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越地遗珍|石钺与越族的渊源 | |||||||
|
|||||||
什么是石钺? 它与越族又有什么渊源?
钺,古代器铭中写作“戉”,在甲骨文中为象形文字,“戉”字也可假借为“越”字。有学者认为於越民族可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钺这种工具,因此,这个民族就以越得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於越民族崛起,建立了第一个夷邦国“大越”。从考古情况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石钺、玉钺多出土于浙江一带的原越族集聚地,黄河流域非常少见,或许也印证了越族发明钺这一说法。
纵22.5厘米,横16.8厘米,厚1厘米。 刃部较宽,呈凸弧形,背部略收狭,四角圆钝,双面打磨平滑,中间靠近背部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圆形大孔,孔系双面对钻而成。 石钺由质地较坚硬的凝灰岩石制成,表面有黄褐色和青灰色斑点,制作精致,无明显损痕。 1984年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寺桥村出土。 一级文物。
纵10.3厘米,横13.6厘米,厚0.9厘米。 呈长方形,弧刃,中间靠近背部有一双面对钻而成的圆形小孔。浅黄色石质带灰白细点纹,磨制规整。 1984年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坡塘村出土。 三级文物。
纵13.5厘米,横8厘米,厚1.3厘米。 宽弧刃,狭平背,斜侧边,双面中间偏上对钻一圆孔。青灰色石质带黄斑纹,表面打磨平滑。 1979年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杨滩村出土。 三级文物。 钺与斧器形类同,《说文解字》:“戉,斧也。”但两者的用途和性质不尽相同,新石器时代的石钺一般属于砍伐工具或兵器,制作特别精美的石钺、玉钺也作为象征权威的礼器。商代及以后的青铜钺基本作为兵器和刑具使用,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使用的就是钺,她的夫君商王武丁授钺予她即相当于兵权,她执钺号令三军,击败众多部落,平定了商朝边境。她的功绩赢得武丁宠爱,死后,武丁为陪伴她破例安葬在宫廷区域,并一直占卜思念她。1976年,殷墟考古中发现了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有两件龙虎纹青铜大钺,就是妇好生前征战沙场的兵器。所以,钺的用途规格和象征意义远大于斧,而斧仅作为一种工具延用至今。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