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在绍兴,邂逅文化遗韵!

发布日期:2021-08-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小舟夜宿越州城,卧看星河尽意明。

漏鼓乍听连岸响,好风佳月总同盟。

绍兴,这座从水乡里生出山干脉络的城市,的确与温温柔柔缠缠绵绵的江南格格不入,它处在丘陵山地和平原盆地的交接地带,多山,唐诗“越山千万云门绝”说的就是绍兴。

▲日出绍兴


历史最为悠久的会稽山也在于此。《史记》里说“会稽者,会计也。”大禹在这里和诸侯开大会计功,死后葬在这里,于是得名“会稽山”。

▲会稽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以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三大景点为主要景观。


两千年前,这里虽然地处华夏边缘,却已然有了不容小觑的力量,秦始皇在兼并天下之际,也要“上会稽(绍兴),祭大禹”。

▲大禹陵,古称禹穴,是大禹的葬地。


▲兜率天宫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大香林景区内,是一生补处菩萨的住处。西有布达拉,东有兜率天,其南毗书法圣地兰亭,东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遥相呼应,西临杭州市区。


▲香炉峰,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它是会稽山诸峰之一,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


▲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作为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留下了不少历代文人雅士的众多诗文佳作,最出名的作品之一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然而绍兴的脊梁却又不是所谓名山,而是浦阳、曹娥两江。


▲曹娥的名字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投江寻父”的故事令人感动唏嘘,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并于曹娥江西岸建立孝女庙(亦做“曹娥庙”),以彰孝烈。


▲有1800多年历史的曹娥庙文化积淀厚重,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并称“四绝”,饮誉海内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由此可见,绍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它既有着江南的温婉,却又长了一身“反骨”。


在绍兴这片土地上延伸出的文化,也一如它的矛盾冲突般令人着迷。有心者大可以循着绍兴的历史回溯,一个“越”字,掀开了故事的扉页。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被称为“母亲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大禹后裔、夏朝无余、百越先民……这些词汇任凭后人猜想揣摩,最初踏足这片土地的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

或是在山中狩猎为生,或是苦守大禹陵,不论如何,当勾践带着越人走下山林,逐鹿中原的名单里便添上了属于“越”的一笔。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


这一笔墨浓且重,最为人熟知不外乎“吴越往事”,这对江南水乡里的冤家世仇。

吴越争霸的复仇剧本想来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短短几十年间,孙武、伍子胥、范蠡、文种等名臣相继出场,走上舞台,将家国大事、儿女情长、帝王攻略、阴谋阳谋糅合一起,演绎了一出宏大的历史剧。

自秦一统六国后,将吴越统一划为会稽郡,春秋战国时的硝烟这才偃旗息鼓,只是不知长达三百余年的“吴会合治”有没有令两地人民消怨。而今人提起吴越往事,想起最多的大概是西施笑靥才回首吧?


昔在绍兴中,吊古先君子。


在最好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你可知绍兴也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过高光时刻?

王羲之、陆游、贺知章……一个个闪耀过历史长河的名字如繁星般汇聚于这座小城,哪怕东晋世家大族的辉煌不在、会稽的风光没落,世人仍旧记得:王谢风流,俯仰一世,李杜元白,诗文不朽。

其实山阴大族何止王谢两家,诗文又岂止李杜元白?绍兴的文人风气太重,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启了唐诗之路,而绍兴更是占据了这条“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


▲唐诗之路,从钱塘江开始沿浙东运河经绍兴、上虞和浙东运河中段的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古代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以及余姚、宁波、东达东海舟山和从新昌沿剡溪经奉化溪口至宁波的一条道路。


▲镜湖(今绍兴鉴湖),因王羲之称赞为“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而得名。


▲绍兴沈园,陆游留下“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的词句,多年后故地重游,也还“读之怅然”。


哪怕到了明清,也有最是一流的文人徐渭、张岱等人,将绍兴千年的文风传承下来。

只是拂去满身风雅,那藏在文人骨子里的激昂也愈发力透纸墨。而将这一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为今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鲁迅先生了。


▲鲁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百草园,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鲁迅先生是教师,也是近代文坛猛人。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言辞间便免不了带上“恨其不争”的犀利。

梁实秋调侃他:“(鲁迅)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


▲安昌古镇。独具特色的“师爷馆”就修建在这里,俗话说“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


绍兴的文人浓墨,可文人弄墨般风光霁月,亦可以笔墨做刀剑般犀利。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越文化发源地是它,曾经的一国之都是它,文人偏爱还是它。绍兴,古往今来多少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皆在此。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