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寻“香”绍兴,没有哪座城市,能比绍兴更懂“香”

发布日期:2021-11-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绍兴有陆游、徐渭、鲁迅

有黄酒、茴香豆、臭豆腐

有悠哉生活

有四季美景

绍兴不仅是名士乡、书法乡、水乡

她什么都香

小桥流水人家 图虫@cjp的PHOTO

绍兴有众多的老屋、胜迹、古桥,散发出古老文化的芳香。

在绍兴这座温润的江南水城,我想陪你停驻在绍兴的书圣故里,染一身清幽墨香,慢品人间烟火;想坐上晃晃的乌篷船,寻一抹老绍兴最美的一抹秋色;亦或一起去探寻名人的足迹,寻找时间的印记。

吴越精深博大的文化积淀,历史悠远,异彩纷呈,诸如建筑、戏曲、雕塑、绘画、园艺……乃至服饰、饮食等等,堪称民族艺术瑰宝,源远流长。

一眼越千年、一脉蕴柯桥、一水醉江南、一坊兴百工、一曲流越韵、一河承古今、一心缀未来......走在柯桥古镇,古桥、流水、青瓦、白墙,每一处,都藏着深深浅浅的画意,浓浓淡淡的诗情。

在绍兴,一定要去座次乌篷船,领略乌篷的风情。

烟雨江南 图虫@木小庭

落叶之秋,微风徐来,乌篷船悠悠穿过八字桥、广宁桥、题扇桥、蕺坊桥、探花桥……欸乃的桨声,鳞次栉比的房屋,满满都是时光浸润的温柔。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划船。”一河二街,船埠头,骑楼商业街,小桥流水人家,交相辉映。沙孟海先生的题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笛扬楼焕然一新。白玉长堤路,乌篷小划船,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好一派祥和宁静的水乡风情。

走进书圣故里,探寻名人的足迹。

“鉴湖越台多名士”,书圣,诗人,文学巨匠,这方水土滋养了众多名人志士。

书圣故里全景

翰墨风流的书圣王羲之、金戈铁马入梦来的陆游、北大之父蔡元培、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等名人,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传奇与故事。带着敬畏之心去探寻,一时竟感慨良多。

老旧的街弄,斑驳的建筑,在绍兴古城漫步,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戒珠寺、题扇桥、躲婆弄、墨池等景点都留下了书圣们的足迹。

要去古城的街头走一走,去寻找时间的印记。

八字桥的黄昏 陆庆明/摄

饱经岁月洗礼的绍兴古城,刻满了时间的印记,漫步其间,流水泛着历史、石板刻着故事、古桥留存着传说、乌篷传颂着往事……

喜欢一个人在仓桥直街穿梭,赏赏小桥流水,走走青石板路,听听地道的绍兴话,看着摊贩那贩卖的器具和年代感久远的物品,感觉甚是奇妙。

多听听老绍兴的声音,也去聆倾听老台门的故事。

漫步在幽深静谧的石板巷弄,穿行于傍临清河的长廊水街,一座座粉墙黛瓦、明净淡雅的院落式民居,透着淡宕古朴的神韵,使人心醉神迷。这就是绍兴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被称为台门。

绍兴民居

在绍兴民居中,台门无疑是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和建筑特色的,这些台门世代沿袭,记录了家族的兴衰、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一座座白墙黑瓦、庭院深深的台门,犹如一首首凝固的音乐,向人们传达越地的节奏韵律之美、古典色彩之美、地域文化之美,深沉婉转、荡人心怀。

"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绍兴是著名的书法之乡,走进绍兴城,记得深吸一口气,闻闻空气中泛着的墨香。

▲《兰亭集觞》(清·焦秉贞)

兰亭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著名的书法圣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人雅士在此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雅集的文脉由此绵延千年,兰亭山水也更添“水墨”意境,成为史上文人雅士钟情之地。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漫步其中,清风拂面,甚是清凉。沿山路拾级而上,山间溪流纵横,移步换景,仿佛时光倒流,梦回魏晋。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古时文人雅士们,曲水流觞、诗酒唱和的雅趣。

在这里,你可以品读人文古迹,临摹古文名帖,延续轴卷墨香,沉浸式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参与书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每到农历三月,一大批来自各国的书法家聚会于兰亭,他们或晋谒书圣、寻访古迹,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或泼墨挥毫、交流书艺。

书圣故里独具江南水乡风情

另外书圣故里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

众多名帖犹如明珠般,散落在街区的里弄小巷间,在这里你可以体味绍兴文脉的绵延不绝。

有人说,见过了绍兴,便知道那里的人注定是要与酒过日子的。

黄酒小镇

当乌篷船摇曳在碧波轻泛的湖面,看着聚拢的郁葱小山与黛瓦青墙,四周流水潺潺,空气中洋溢着清鲜的水韵气息,一坛好酒的血脉仿佛就有了。

随着乌篷小船在河道中荡开双桨,涟漪波纹晕开河道两岸的白墙黛瓦,绍兴酒便袅袅婷婷地顺流而下,飘香千家,润泽万户,浸淫古今,传唱天下山水不绝,酒香不断。

从春秋“醪”酒的振奋士气、助越灭吴到现代充当国礼,荣膺国宴,绍兴酒闻名遐迩。那橙黄色的酒液里融入的是于越先民的智慧,沉积的是古越文明的精华。

绍兴人爱酒,在吃食中也会加入酒。干型的“元红”与蔬菜、生鲜做了头盘凉菜;半干的“加饭”融于红肉、鱼蟹成就浓郁风味;半甜的“善酿”和鸡鸭对饮,提炼出淡雅芬香;甜型的“香雪”与糕点合璧,天下无双。搭配起来,竟美妙绝伦,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绍兴酒香芬芳自然,馥郁宜人、幽深高雅、沁人心脾;饮之,欲拒还迎,欲罢不能,令人神往。于陶质坛中经年陈酿,醇、酸、酯、醛、酚、各种成分相互融合,越陈越香。

其香闻之,令人愉悦,沁心,怡人,一朝饮用,终身难忘,令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神赐。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专属的味道,在绍兴,最地道的莫过于绍兴的“霉臭酱腌”,来到绍兴你才知道,这些食物有多么“香”。

臭豆腐的香是特殊的“香”。

臭豆腐是神奇的食物,它能把臭和香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很多绍兴人的最爱 。

绍兴臭豆腐被康熙皇帝誉为“青方”,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正宗绍兴臭豆腐是专门用种植的苋菜梗发酵而成的卤液浸渍的,只有经过这种特定的卤液渍过之后出炉的臭豆腐,才会真正飘逸着纯正天然的香味和清爽可口的霉臭。

奶油小攀的香是甜甜的“香”。

奶油小攀一种类似蛋挞的绍兴特色小吃,底部的小攀模厚实酥脆,里面的蛋液香甜清淡,最上面一层白白的类似奶油而非奶油,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在仓桥直街有一家被称为“最正宗”的奶油小攀店,这家店是一位年过90的高老太在经营。一个小小的摊位上,一块极具年代感的木板招牌,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奶油小攀”, 这一家小店留住了那个最原始的“奶油小攀”,也守住了古城绍兴最温暖的回忆。

面饽饽的香是果腹可口的“香”。

现摊一张面皮,打上一个鸡蛋,涂上甜面酱,裹上一根油条,加几粒葱花,和榨菜,葱香可口、酱香开胃。

无论你在绍兴老城的小巷,还是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也许都曾经闻到过面饽饽甜辣的香气,每一个绍兴人都记得这个亲切的味道。若想吃上一个面饽饽,那可要费心了,必须到街头小巷中细细寻觅哦。

橘红糕的香是充满童年回忆的“香”。

橘红糕造型玲珑,剔透如玉,糯滑可口,甜韧适中,玫瑰桔香,口味甚浓,具有糯而不粘,甜而不腻,也承载着很多绍兴人小时候的美食记忆。

香糕的香是健康养生的“香”。

在绍兴的大街小巷中,香糕还是比较多见的特产,品种有鸡骨香糕、桂花香糕、芝麻香糕和椒盐香。香糕也是一种比较方便携带的特产。

香糕方方正正,白中透焦黄;质地细腻,入口酥散,香甜。一是松、脆、香、甜,它既不硬,却也不易碎,放入口中嚼,则极为松脆,而且气味香甜,耐人寻味。二是质地纯粹,食用安全。三是甜度适宜,容易消化。

糟肉的香是肉与酒融合的香。

“糟“就是酿酒之余的酒糟,用来浸泡腌制食物一绝。既能锁住食物的原汁原味,还带着一股若隐若现的淡淡酒香,那些荤腥油腻全都消失不见。

秉持着“万物皆可糟”精神,绍兴人发明了糟鸡、糟鸭、糟鱼、糟毛豆、糟大肠……糟香不同于酒香,做出菜来有它的特殊风味,绝不是只用酒所能代替的。

绍兴人会吃,你不得不承认。绍兴的一“臭”抵三鲜,爱上霉醉酱腌,才算懂绍兴。

寻“香”绍兴

说值得一去显得过于单薄

不如说她经得起品

经得起尝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