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连线!良渚玉琮:与三星堆相隔千年的“遇见” | ||||||
|
||||||
绍兴,一万年前就有于越先民繁衍生息,从小黄山栽种水稻、到跨湖桥驾舟远航,从河姆渡搭建房屋、到良渚筑城建坝,从虞舜传说、到大禹治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们在古越大地开天辟地。 而在最近,另一处遗址的重现,再次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序章。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新发现“再惊天下”。中国国家文物局3月20日在成都宣布,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古蜀“祭祀坑”,已出土黄金面具、玉琮、象牙等500余件重要文物。 良渚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相距1800多公里良渚文化时期和三星堆文化时期相隔千年两地出土的玉琮有哪些区别?两种文化有什么样的相似之处?央视新闻频道在直播“三星半月数千载 重启发掘再探秘”中连线良渚博物院解读文明交流的远古密码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玉琮:良渚文化权力的象征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 就已经出现了玉琮 因此,玉琮被认为是 良渚先民首创的 玉琮是神权的象征 也是良渚文明非常典型的玉器 内圆外方的形状 反映出良渚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玉琮上的神徽是 良渚先民的共同信仰 良渚先民通过燧石 在玉器上刻画出丰富而完整的 神徽的形象 1毫米宽的布局上 能刻出六条细纹 可见当时良渚文化艺术造诣的高深 玉璧:“鸟立高台”纹饰体现鸟崇拜 在玉璧的上端 有鸟立高台的图案 鸟在良渚文化中 表示天地之间的连接 体现了良渚先民对 大自然和鸟类的崇拜 在良渚文化1000多年的进程中 以玉琮为代表的文化传播 从长江中下游地区 传到最北边的陕西、山西 最西边的四川和最南边的广东 可以说辐射了大半个中国 这也对中国早期的文明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星堆和良渚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玉琮在三星堆和良渚的出现 用文物串联起了两个 地理位置相隔千里的长江流域文明 良渚文明的审美趣味和玉器制造技术 如何传到了三星堆? 这些细节还有待考证 这也是考古的魅力 永远还有未知 永远还有惊喜 让我们一起期待 良渚遗址和三星堆遗址 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