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之声︱我在古城说文物·王羲之 |
||
|
||
绍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将这一方土地,垦拓成世人瞩目的热土,并在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绍兴,名人辈出,灿若群星,任何时期的绍兴历史都光华熠熠。今天我们走进书法之乡,一起来了解一下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市),东晋永和六年任会稽内史,定居山阴(今绍兴)。大书法家。出生于名门望族,父王旷,为淮南太守,从叔王导为东晋元帝丞相。幼年言语迟钝,年长始显才华。初为秘书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后称病弃官,与诸高士弋钓为乐,优游自适而终。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博采众长,精研笔法体势,一变魏晋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体,与钟繇并称“钟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与谢安、孙绰等41人,修禊兰亭,觞饮赋诗,乘兴写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世尊为“书圣”。晚年移居嵊县金庭,卒后安葬于此。唐太宗酷爱其书,亲为《晋书》本传作论,称其书“尽善尽美”,并将《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传世作品有《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奉橘帖》《姨母帖》等20余种。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几则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在他小的时候就对写字十分喜欢,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每天都在用他的毛笔练字,练完之后,就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洗砚台,天长日久,池水都变成了黑色,被大家称为“墨池”。他在一次给别人的信中说:张芝(东汉著名的书法家)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假如我对学书之事热衷如是,也未必会落后于他!王羲之最后也的确成为了书法大家。 ▲“墨池”匾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散步,看到一群漂亮的白鹅。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王羲之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抄写经书《黄庭经》。王羲之就问:“我帮您抄写,您送我一只白鹅,可以吗?”道士知道王羲之字写得好,笑笑说:“别说一只了,一群都送您也行啊。”王羲之抄完之后,道士选了一只上好的白鹅送给了他。这就是有名的《换鹅帖》的来历。这事后来传为佳话,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黄庭经》拓本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