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过《国家宝藏》的绢衣彩绘木俑,亮相绍兴博物馆 |
||
|
||
2018年12月,绢衣彩绘木俑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来自其身上的服饰:绫罗锦绢成衣,历经千年时光,仍旧鲜艳如新,再现了初唐时代的流行风尚。 此木俑发束高髻,头微向左侧。面部描绘出花钿。身着团花锦上衣。下穿红、黄相间竖条曳地长裙,如今亮相绍兴博物馆,在《丝路遗珍——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展出。来近距离欣赏“国家宝藏”吧! 其他“宝贝”也不容错过! 同样上过《国家宝藏》的伏羲女娲图,展览中就有三件“同款”。 (从左至右)彩绘伏羲女娲绢画(胡风)、唐彩绘伏羲女娲绢图(胡风)、彩绘伏羲女娲麻布画 “C位”的彩绘伏羲女娲绢图中,彩绘人身蛇身男女二人,以手搭肩相依,蛇尾相交。女娲在左,右手执规。伏羲在右,右手与女娲搭肩相拥,左手执矩和墨斗。上方画象征太阳的红心圆轮。 尾下是象征月亮的圆轮,四周是象征星辰的线连小圆。 东晋墓主人生活图 由六张尺寸相近的纸拼接而成的墓主人生活图,正下方坐着墓主人,他的周围围绕着马匹、仆人、生活器具等。 这看似“幼稚”的画风,实则细节满满。 画面底部中心是悬幔下、端坐于榻上的墓主人,体型略显臃肿,头戴黑冠,身穿条纹袍服,蓄八字胡须,手执一把团扇,身旁站立一位毕恭毕敬的女子,身穿曳地红裙,发髻是魏晋时期流行的撷子髻。 左下侧树下绘一匹马和一个身着短衫的马夫,旁边依次绘有曲盖、节、麾、幢,表明墓主人身份不简单,可能是州一级的军政官员。 天空中还有两组方向不同的北斗七星。画面用笔粗放,线条简洁,形象稚拙古朴,信手挥洒。 这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故而弥足珍贵。 南北朝绿地对羊对鸡树纹锦 图案以灯树为主体。树的基干如台座,枝叶呈塔形,六只灯分三层作塔式排列。灯树上部空隙填以向树而立的对鸡,树下面两侧为伏卧的大角双羊。鸡和羊的谐音为“吉祥”。 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 时代:唐 焉耆语亦称吐火罗语A,是用婆罗米字母拼写的古代焉耆语。而《弥勒会见记》剧本,则是用焉耆语书写的一部大型分幕剧作。 剧本内容 : 年已120岁的婆罗门波婆离(Bodhar)梦中受天神启示,想去拜谒释迦牟尼如来佛。但因自己已老态龙钟,不能亲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弥勒等十六人,代表他拜谒致敬。而弥勒亦恰好在梦中受到天神的同样启示,便欣然应允。波婆离告诉弥勒等,如来身上有三十二大人相,只要看到这些相,那就是如来,就可以提出疑难问题来考验他。弥勒等奉命来到释迦牟尼那里,果然在佛身上看到了三十二相。 汉译《贤愚经》卷二十《波婆离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这是其中的1叶,据目前所知,它是我国最早的剧本。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