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千年风俗,“粽”是绍兴!

发布日期:2023-06-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1.png


近代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写道:

“端午节本是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周一农介绍,其实端午和绍兴颇有渊源: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崇拜龙的图腾部族——百越族,越族人为绍兴人的祖先,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中华民族的节日。”

龙舟竞渡是中华传统习俗,其起源说法不一。绍兴境内河流纵横,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民众素有龙舟竞渡之习。

到宋代,绍兴赛舟之风相当兴盛,陆游诗中曾多次提及绍兴的龙船竞渡,如“空巷看竞渡”“相呼禹庙看龙船”“鼓笛喧哗竞渡船”“鼍鼓龙船共赛神”“二月镜湖水拍天,禹王庙下斗龙船;龙船相似年年好,人自今年异去年”等等。

05.jpeg

北宋张择端(传)《金明池争标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虽说赛龙舟是端午的一项重要活动,但绍兴各地赛期有异,与端午节并非密切相关,如二月初二的西园竞渡、三月初五的禹庙竞渡等,并且多与迎神赛会同时进行。时至今日,赛龙舟依然是广受绍兴人欢迎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作为古城绍兴特有风情永远延续。

06.jpeg

“鲁迅外婆家”民俗文化旅游节暨贺家池龙舟邀请赛

07.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

往往和舌尖记忆息息相关

端午也不例外

那么在端午,绍兴人都吃些什么呢?

///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很古老而盛行的风俗。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即粽子。宋代诗人陆游写有吃粽子的诗句:“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据后人考证,“青菰粽”是当时有名的“艾香粽子”,它是艾叶浸米裹制而成的,味道独特。

08.jpeg

绍兴风俗里,端午节“五黄”,黄黄不能少。吃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绍兴有这样一句童谣: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09.jpeg

端午时节,新麦已收,家家磨出新麦粉,在端午中餐做成薄饼,称为“麦镬烧”,黄泽叫“麦赖镬”。裹炒南瓜丝、绿豆芽为馅,有的用蒜泥、葱花打鸡蛋加在麦镬上,边做边吃,新鲜而又香气扑鼻。

绍兴人端午节吃巧果,一开始是为了给新出嫁的女儿“撑门面”,巧果必须做得漂亮,所以绍兴人做巧果更像在制作艺术品。

10.jpeg

据《新昌县志》记载:原来,新昌人过节也吃粽子,有“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之谚。但相传明朝年间新昌连年干旱,百姓要求赦免钱粮,钦差来查,恰逢端午,县官通知各家都吃面片汤过节,遂获准赦免钱粮,端午节也由此改吃汤包(即馄饨)。这习俗就沿袭至今,一直未改。

11.png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一天,绍兴人在家门口悬插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或并插瓶中,以避邪祛祟。你要是在这一天来绍兴,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目的绿意。

12.jpeg

© | 绍兴宣传

13.png

“玉腕彩丝双结”,说的就是系五彩绳的端午习俗。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系上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彩线编成的线绳,以期盼多福安康。

14.jpeg

15.png

端午时节临近夏至,气温逐渐升高,蚊虫慢慢变多,古人称这天是“恶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在端午,等到日头当午,他们便打来井水洗澡沐浴。在浴盆里放上艾、柳、桃、蒲,寓意疫气不侵。

16.jpeg

17.png

“望端午”是绍兴传统婚俗中的重要一环,一直沿袭至今。每到端午前夕,绍兴的“毛脚女婿”们就开始活络起来,家中长辈早早就帮“毛脚女婿”准备好了去丈母娘家“望端午”的大件小件,就等着挑了日子上门送去。

18.jpeg

在上虞很多地方,每逢端午节,已订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上少则几十箱,多则上百箱的大糕,到丈人家去,称为“望端午”。丈人家则把这些大糕分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表示家中“千金”已名花有主,同时分享喜悦。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