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古人诗词旅行地图曝光!就在绍兴~

发布日期:2023-03-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原图 © | 石沐卉

诗词的韵脚在绍兴的风景里

万籁俱静时,山水间传来零星的鸟鸣

趁着苏醒的春天,诗词的韵脚

缓缓流淌在越州的山水中

走过鉴湖,是杜甫的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爬上会稽山,是元稹的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走近若耶溪,是王翰的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

当走过的绍兴风光与诸多诗句联结在一起

那记忆中的山已不是山,水亦非水

云霞明灭之中,是关于绍兴的浪漫与自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这是李白的万里向往。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是贺知章的温暖回归。

“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这是杜甫的爱慕情怀。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这是孟浩然的焦急寻找。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

这是元稹的骄傲夸口。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这是李绅的曼妙脚步。

▲云门寺是唐朝诗人在越州的打卡圣地,光唐人留下的诗作就有100多首。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绍兴充满着霸气与权谋。而真正让绍兴充满诗意的,是在东汉建造鉴湖之后,这里山水变得柔和起来,成为了人们居住的理想场所。明代的袁宏道的这首《山阴诗》高度赞扬了绍兴鉴湖风光,所以来绍兴,一定要看看古鉴湖和山阴道,它是绍兴诗意之源。

“一部全唐诗,半部在鉴湖”。站在稽山望鉴湖,青山隐隐,碧湖迢迢。山水之间,江南的灵秀,招徕文人骚客吟咏不绝。贺知章、骆宾王、李白、杜甫、白居易……诗坛巨擘泛舟鉴湖,或逆流而上,或溯流而下,击节而歌,捧樽鼓帆,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鉴湖,因王羲之称赞为「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而得名“镜湖”,也叫“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河,酿得了黄酒,美得不似在人间。

公元744年,唐代诗人贺知章辞官回到家乡越州时,已经八十六岁了。阔别家乡五十多个年头,诗人心中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描述的就是绍兴鉴湖的好风光。

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也是描述镜湖风光的千古名句,在鉴湖走走,看光影变幻,四季岁月流淌,这古诗词中描绘的风光便从眼前一一闪过了。

© | 冯伟尧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千年前,诗人元稹一句“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将绍兴推到了“天下之首”的位置,可见对古越绍兴的推崇。如今千年过去了,古城绍兴、会稽山仍旧是旅居人心中“白月光”的存在。

▲ 春日会稽山

无论在地形上还是文化上,会稽山都是绍兴的脊梁。《史记》说「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大禹在这里和诸侯开大会计功,死了,葬在这里,于是得名“会稽山”。

© | 骆海淼

「今夜渡江何处宿,会稽山在月明中」会稽山自西南向东北横跨,分水浦阳、曹娥两江,绍兴城就从水里跃出来。或夜晚星空,或晚霞璀璨、或清晨薄雾,这山峦景色拉扯出了古越的侠骨柔肠,也拉扯出了山阴的风流桀骜。

© | 章安庆

遥看会稽山脉,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这里是绍兴文脉之源,这里有历史变迁的千古沧桑,就是这样的一座会稽山,它高高矗立,仰望苍天,一首「会稽山水名天下,南际沧溟北枕江」,向我们娓娓道来它曾经的辉煌。

© | 夏先龙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剡溪,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至今还广为流传。

曹娥江流经嵊州一段称剡溪,而嵊州有“万年文明小黄山、千年唐诗入剡溪、百年越剧发祥地、中华书圣归隐处”的美称。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

© | 赵学干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剡溪是古代诗人钟爱之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仰慕魏晋时期的风度,来探求剡溪的文化。

© | 谢南华

在这条令人神往的路线上,有着许多水陆风光可供人欣赏,又有许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供人瞻仰,这对于崇尚漫游之风的唐代诗人来说真是踏破铁鞋的理想之处。怪不得李白曾言「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总角来游老未忘,背人岁月去堂堂。

樨松看到偃霜盖,废寺忆曾开宝坊。

佛几古灯寒焰短,斋厨新粟午炊香。

兴阑未忍登车去,更倚溪桥立夕阳。”

云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支遁、昙一、辨才等高僧就出于此寺,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等10个帝王为它题名树碑,历史上的云门寺可谓声名显赫,是一处集历史、宗教、文化、游赏于一体的古代文化胜地,是越中必游之地,尤其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场所。

© | 阮玲琴

自晋唐以来,云门寺成为了高僧、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唐朝时更是成了唐诗之路的“承接点”和“中转站”。在《全唐诗》中收录的2200多位诗人中,到云门寺造访过的达400多位,被誉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第一名人客栈”。

© | 阮玲琴

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道「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也。」足见当年的盛况。

© | 阮玲琴

「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在大诗人杜甫眼里,泛舟若耶溪,夜宿云门寺,摆脱世俗的纷扰,青鞋布袜,过简单生活,是人生的一大愿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多少人对天姥山心驰神往?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历代文人墨客、名士高僧的归隐寻梦,更为它增添了几分浪漫洒脱与不羁才情。

在唐代以前,天姥山便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朝圣地。南朝时,谢灵运在此地为官,多次游历天姥山,创作了大量山水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髙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 | 吕伟中

白居易曾写道「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无数唐代诗人相继拜访天姥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神奇仙境,也滋养着这里的山水风情。

……

绍兴还有许多名传千古的诗词绝句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曾消散

时至今日,仍然在这古城风光之中

期待与我们的偶遇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