施单体数962个,历史遗存单体数894个,文化和旅游购品单体数149个,人文活动和文化标识单体数110个,总计2590个,形成较为丰富的文旅产品体系。 在各类资源构成中,以功能建筑与现代设施类集聚度最为突出,历史遗存类其次,这两个类型综合性强、涵盖内容丰富,分别体现了过去和当代文旅产业的建设成就,与其他类型联系紧密或交叉包容,是绍兴当代文旅产业的主体构成部分。绍兴市文旅资源类型多样,可开发成多种旅游产品,形成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 本次普查结果表明,绍兴市人文类资源占了2115个,自然类资源占了475个,人文类资源与自然类资源所占单体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1.66%和18.34%。这表明,绍兴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上,要依托古城历史底蕴,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出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形成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互融的发展格局。在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中,绍兴拥有阳明文化、黄酒文化、鲁迅文化等8个,这些单体资源基本上都属于优良级资源单体,对提高人文活动与文化标识类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普查表明,绍兴是江南丘陵的典型代表,90%的区域在海拔500米以内,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荟萃于此。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域景观类文旅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良好,接近于整个城市全部资源25%的优良率,反映了绍兴作为水乡的特征,堪称江南水乡最佳代表。在绍兴82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这些河流加上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库、湖泊,使绍兴的水域面积达到了503平方公里,占了市域面积的6.08%。其中绍兴市区水域面积341.7平方公里,占了市区面积的11.55%。作为中心城区的越城区,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占了全区面积的15%。这样的水域面积,在国内外城市中,实属罕见。水,是绍兴的灵魂与血脉,是绍兴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载体。 这次普查,为绍兴全力发展“水美经济”、水美城市奠定基础。绍兴可通过实施“水利﹢”,促进“生态﹢”,弘扬“文化﹢”,带动“经济﹢”,推出“幸福河湖”IP游、研学游线路,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硕果累累 积蓄力量 这次普查摸清了绍兴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掌握了绍兴市各区、县(市)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功能建筑与现代设施、历史遗存、文化和旅游购品、人文活动与文化标识8个方面文旅资源的位置、外观形态结构、内在性质、历史演化、组成成分、规模体量、环境背景、关联事物、保护开发现状、转化利用价值等,为绍兴市及其各区、县(市)正确认识、全面了解旅游资源总体概况提供了依据,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这次普查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对普查成果内容进行延伸与完善,形成了绍兴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表、资源普查分区报告、资源分布图和优良级资源分布图、资源优集区汇总表、资源基础图表影像资料等,并形成了绍兴市八大类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题报告等延伸成果。普查为绍兴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文旅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谢文权说:“绍兴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之所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普查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转化利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普查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出‘领导重视、舆论引导、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绍兴模式’,率先依靠数字媒体,发动地方居民来探索、发现、提供文旅资源线索,使得本次文旅资源普查深入千家万户,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文旅资源保护意识。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普查成果,坚决守护好绍兴家底,活化利用好文旅资源,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周能兵/文 绍兴文旅/供图)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