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02-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标“两个先行”,聚力“五个率先”,紧扣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突出“文化引领、经济先行”两条主线,着力抢占后疫情时代发展先机,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拼经济、优服务、促融合,为绍兴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贡献文旅力量。

二、主要指标

——继续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全市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提升全域旅游质量,力争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或提升景区镇(乡、街道)10家左右,争创3A景区村1家以上,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

——推动重大文旅项目招引,重点推进52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当年实现投资280亿元以上。

——打造高标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0个,文化驿站10个,城市书房20家。

——创作新时代艺术精品,创排舞台艺术剧目5部。组织送戏下乡1300场、送书下乡20万册、送展览下乡300场、文化走亲100场,举办基层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

——开放、提升名人故居12家,文物类名人故居完好率达到100%;提升(新建)乡村博物馆30家;打造非遗门店(形象门店)60家。

三、具体举措

(一)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1.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在实现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提升全域旅游质量,深化“三大文化带”建设,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力争新增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柯桥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新增或提升景区镇(乡、街道)10家左右,争创金3A景区村1家以上,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提升安昌古镇等文旅特色小镇品质。

2.打造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全力打造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示范城市,以全市“40万中小学生”和“十大营地”为重点,优化研学课程设置和产品体系、迭代升级“研学一件事”数字化平台、落地专项政策,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发布绍兴研学旅游主题产品,共建“研学旅游气象站”,重点培育10个具有绍兴辨识度的研学旅行品牌,扶持兰亭书法研学成为全国知名研学品牌。

3.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紧抓亚运契机,开展“越都宋韵·缤纷四季”2023绍兴文旅消费年活动,承办好全省春季消费季启动仪式。推进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推选30道浙江风味、绍兴特色美食及30家代表性“百县千碗”体验店;培育省等级民宿和文化(非遗)主题民宿10左右;开发绍兴印记文创伴手礼30个;创建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非遗工坊9个;打造浙派绍兴代表性演艺(技艺)项目30个,打造旅游演艺集聚区和旅游演艺精品项目6个,培育区域特色文旅市集20个,以小品牌撬动大消费。

4.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坚持重大文旅项目带动引领,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投产,重点推进若耶铜谷小镇等一批新文旅项目开工,继续抓好一批续建项目,对52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实施定期督查和服务,其中越城区11个、柯桥区9个、上虞区4个、诸暨市10个、嵊州市6个、新昌县12个,全年实现投资28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微改造、精提升”,推出100个示范点。

(二)聚焦文化引领行动,擦亮市域文化品牌

5.打响“博物馆之城”品牌。力争绍兴博物馆新馆、浙东运河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地标开放,谋划推进绍兴非遗馆、王羲之纪念馆等一批专题馆建设,提升(新建)30家乡村博物馆,全面完成“百家乡村博物馆精品工程”。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策划“爱上博物馆”系列展览,以精品展览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6.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推进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小黄山遗址参与“上山遗址群”申遗,推动文明探源取得新进展。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推进宋六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宋六陵考古发掘约1500平方米。推进亭山、南山等越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升格保护一批文保单位、文保点,完成“三普”登录文物挂牌。推进名人故居激活行动,开放、提升名人故居12家,文物类名人故居完好率达到100%。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取得新提升。加强考古工作建设,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力争取得团体发掘资质。深化“尧舜禹”文化研究和资源转化,在文化基因解码基础上,重点擦亮阳明文化等首批8项浙江文化标识。

7.加快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优化古城功能布局,增强“一城一桥三故里”特色品牌影响力,高标准推进一批古城文商旅项目群。紧抓亚运契机,推动文旅、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以文学、书画、诗词为主题的研学游综合历史街区;引进高端民宿企业,开辟城市文宿基地;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夜游古城”消费品牌;打造“工业+”产业融合基地、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等“文旅+”基地,培育省文旅融合示范IP。力争成为全省乃全国文商旅深度融合样板。

(三)聚焦文化精准供给,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8.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空间。高标准布局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提升全市文化馆、图书馆一级馆率,绍兴美术馆建成开放。高质量完成省、市民生实事,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圈”300个、文化驿站10家、城市书房20家、乡村博物馆30家。打造乡村(名人)图书馆30家,打造非遗门店(形象门店)60家。建设图书馆主题分馆等多形式阅读空间,在未来社区(乡村)等建设中推进“文化驿站”“旅游驿站”等新业态。柯桥区争创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柯桥区、诸暨市争创全省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县。

9.高质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三送一走”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戏下乡1300场、送书下乡20万册、送展览下乡300场、文化走亲100场,举办基层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深入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促使优质文艺资源下沉和全社会资源激活,打造“文艺星火赋美”示范点20个,全年常态化演出不少于300场,结合“绍兴有戏”公共文化品牌,开展“文艺下乡”“美育村”“乡村村晚”等活动。加强新时代精品文艺创作,创排舞台艺术剧目5部,办好全民艺术普及月、全民艺术节等活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化“满意图书馆”“幸福文化馆”建设,高水平办好“全民读书月”等品牌活动。

(四)聚焦创新改革开放,推动系统性重塑

10.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完善局领导服务文旅企业和重大文旅项目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治理标准化营造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文化娱乐、上网服务等领域“证照分离”,持续深化“减证便民”。推动降本减负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加强产业投融资对接服务。完善“信用+监管”,拓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象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深入开展文娱领域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11.推进数字赋能计划。重点推进“一舱、两应用”项目,维护智慧文旅2.0,整合形成七大驾驶舱,实现“一屏总览、一键直达、一仓汇聚”的整体目标。迭代升级并推广引用“绍兴研学一件事”“文物守望者”二期2大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突破工作瓶颈,推动效率变革,形成研学旅行一体化服务模式,降低文物法人违法发生率。实施“越融越便捷”公共文化服务数智行动,做好浙里文化圈的应用推广,推动数字服务延伸到文化礼堂、社区、景区等公共场所。

12.推动绍兴文旅国际化。持续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实施亚运城市计划,利用“大师对话”十周年、越酒行天下等活动契机,推动绍兴文化出海;继续开展中日韩三国学生“同上一堂课”;承接文化和旅游部对外活动,开展东亚文化之都城市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文旅海外新媒体建设,向全球网友宣传推荐绍兴文旅资源、品牌。

(五)聚焦保障体系建设,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13.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巩固拓展文旅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党建引领,在202212个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联系点基础上,2023年提升至60个以上;打造标志性党建引领品牌,推进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聚焦景点景区型、乡村民宿型、农业休闲型、非遗技艺型、文化创意型5种类型,建成150家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开展“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活动。严格落实“五张责任清单”,接续开展巡察和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14.强化人才保障。实施“迎亚运”文旅行业品质提升活动,发挥星级饭店、品质旅行社、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企事业单位优质服务。依托“金牌导游工作室”等,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并扩大宣传推广,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开展“绍兴文化会说话”活动,推动景区、文博、美食、非遗等讲解员队伍建设,助力绍兴故事的传承和传播。实施艺术领军人才“1111”培养计划,继续推进青年人才“新松计划”“新鼎计划”等,开展“戏·聚青春”系列活动,为青年演员成长搭建平台。引进考古、美术、文博研究等领域专业人才,争取在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上有突破。

15.守牢安全底线。围绕全国两会、亚运会、枫桥经验大会、假日经济等重要时间节点,部署开展文化、广电、旅游、文物领域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组织开展护航文旅市场执法监管攻坚保障行动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文旅市场零事故。推进应急广播体系深化建设,完成市县两级智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力争80%以上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及灾害事故多发易发区域(点)完成双向化终端建设任务。发挥好旅游安全专委会办公室作用,建立旅游休闲运动新业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实施文物“除险保安”工程,开展专项检查、执法督察,对重大火灾隐患、重大文物犯罪案件和法人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文物安全巡查,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安防设施覆盖率1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