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绍兴再出圈!在古城街巷,寻觅城市记忆……

发布日期:2023-12-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近日,绍兴古城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新增“金名片”。前观巷和石门槛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上榜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据悉,这两大历史文化街区均是《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市井皆是温柔,街巷藏着浪漫。每个人记忆里都有一条泛黄的老街,青石板路的街道,斑驳的木门,小巷深深,藏着一段温情岁月。市井的生活从吱呀的开门声中苏醒,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的人安静地从繁华老街上走过。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古城之中,总有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带着漫长岁月时光的风华而来,在这寻觅过往,在这邂逅曾经。这街巷啊,才是一座城市的全部记忆,走进街巷,就能洞悉绍兴的全部秘密……

不同的历史街区,有着不同的绍兴痕迹,前后观巷是属于徐渭的“地盘”。前观巷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4.05公顷,东至解放路沿街商业建筑,南至鲁迅西路、前观巷,西临仓桥直街,北至人民西路沿街商业建筑。

近年来,已形成以青藤书屋与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为中心,集中展示书画文化、师爷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传统风貌建筑主要集中在鲁迅西路以北、大乘弄、开元弄两侧,传统肌理空间占比约60%。街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保点2处、三普登录文物4处,还拥有3处历史建筑、5条传统街巷、2处古树名木、9处古井。

前观巷和后观巷,是两条前后平行的道路,东西走向,东起解放南路,西至仓桥直街。其中,前观巷大乘弄内,坐落着一处具有园林特色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青藤书屋,这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

青藤书屋以三间平屋为主体建筑,房子一律是粉墙黛瓦,整齐干净。书屋坐北朝南,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上。是绍兴现存的一处具有文人园林特色的建筑。徜徉其中,静静感受,过往皆为序章。独立于其间,蓦然发现,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诗意。如果你喜欢老物件,旧故事,说不定在这里还能收到不一样的惊喜。

从大乘弄小巷向前走,出巷便是徐渭艺术馆。青藤广场上,如有两片芭蕉叶向两边舒展,徐渭艺术馆外形如大写意画矗立地面,整个艺术馆和广场既让人感到新奇,又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抑制的艺术之气。徐渭艺术馆整体风格低调而典雅,设计师借鉴徐渭《山水图》,建筑如写意画般矗立地面。掀角筑屋,白墙黛瓦,兼具现代艺术之美。

路线:前观巷——青藤书屋——后观巷

推荐景点:青藤书屋、徐渭艺术馆

石门槛历史街区是绍兴古城保护中特别的一笔。在这里能看到绍兴城市的文脉,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的竹丝台门、完整的街巷院落。还能体验老绍兴的传统生活习惯、旧时物件,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老绍兴文化。

石门槛历史文化街区与仓桥直街毗邻,用地面积4.28公顷,东靠鲁迅小学—道横头,南依人民西路,西傍仓桥直街,北至越都商城。该街区以石门槛为中心分南北两片,呈现“一路两片”的空间构架,形成由石门槛、仓桥直街、井巷(道横头)构成的“H”形传统街巷格局,传统肌理空间占比约80%。整个街区拥有市级文保点1处、三普登录文物4处、历史建筑1处以及2处优秀传统建筑,4条传统街巷,19处古井。

街区保存有完整的台门建筑,能体验老绍兴的传统生活,感受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2009年,石门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街区附近还有一座石门桥,石门桥位于仓桥直街与石门槛街的交汇点,桥西是司狱使前,东西向,因石门槛这条街而得名,横跨在环山河上,是一座近年全新复建的单孔石拱桥。

谈到石门槛,也许你想到的便是有名的石门槛钱氏妇科。而“石门槛”名字的由来也与这户钱氏人家有关。这其中的渊源还得从南宋那时说起。绍兴著名中医钱氏妇科世居之地。因曾为宋高宗后妃治愈妇疾,声名大振。患者慕名而来,出现排队就诊现象。钱氏规定每天就诊人数以排到门口设置的石门槛为限。这样,石门槛一词就成了钱氏妇科的代名词,最后演变成了地名。

钱氏妇科后裔钱祖堂民国时期执业证书|绍兴古城

另有民间相传,石门槛一带原本有一个道台衙门,是达官要人办公之处。绍兴古时河网纵横,官员来绍兴多是经水路从河埠头上岸,再换马车、牛车或坐轿到衙门。而石门槛南面近处便是酒务桥,古时就有往来船只在此船埠靠岸。由于太多马车、牛车路过,搞的马粪、牛粪满街都是,官府便在街口设置了一道石头做的门槛,有45厘米高,把这些马和牛挡在外面,一直从清朝沿袭到民国初年。后来由于石门槛给路人行走带来不便,只好拆掉,而石门槛作为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

路线:宣化坊——石门槛——井巷石门槛历史街区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绍兴八大历史街区中面积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往里走就是蕺山街,蔡元培故居、蕺山书院、探花台门、三槐堂、钱业会馆、戒珠寺等景点也都坐落在这里。从西街口进入,迈进幽深的巷子里,两旁已被风雨侵蚀的徽派老楼就映入眼帘,浓厚的历史感瞬间扑面而来。

在这里,放慢生活的节奏,抛开一切杂念,就静静地让时光在此停留。绍兴典型的老台门、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小桥流水,构成了绍兴最典型的建筑风格以及民俗风情。

沿着西街再往前走百余步,就能看到一座如棣棠花色的古建筑——戒珠讲寺。建寺前,这是王羲之的住宅,后弃宅为寺。蕺山书院就在戒珠讲寺的身后,和蕺山上下呼应,这一带成为了佛儒道三家“以人为本”一脉而下、兼通并融的哲学思想基地。

若是晚上来到这里,又是不一样的风景。当霓虹的灯笼亮起,书圣故里一改白日的古意盎然,熠熠生辉,绚烂的夜色,令人如痴如醉。行走间,小桥流水和阑珊灯火一路相伴。这里的夜晚,少了拥挤和喧哗,多了一份静谧和自在。

路线:蔡元培故居——笔飞弄——笔架桥——西街——戒珠寺——蕺山街——题扇桥——探花桥——胜利东路

必游景点:蔡元培故居、蕺山书院、戒珠寺、三槐堂(尚德当铺)、王羲之陈列馆、钱业公所

美食推荐:蕺山糕点铺+品德居(蕺山街62号、122号)、施家台门(西街83号)、徐文张饭店(西街33号)、臭豆腐(西街口)……

八字桥历史街区内,桥桥相映,水屋相连,有着别样的风情。粉墙黛瓦的民居,静静地泊在水埠头的乌篷船,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桥,处处飘逸着江南水乡的气息。如今的八字桥历史街区,满载着岁月的痕迹,镌刻着旧日的时光、保留着市井的风情,更有藏在闹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八字桥历史街区内,古桥众多。八字桥历史悠久,重建于南宋,闻名遐迩的浙东古运河就从桥下,潺潺流过。广宁桥建于明代,由乡人集资建造,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桥下有纤道,便于旧时船只往来。东双桥,名声虽不及八字桥、广宁桥,但也是一座古桥,造型也是非常的特别,旧时也是商贾云集之地。

在绍兴人眼里,八字桥是“活着”的,驻足桥上,人们可以南望会稽山,西眺大善塔,形成“河梁风月”的绝佳风景。走进绍兴的八字桥,就仿佛走入当地人的生活。冬日清晨,火钳夹起十二孔的蜂窝煤,烧壶开水,安静的老城区,黛瓦白墙生了乌色的霉斑,晒在阳光下的棉布床单,轻轻摇摆。

路线:广宁桥——八字桥

鲁迅故里是绍兴保存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古城水乡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之一,也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这里遗留了很多鲁迅当年生活的气息,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叙述着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故事。

走进鲁迅故居,便走进了鲁迅的童年。每一扇门窗都染上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如果时间充足,你可以去百草园逛逛,看看覆盆子、何首乌、皂角、斑蝥、腊梅,还有三味书屋书桌上少时鲁迅刻下的那个“早”字。祖居边上就是鲁迅故里步行街,这里独具江南风情,如今在鲁迅故里历史街区。除了能够参观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带有鲁迅标志的建筑,还可以从朱家台门、陈家台门、余家花园等古老宅院中了解绍兴极具特色的台门文化。

捏着一枚茴香豆的“孔乙己”还在咸亨酒店门口站着,古老而年轻的咸亨酒店,不知你是否打卡过。不朽的文化之豆“茴香豆”、酒香和奶香巧妙融合的“太雕奶茶”、油而不腻的“干菜焖肉”......关于绍兴的独特味道,都可以在咸亨酒店品尝到。咸亨太雕酒、咕酒胚礼盒、糟鸡,如果你喜欢这些绍兴味道,咸亨酒店有不少可以放心带走的绍兴特产。

路线:沈园——博物馆——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馆——长庆寺——土谷祠——恒济当铺——东西咸欢河

必游景点: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土谷祠、咸亨酒店、沈园

越子城历史街区是以越子城的历史文化延续发展而形成的古城中心街区,街区内有府直街、偏门直街、龙山后街等几条传统的街巷和保存基本完整的传统民居,且历史遗存较多,文化内涵丰富。府山又名卧龙山、种山,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核心,越国遗迹和文物古迹遍布。

西园,是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胜景,位于府山西麓。由五代吴越国王钱镠始建,为后官游乐之地。全园以庞公池为中心展开布局,池中水深映翠,池周青竹摇曳,柳丝低垂,并有湖石假山点缀其间。园中建有楼、堂、亭、台、廊等建筑,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是西园中的亮点。小桥流水、芳草绿茵,有花微雨江南之胜。

仓桥直街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一条街河相依的传统街巷,沿街酒肆、茶楼、店铺旗幡招展。嵌有花窗的白墙,满堂棕漆的排门屋,青石为门枋的石库台门,花格门窗的仿古木楼,展现了绍兴传统街巷的特色。

游客喜欢仓桥直街,除了风景外,更因为这里能吃到绍兴的各种特色小吃。能随意拿着吃的臭豆腐、黄酒棒冰,本地人宴席上才吃的十碗头……总之一条街能把绍兴菜醉、糟、霉、臭的精髓吃个遍。

路线:西园——仓桥直街——秋瑾烈士纪念碑——宝珠桥——府山

西小河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古城北部,该街区以纵贯街区的西小河而得名,其周围分布着成片的沿河传统水乡民居,因而成为该街区最重要的特征。西小河历史街区内的“一河一街、街河并行”格局,是绍兴水乡风貌的集中体现。

窄窄的巷子,旧旧的青石板路,潺潺的流水,古朴的小桥,以及偶尔荡漾在水中的乌篷船,每一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氤氲着这里无法被取代的水乡气息。这里生活气息浓厚,与仓桥直街的商业繁华不同,是绍兴原汁原味的历史老街模样。走上谢公桥,一幅氲氤的江南水乡画卷铺陈于眼前,枕河人家的生活百态尽收于眼底。

人们的生活依旧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朴实,简单,祥和。踏在青石板上,放眼望去都是青瓦白墙的老房子与烟火气十足、活色生香的生活。在这感受那弥漫着霉干菜、臭豆腐、酒糟和水汽味的老街风情,思绪也将如陈年花雕的醇香荡漾开来。

如果饿了,去河埠头吃个午饭吧,感受下地地道道的绍兴小菜馆。小店有着最传统的明档点菜,各式老绍兴招牌菜,糟的、醉的,发黄的鸡、肥大螃蟹、号称的道墟羊肉……

路线:古越藏书楼——大通学堂——西小路——越王桥——光相桥街区

新河弄,东至解放路,西到谢公桥,全长800米左右,因早先此地有一条新河而得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河的河道大部分被逐渐填平,但新河弄的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新河弄历史街区的很多老房子都是早时期的建筑,很多老住户都保留着过去记忆。在这条不足千米的弄里,还隐藏着许多“大户人家”。吕府就位于此,它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其正厅永恩堂七开间,用七架梁,直梁体系,是江南最大的厅堂。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