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都 · 诗画江南】大禹是绍兴打出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发布日期:2021-05-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千古流传

悠久璀璨的大禹文化

早已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也是“东亚文化之都”绍兴

打出的一张“金名片”

在今年公祭大禹期间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行

《东亚禹迹图》启动编制工作

暨禹迹图规范制定研讨活动

开启了研究大禹文化的新篇章

大禹是绍兴打出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千古流传,悠久璀璨的大禹文化早已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是“东亚文化之都”绍兴打出的一张“金名片”。谷雨时分,绍兴一年一度的公祭大禹活动又如期而至,在此期间,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行《东亚禹迹图》启动编制工作暨禹迹图规范制定研讨活动。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科院副总工 谭徐明:

禹迹的分布确实是挺广泛的,我觉得通过这个《禹迹图》的编制,可以把这个很好的线性地表达出来,通过地图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大家都知道大禹,可是大禹治水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他的传说地在什么地方?他跟中国历史有什么关系,我觉得《禹迹图》它就能表现出来。因为中国的禹迹它是不同时期产生的。最早可能春秋战国就开始有了,一直延续到明清,不同时期禹迹有不同的时代印记。我觉得这个意义确实是非常重大,一个是历史价值,它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个是文化价值,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怎么形成的。

在这次《东亚禹迹图》规范制定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对禹迹图编制原则、内容要素、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方面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为《东亚禹迹图》的编制出谋划策。

中国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特聘教授 张卫东:

首先我们要注意文化上的差别,要注意政治上和技术上两方面。政治上特别是在制图的过程中,它会涉及到敏感问题,比如说国界。我们采取的地图一定要用咱们自然资源部的标准地图。我们做一个图很不容易,技术方面也要注意,比如像行政区划,它各个时期变化非常快的,那么我们一开始就要定义一个科学的最不容易扰动的这么一个行政区划。

大禹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东亚禹迹图》的编制是在《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的。2019年4月,《浙江禹迹图》发布,全面梳理了大禹文化在浙江的分布情况,涉及全省11个市,涵盖209处禹迹。大禹不仅在国内受人敬仰,在亚洲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人们对大禹的尊崇也有迹可循。大禹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 邱志荣:

我们2017年到日本就发现他们自己编的《禹迹图》,而且有一百三十多处禹迹。今天他们禹王神研究会的会长讲到了,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百五十多处禹迹。大禹陵在我们绍兴,作为大禹文化圈的一个中心来说以及保护传承最好的区域来说,绍兴牵头做这件事情,也是我们在“东亚文化之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高地。

此次《东亚禹迹图》的编制,对于进一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各城市间的发展与联系,促进东亚地区大禹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科院副总工 谭徐明:

绍兴确实是在东亚文化圈居于一个比较枢纽的位置,其实我是更愿意说大中华文化圈。因为大禹的传播实际上是中大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次由绍兴来主导,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它能够发挥它的地理优势,因为它跟日本的血脉的联系是比较多的,像唐代的时候遣唐使,都是从咱们这边,从浙东运河再到中原的。我觉得绍兴本来工作就做得很好,绍兴的《禹迹图》,还有《浙江的禹迹图》是我们国家第一批出来的。

大禹文化是活态的,有着强大生命力

大禹文化是活态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今天,人们通过大禹这个文化符号,来探究古人的心灵画像和精神脉络。《禹迹图》对“禹迹”的系统化的梳理,包括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大禹治水活动足迹的传说记载,现存的大禹祭祀地点和建筑物,以及有关禹的碑记、诗词、歌舞、戏剧、民间信仰等,这些载体凝聚了大禹文化的精髓。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分门别类整合展示,无疑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和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秘书长 李云鹏:

大禹文化确实有很广泛的文化影响,这些影响实际上就表现在我们现存在中国各地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禹迹上面。我们有这样的一张地图出来,实际上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指引,我们怎么去看待大禹文化,它是怎么去传播的?怎么给各国各地区的这些人民的生活,区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文化影响,这就是《禹迹图》最大的文化意义。

绍兴是大禹陵所在地,“东亚文化之都”的绍兴是名副其实的大禹文化的中心和高地,如何利用好大禹文化国际文化符号这张牌,助推文化资源转化创新,这是绍兴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秘书长 李云鹏:

绍兴肯定是大禹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因为大禹陵就在绍兴,这个在全国都是没有争议的。另外我们绍兴对大禹文化也历来非常重视,大禹的公祭实际上在古代也一直是国家的祭典,在我们当代也专门把它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希望绍兴在以前关于大禹文化保护传承方方面面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后面能够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把我们全国的《禹迹图》乃至东亚的《禹迹图》的工作,给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后面能够纳入到这个大的体系内。

结语

文脉不断,生生不息,人们对大禹文化的研究与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止。从《浙江禹迹图》的完成到《东亚禹迹图》编制工作的启动,它成为了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绍兴向世界展示大禹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解读大禹文化,寻找大禹根脉,总结东亚范围内大禹精神的交流成果,传播并发扬大禹精神,为增进民族自豪感,促进国家民族团结,以及更好地结合文旅融合文章开辟了新途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