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规划计划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7-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各区、县(市)文广旅游局,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现将《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33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2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2022年全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持续锚定建设文化高地、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文旅融合样板地三大目标,奋力展现五个率先新担当新作为,为绍兴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贡献文旅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目标体系

2022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目标体系是:贯穿一条主线、突出共同富裕、聚焦数字化改革、锚定高质量发展。

(一)贯穿一条主线。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部署推进工作,确保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突出共同富裕。发挥文化和旅游物质、精神双重属性,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上双向发力,从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出发,参与全省设立文旅幸福指数

(三)聚焦数字化改革。围绕重大需求、多跨场景应用、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流程再造、制度重塑。

(四)锚定高质量发展。在文化标识建设、文物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文旅产业发展、文旅资源转化及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具体指标

2022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完成410亿元,增长8%,接待游客量达到2900万人次,增长5%。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覆盖,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创省级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文旅幸福指数”和“文旅融合指数”走在全省前列。

四、具体举措

(一)以党的二十大为全年工作主线,做好迎接宣传贯彻工作。

1.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学懂弄通做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党的二十大“‘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等主题推进精品创作,完成“喜迎党的二十大优秀剧目展演”等重大活动,开展“讴歌党的二十大”主题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景区、社区、学校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的宣讲工作。

2.持续守牢安全底线。开展护航党的二十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百日攻坚行动,重点抓好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网络监管、校园周边整治、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实施文物安全整治年行动,重点开展消防安全、法人违法、打击犯罪三大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关键环节,持续落实文化和旅游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全年重特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3.落实广电安全播出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强监测监管和视听评议工作,指导播出机构加强主题主线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展广播电视行业及视听机构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及亚运会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工作。建设市级智慧应急广播平台,进一步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二)以探索文旅幸福指数为抓手,制定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路径。

4.助力乡村旅游富民。实施省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重点针对低收入农户,促进乡村旅游就业创业、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搭建乡村旅游创业平台,吸引人才回流,培养一批乡村旅游运营师,探索旅行社+景区村运营乡村旅游富民等做法。

5.推动艺术振兴乡村。推动艺术人才支持乡村建设,支持乡村艺术走廊建设,组织开展艺术行走乡村活动,培育美丽乡村美育村,培育打造一个演艺集聚区。

6.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机制。全面推进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打造700“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建城市书房16家、文化驿站9家。组织送戏下乡1800场,送书下乡20万册,送展览下乡300场,文化走亲100场,基层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提升(新建)30家乡村(名人)图书馆,提升40家乡村博物馆。

(三)以数字化场景应用建设为突破,推进文旅数字化改革。

7.推进数字化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研学游”一件事和文物保护利用两方面实现突破,努力在场景应用上实现“大变样”。完成智慧文旅2.0项目,在文旅视频汇聚平台、文旅应急指挥系统、文旅数字驾驶舱、导游导览系统、网络安全服务等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加快建设“智慧文化云绍兴分站”“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服务系统”“数字+越剧”浙里好玩品牌馆、“旅游大脑+智慧旅游”未来社区等4个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争创“一地现行、全省共享”应用项目。

8.创新打造“7张图数字化。成立文旅大数据实验室,破解统计难问题;完成绍兴研学地图、绍兴红色地图、乡村旅游地图、绍兴全域旅游图、绍兴美食地图、绍兴美宿地图、浙东唐诗之路遗迹图等7张图并数字化,实现在绍游客“一图在手、旅行无忧”。

(四)以传承保护和精品创作为着力点,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9.推进文化标识建设。在全面完成文化基因解码基础上,打造培育8个有绍兴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建设”项目。

10.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办好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争创排3部以上舞台艺术精品。

11.举办高质量文化活动承办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举办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袁雪芬诞辰100周年、徐树兰逝世120周年等一系列名人纪念活动,参加亚洲之光艺术节、亚运会文化活动等,继续深化东亚文化之都城市交流机制,推动文化出海。

12.健全文物安全监管体系。夯实文物监管体系和基础,杜绝法人违法。全市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全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推行属地政府领导负责的“宝长制”或“楼长制”达到100%;全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智慧消防实现全覆盖;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委托第三方巡查实现全覆盖。继续实施《绍兴市名人故居激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2022年,提升保护级别8处,新增开放5处,修缮10处以上,在革命文物保护上有新作为。

13.文物考古研究力度推进宋六陵等宋韵文化遗存的考古工作,完成宋六陵考古发掘约2000平方米,推进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亭山遗址、大湖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越国王陵区二期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成果运用。

14.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创建国家级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工作;继续推进省级非遗曲艺书场试点建设;探索制定《绍兴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绍兴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调查评估;培育5条以上“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绍兴非遗形象门店;组织2022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第八届非遗集市、2023年“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等。

15.完善文博场馆体系化建设。开展公共文化场所服务大提升全覆盖行动,县级以上文化馆实现“幸福文化馆”全覆盖;举办绍兴图书馆建馆120周年系列活动,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博物馆之城,推进绍兴博物馆新馆、纺织博物馆布展,修订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提档升级博物馆展陈和博物馆景区化。

(五)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全面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

16.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全域旅游提升计划,4A景区城创建完成率100%3A级及以上景区镇(乡、街道)覆盖率超过80%,新增4A级及以上景区镇(乡、街道)5家以上,省等级民宿及文化主题(非遗)民宿15家。

17.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和转化。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完成调查与评价,发布普查报告。建设大运河国家公园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重点推进“五路十二景”建设。基本完成中国禹迹图编制、日本禹迹图翻译、韩国禹迹图编制。

18.推动文旅项目落地。推进阳明故里、黄酒小镇等50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其中越城区9个、柯桥区7个、上虞区5个、诸暨市10个、嵊州市8个、新昌县11个,力争2022年实现投资200亿元;持续推进“微改造 精提升”工作,以绣花功夫提升旅游业品质。完成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推进绍兴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和绍兴美术馆陈展内部装修及开馆展览项目

(六)以建设国家文消费试点城市为核心,全面激活文旅市场。

19.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实施《绍兴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重点推出疫后振兴计划,推出“纾困补贴、激活奖补、精准发放文旅消费券、实施‘安心游绍兴计划’、推出‘虞你相约’系列活动”等政策,加快推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复苏振兴。加大对来绍旅游团队的扶持力度,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活动,全面激活文旅消费。紧抓亚运举办年这一重要契机,实施联合营销、高铁地铁营销、智慧营销、节庆营销四大营销行动,不断扩大城市形象宣传推介力度与广度,促进文旅消费。

20.争创省级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推进重点文化企业拓宽直接融资,丰富文化金融创新产品种类,完善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五位一体评估交易体系,推进创建改革示范点品牌,持续优化文化金融合作机制。推进打造“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城”,召开全市研学旅行推进大会,继续深化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发布《2022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推动研学旅行标准提升、贯标试点、新标创设。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重点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会议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正确指引。

(二)加强人才保障。加快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建立文化人才库,制定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优化提升文旅大讲堂和“师徒结队”等人才培养自选项目,组织推进我市入选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人员的培养和提升工作,为文旅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大安全监管。做好党的二十大、冬奥会、亚运会等重要时期的文游市场安全监管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监管,重点做好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建立旅游安全联动综合治理机制和涉旅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确保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