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综艺《向往的生活》正在热播
#在浙江的乡村生活有多舒适#的话题
也冲上了热搜持续霸榜!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我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闲适的乡村
那儿有山有水有人家
微风吹过,都是季节的味道
那么在绍兴,这座温柔的江南水乡
又藏着多少美丽乡村
可以带给你别样的体验呢?
坡塘村
“云中之松,郁郁苍苍。山林谷底,绿野仙踪。”坡塘村云松自然村,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步道,有1500余年树龄的银杏树。古步道边有百亩茶田,自然风光优美。
这里绿意盎然,山峦层叠,斑驳的山径和布满青苔的碎石静静地记录着这座村庄悠久的历史。
在夏日的气息之下,这座村落渐渐被绿意裹挟,而这里的人也在这绿意的庇护下闲适生活。它们构筑了村落希望的底色,承载着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沿着村子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一大片茶园,那层叠错落的绿意,为万物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背景。阳光倾洒而下,留下大小不一的斑驳痕迹,好似跌入梦幻的光影世界。
道路两旁草木青青,脚踩之处也是青草离离,到处都是野卉佳木的味道,行走之间似乎有淡淡的茶香弥漫。短暂地逃离城市,来到满眼绿意的茶园。走在茶园之中,遍地的深绿令人呼吸间都充斥着生机。
安桥头村
有些村落是风景迷人,有些村落则藏着人文风光,如果你想寻觅鲁迅的种种,安桥头村是不得不来的地方。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安桥头是鲁迅的外婆家,是鲁迅的童年乐土,朝北台门内,留下了他无数美好的回忆,我们在《社戏》等文章里都能读到他在外婆家的美好童年。
门口临小河,后有小园,右边是石板路,可以直达通宁桥,鲁迅小时候曾经在这座小桥上走过和玩耍。水乡风景秀美安宁,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曾是少年鲁迅心中的“乐土”,也是鲁迅晚年魂牵梦萦之地。
据村史记载,安桥头村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南宋晚期曾改名为岳墅村,清朝时村东南首东南庵外有座庵桥,在抗战时期被毁,于是后人便把“庵”改为平安的“安”,遂有了安桥头村的名字。
六岸村
深灰的老屋、沧桑的石桥、参天的古树、斑驳的古墙、精致的雕花窗棂……所有这些江南的元素,在王坛镇六岸古村复活、呈现。
“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它来形容六岸古村给人的惊喜丝毫不为过。谁能想到,这个朴实无华的古村落,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从这些石头巷子里走出去,今天,青石古韵依然,触手可及沧桑之美。
当年陶氏迁居于此后勤耕好学,奠定了一方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自此,六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一个小小的村庄就出过六个翰林,名士贤达代代涌现。
岁月的风尘遮不住昔日的繁华,就像青藤挡不住高高院墙彰显的主人身份。至今,全村尚存15座大小不一的古民居,留有宅院、祠堂、牌坊、门楼、亭台等众多的各式古建筑,村民家中古老的家什,古人的碑帖、匾额等承载着六岸深厚的文化沉淀。
驻足细品,你会发现那些窗棂镂空图案是如此的动人。六岸村内密集的民宅多为清代中晚期所造,整体格调保持着中国古老的传统审美品位。这样有意味、有涵义的古朴精美元素遍布了全村的各个角落。
东澄村
谢灵运曾言“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覆卮山因此而得名,每年春日时分,大片的梯田油菜花映衬着远处的古朴村落,形成一幅绝美的春之画卷,而东澄古村就在覆卮山巅。
海拔380多米的东澄古村,是覆卮山周边这几个村落最值得一看的,上有世纪冰川,下有千年梯田。青墙黛瓦、石壁木门。藏匿在深山里的江南村寨,几乎保持着百年前的样子。这里远离城区,山路崎岖,但只要来过古村的游客,无不赞叹其美。
站在村落中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在山坡上,雨后的山间更是云雾缭绕,这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世外桃源”吗?诗和远方或许就是这般模样吧。
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走在村落中,时间的脚步似乎瞬间变慢了下来,古朴的石板路、秀色的巷陌构成了东澄古村的脉络,来到此处,恍若置身于一处迷宫一般,转角处总有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逛得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吃个饭,食材基本都是村民们自家种的。后山的笋、土豆、青菜,热腾腾的蒸汽从柴火灶旁冒出来,非常有生活气息。
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其地古称上林,唐中和四年(884年)从东阳梵德村迁至诸暨上林(今斯宅),为上林斯氏开宗始祖,并一直衍生至今已50余世,历1100余年,可谓源远流长。
东白山群峰逶迤层层峦峦挤压到这里,稍稍松了口气,留下一片平缓狭长的溪地。村前一条小溪流过,在两岸苍翠林木的目送下,远远地去到山外的世界。
沿着白墙黛瓦,寻回百年前的台门烟火,穿行于清末建筑里的合院式回廊,仿佛处身旧时,祖辈们讲述着代代流传的故事,孩童们嬉戏玩闹,一代家族,就在袅袅烟火中兴盛。
斯宅村
走进斯宅,浓浓的书香气息和民宅古韵扑面而来,如入桃园之境,让人放下浮躁之心,开始细细品味。其中,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三处建筑造作讲究,保存完整,最具代表性。
斯宅以“千柱屋”而闻名于世,又名“斯盛居”。古屋正厅青石门额之上,用雅致的九叠篆体书写着“於斯为盛”。当时家主斯元儒荣耀之情和寄托兴盛之感,仿佛浮跃眼前。自清嘉庆年间建造已200多年时光,梅兰竹菊四兄弟分院筑居,999根柱子,36小天井,处处呈对称之美,盛况如今依昔可见。
施家岙村
施家岙村是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被誉为女子越剧第一村。村子坐落于芝岩坂山岙里,东南苍岩山三面环抱,背面剡溪源蜿蜒而过,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同样灿烂。
施家岙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古院、古戏、古门、古庙、古石。到了施家岙村,小伙伴们记得要去村中的古戏台看一场越剧演出。村里有一支戏班,戏班的名字十分接地气,称为“娘家戏班”,每周都会在古戏台上表演经典越剧曲目。
梦里桃源,不负江南,越剧小镇就坐落于施家岙村,凭借着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古色古香的越剧文化元素、有趣丰富的假日活动等赢得了无数游客的点赞。
与在施家岙村的古戏台下听曲不同,坐在小镇古戏楼里欣赏越剧,有一种郑重的仪式感,这是对艺术的敬意。越剧小镇内还有一个非遗体验馆,很有意思。
下岩贝村
下岩贝村村下是岩石,村居山背之上,故名下岩背,又因“背”与“贝”同音,因此又作下岩贝。在这里寻一处民宿住下,夜晚枕着群山甜甜睡去,睁眼便是绿林云海,对面是“峰峰相连”的穿岩十九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笔下烟火人家使人神往。走进下岩贝,在最云上观景平台上,云雾涌起时,缥缈如仙境;雾散时,可纵览穿岩十九峰,俯瞰韩妃江大拐弯,美景散落一地。
下岩贝村的云上观景平台边上的露营基地你一定不能错过,每逢周末与节假日,这里都能吸引大量背包客前来安营扎寨,观赏美景。
如果不想露营,那么这里也有漂亮舒适的民宿供你选择,东眉悦居·柒月云宿,是隐藏在大山中的民宿,被下岩贝村的茶园和云海所包围。
外婆坑村
外婆坑,一个景色媲美九寨沟的“江南第一民族村”。这里是浙江山野中一个真正由少数民族聚集的古村落,居住着白族、苗族、傣族、壮族、彝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乡村的静美和丰厚的村庄历史沉淀,也能欣赏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村里建筑独特保存完好的古台门、石头墙、黄泥墙等,也有江南古村韵味的古朴建筑,又有群山环抱的千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
山上茶甸片片,山下溪水潺潺,炊烟袅袅,老式的明清建筑和石头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让人的心境也不由地开阔了起来。
///
赴一场乡村漫旅
瞧一瞧藏绍兴乡村里的
那些美好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