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音缭绕绍兴城|因为一出戏,奔赴一座城
发布日期:2022-08-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编者按:

越韵乃天成,绕梁有余音。绍兴是越剧的诞生地,越剧的基因始终深植于绍兴的厚土之中。如何推动越剧这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开幕之际,绍兴日报专版刊文《越音缭绕绍兴城》,介绍绍兴持续擦亮越剧“金名片”的有力举措。现将报道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越音缭绕绍兴城

因为一出戏 奔赴一座城

记者 徐霞鸿/文

持续的暑热,抵挡不住戏迷的热情。因为一场“越剧盛宴”,绍兴这座古城将迎来一个多月的“高热”。

7月31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在绍兴拉开序幕。这是唯一永久落户绍兴的国家级艺术节,这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越剧发展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越剧不仅是浙江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珍视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喜庆中国越剧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越剧艺术节迎四方宾客,展精品佳作,这对于推进中国越剧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开幕式致辞中这样说。

越音缭绕中的绍兴城,不仅有着深厚的越剧土壤,也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的新声,绽放着爱“越”之城的独特魅力!


绍兴四台戏入选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

“四年一届的中国越剧艺术节,会在全国专业院团的原创大戏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剧目,并用展演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举办于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之时。作为越剧故乡,绍兴是承办方之一。2018年,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再次由绍兴市承办,并永久落户绍兴。

“这次入选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的15台大戏中,绍兴一共有4台,数量上是全国地市级城市中最多的。这充分说明了绍兴越剧的创新实力。”何俊杰说,这4台戏分别是:嵊州市越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核桃树之恋》、上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祝家庄里的年轻人》、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的《苏秦》和绍兴市越剧团、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鉴湖风云》。“近4年来,围绕着原创主题,绍兴还创排了一系列剧目,如由诸暨市文化艺术中心创排的越剧清廉故事剧《双玉佩》也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评选。”

《核桃树之恋》剧照

“一条剡溪九曲弯,一座小院如春暖。一树核桃悬日月,一曲恋歌人人传。”《核桃树之恋》取材于发生在嵊州市仙人坑村的一个真实故事,书写了核弹技术工人与妻子之间平凡而感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这是一曲爱与等待的时代恋歌,也是一曲唱给所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的赞歌。我们希望能从他们牺牲和奉献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嵊州市越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朱杭灿说,近年来他们一直都在挖掘越乡题材,进行着“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实践。

作为全国唯一一部越剧舞台艺术作品,《核桃树之恋》曾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并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绍兴市上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祝家庄里的年轻人》

《祝家庄里的年轻人》将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农创客”的故事搬上了越剧舞台。“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浓郁的江南田园风味,带有音乐剧元素的抒情轻喜剧,讲述的是‘梁祝’故事发源地上虞的一群青年,他们扎根热土、投身于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业的故事。”该剧导演孙晓燕说,“新”是全剧的关键词。它以细腻、诙谐的现代表达,活泼、明快、朝气的音乐设计,如印象派田园画的舞美展现,勾勒出当代人心目中的新农村样式。“潮”也是全剧的关键词。Rap、爵士、鬼舞步等各种现代舞蹈、音乐元素穿插其间。

绍兴市越剧团《鉴湖风云》

《鉴湖风云》也是绍兴本土题材,该剧以秋瑾温柔多情、戎马倥偬的女侠形象为主线,从她个人的“小家”出发,折射出跌宕起伏的国家命运,重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革命年代。同时,用越剧特有的唱腔,韵味独特的念白,文武兼备的表演,重现秋瑾等辛亥先烈的革命事迹,突出展现了秋瑾这位近代中国奇女子侠骨与柔情交织、理性与情感并存的一生。

“《鉴湖风云》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辛亥革命时期那段扣人心弦的历史。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2019年省文艺发展基金扶持项目和2020年度绍兴市“五个一工程”扶持项目,该剧旨在将绍兴英雄先烈的革命精神传播到广大观众的心中,为振兴繁荣绍兴地方戏曲添砖加瓦。”绍兴市演艺集团总经理裘建平说,作为越剧故乡人,结合本土文化,创排原创剧目,推动文艺创新,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持。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苏秦》

《苏秦》则是一部动人心扉的悲喜剧。凭着对戏曲艺术的“刺股精神”,主演张琳跟随着先人苏秦的脚步,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励志图强、感恩苦难、心怀天下的生动人物形象。


越剧的基因深植于绍兴的厚土之中

越韵乃天成,绕梁有余音。如今连台上演的好戏,都绕不开两个字——绍兴。作为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诞生地、女子越剧首创地和越剧之乡,中国的越剧史也绕不开绍兴。或者说,越剧的基因,始终深植于绍兴的厚土之中。

越剧小镇

“这些年,嵊州一直在积极开展越剧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嵊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7月中旬,他们刚刚迎来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组织的一个考察组,对当地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指导。

越剧大剧院

优良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越剧文化产生、发展的最初生态,绵长的历史文化培育了越剧文化的深厚土壤,丰富的非遗资源孕育了越剧文化的内在基因,勇敢的实践创造涵养了越剧文化的源头活水。可以说,嵊州具备创建越剧文化(嵊州)生态保护区的许多优势和条件。

比如古戏台等的建造,为越剧诞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演出场所,成为越剧文化展示的重要文化空间。经过初步文化普查,嵊州越剧文化遗存有300多处。其中尚存古戏台210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绍兴市级文保单位13处、嵊州市级文保点33处。

今年是袁雪芬诞辰100周年,越剧改革80周年。1933年,11岁的袁雪芬与她的“舞台姐妹”们就是从这嵊州的古戏台上起步,最终将源自江南水乡的越剧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历经沧桑,越剧之魂依然深深地扎根在这里。“越剧十姐妹”中,有6位是嵊州人,越剧的唱腔至今仍以嵊州方言为范本。在越剧大发展时期,嵊州更成为越剧演职人员的输出地,形成了“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的现象。

“嵊州文化底蕴深厚,首先是越剧之乡,声名远播,无论在哪里都知道,知道越剧就知道嵊州,一直想来越剧之乡,今天如愿以偿。”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嵊州考察时曾这样说。

施家岙村

百年越剧,浸润着越州大地,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飘荡着袅袅越音。在百年越剧的诞生地嵊州市东王村,村民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越剧,人人都是戏迷。只要一把三弦琴、两把二胡、一个小鼓,就能凑成一套伴奏的“班子”,谁想唱了吆喝一声,就可以在村子的空地上唱起来。每当夜幕降临,家住越城区稽山街道的资深戏迷陈香娟就会拉上自己的便携式音箱,叫上老搭档,一起到固定的戏迷角,摆开“阵势”。当悠扬的越剧唱响,围拢驻足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唱到精彩处,还会收获阵阵掌声。

越剧电影《钗头凤》剧照

专业剧团建设方面,绍兴除新昌外,每一个区、县(市)都有一个越剧团,诞生了6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其中,柯桥区小百花艺术中心的吴凤花还是“二度梅”获得者。近年来,绍兴有《钗头凤》《李慧娘》等5部越剧电影轮番上映,并连续4年都有越剧作品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

论绍兴的戏迷角数量,要数嵊州最多。据嵊州市非遗中心统计,嵊州目前拥有各种戏迷组织126个,建成越剧文化示范村26个、城市社区戏迷角25个。其中,示范性戏迷角10个,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的村级越剧之乡3个。

在嵊州,还有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中国最美丽艺校”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已先后向全国2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近3000名优秀演员、演奏员。而自1999年开办越剧表演专业至今,绍兴艺术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350多名越剧艺术人才。特别是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开设戏曲表演(越剧)专业,建立了陈飞等名师工作室后,毕业生的学历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全国第一家专业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里,珍藏着3万多件越剧文物和史料。而来自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管理处的统计数据显示:绍兴有27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常年辗转于省内外,相关从业人员近7000人,年均演出2.4万场左右。“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好的民营剧团一年最多要演五六百场。”江南越剧团团长陈利华说,他们还自筹资金,在平水拍摄过一部原汁原味的越剧电影《花旦忆》,在爱奇艺视频客户端上线,来宣传绍兴的戏曲文化。

“去年,绍兴举行了一场民营剧团的展演,连续28天,场场爆满。为了看戏,一些小店主甚至提前关门去抢位子。”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亲眼见证了越乡人的“好戏”。


爱“越”之城用越剧盛宴拥抱八方客

“中国越剧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正是秉承着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扎根民间、关注民生的大众情怀,不断学习和吸收各种优秀文化的艺术养分,中国越剧才得以不断超越地域和语言的局限,创造了一个世纪的灿烂辉煌。”2006年3月27日,习近平在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这样说。

越剧春晚

百年华诞之后,如何推动越剧这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直是绍兴思考探索的课题。“绍兴作为越剧故乡,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剧的指示精神,围绕着‘推进中国越剧的创新发展,擦亮全球华人的文化瑰宝’这一宏伟目标,要在中国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展示方面作出示范。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进一步依托越剧全球巡演这一平台,提高这张金名片的成色。”在何俊杰看来,对越剧进行顶层设计,以此来推动国有院团与民间剧团的共同发展。对国有院团,可以实行一团一策。对民间剧团,必须加强扶持力度。“80年前,袁雪芬为草台班子引入的编剧、导演以及舞美、灯光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越剧的活力。如今,我们在越剧改革中也要如此,既坚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将更多的现代元素注入到越剧中,使之生生不息。”

越剧大展演

绍兴市演出公司用坚持20年之久的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开启了绍兴在越剧演出市场里的破局之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戏迷都会赶到绍兴来看戏,全国各大越剧院团也会习惯性地将这段时间留给绍兴。名团名戏在绍兴轮番上演,外地戏迷组团来绍兴看戏,这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今年的第20届越剧大展演,作为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将从8月18日开始。20台经典大戏,呼应的正是20年的坚持。

这里有越剧盛宴,更有全球越剧戏迷的嘉年华。经过海选,来自福建、贵阳、深圳、杭州等地的5个越剧团体以及全球各地的50位戏迷,将在第七届全球戏迷嘉年华中进行大戏和折子戏竞演。

与此同时,一部明星版《梁祝》让“同唱一台戏”这个全新的绍兴越剧IP深入人心。采用的是项目制和签约制,剧组是凑拢班子,却都是每个领域的佼佼者。演员不是梅花奖得主就是国家一级演员,多名演员扮演同一角色,各流派唱腔同台演绎,让戏迷尽情享受越剧经典的魅力。

越剧明星版《梁祝》走进国家大剧院

这样一种演艺模式,很快让“同唱一台戏”成为越剧转型突围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以及绍兴越剧演艺新生态的佼佼者。最多的时候,明星版《梁祝》在3个月内演出了86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都留下了明星版《梁祝》的足迹。

这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还“飞”上了国际舞台。在一次次“高飞”中,用越剧拉近了与世界人民的距离,也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

2018年,嵊州越剧小镇在女子越剧首创地——甘霖镇施家岙村正式揭开面纱。从这里走出的越剧再回来时,已然通过艺术、休闲和科技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中创造小镇的文化形态,在剧场舞台上重现小镇的蕴藉风流,重塑文化形态经典。在这里,越剧文化与旅游得到了完美结合。进入越剧世界的游客们,可以全身心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因为一出戏,奔赴一座城。借助中国越剧艺术节这一平台,绍兴也推出了“看越剧、品黄酒、游绍兴”的游线和产品。“越剧是江南文化圈城市群中大家通有的文化标识。在融杭联甬接沪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绍兴文旅部门将利用沪杭甬三大客源市场,以‘越剧+旅游’彰显文旅特色,激活文旅市场。”何俊杰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