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国贵族墓群 | ||||||
|
||||||
继印山越国王陵之后,越国文化考古的又一项重大发现。 绍兴越国贵族墓群,位于柯桥区平水镇、漓渚镇境内,包括11处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其中,水竹庵桥头越国贵族墓、陶山越国贵族墓、小馒头墩越国贵族墓、面前山越国贵族墓、下平地越国贵族墓、宋家山越国贵族墓、庙前山越国贵族墓、乌龟山越国贵族墓、前山越国贵族墓、将台山越国贵族墓等10处墓葬位于平水镇境内;倒骑垅越国贵族墓位于漓渚镇境内。 1999年至2001年,原绍兴县文保所对平水镇附近的越国土墩墓遗存进行了调查,在上塘村、下塘村、寒溪村、宋家山、大庙沿等地发现了多处越国大型土墩墓遗存,认定它们多为越国贵族墓。(据葛国庆:《越国故都新探》,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3年10月)2002年至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原绍兴县文保所(2013年更名为柯桥区文保所)多次对绍兴越国贵族墓群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勘探,掌握了绍兴越国贵族墓的分布、形态及保存状况等方面的情况。2011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工作规划》五年规划(2011—2015),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相关考古勘探工作如期进行。在此期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专门对地处平水镇和漓渚镇境内越国贵族墓群中的11处墓葬进行考古勘探。勘探的结果表明:这批墓葬所体现的价值是多层面、多视角的,为研究越国史、越国都城史、越国的国情国力、越国的葬制和葬俗,乃至越国时期的多角度文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绍兴越国贵族墓群历时2000多年,被较好地保存下来,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笔数量巨大、内涵丰富的宝贵文化遗存,于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竹庵桥头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东桃村桃园自然村之西约1公里,分布在平地上。主墓(M1)封土规模巨大,保存甚好,基本保存原貌,地表满植毛竹,外观呈东西向长方形覆斗状,底长73米,宽30米,高6.6米。主墓北侧20米处分布有一陪葬墓(M2),封土也呈东西向长条形椭圆状,规模相对较小,底长44米,宽16米,高2米。墓葬均遭严重盗掘,主墓封土顶部自东向西分布有4个大小不一的盗洞,最大的长4米,宽1.8米,还有一些已经回填的盗洞。盗洞旁有盗掘时翻出的白膏泥、木炭。经勘探,两座墓葬均为平地起建,堆土成坑,主墓的墓葬形制为“中”字形大型墓葬。从封土规模、形状及墓葬形制来看,该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高等级贵族墓。 陶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东桃村桃园里自然村东北的陶山山顶,北临平王公路,西南为桃园里自然村,南为高山。主墓封土表面种植毛竹,封土形状为长条覆斗状,南北走向,顶部长43.75米,宽约20.56米,高约3米。墓葬被严重盗掘,墓顶表面可见盗洞6个,盗洞旁有挖出的青膏泥和木炭,推测部分盗洞已盗至墓底。经勘探,该墓主墓为“中”字形大型墓葬,从封土规模、形状及墓葬形制来看,该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高等级贵族墓。主墓东部约20米处有一座陪葬墓,该墓体量稍小,已被严重盗掘,墓葬封土已被完全挖掉,墓室所处位置现为一个大的凹坑,已被完全破坏。另外,在陶山东麓往东约25—50米处,发现4座被严重破坏的大型墓葬,其中1座墓坑为“中”字形外,其余3座墓坑均为“甲”字形。4座墓葬布局规整,两两并排,且距离陶山贵族墓葬较近,可能和陶山贵族墓葬有密切关系。 小馒头墩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梅园村五星村上塘自然村小馒头墩山。封土呈长方形覆斗状,略呈南北走向。平地堆土,北抵平地,南靠高山,地势南高北低。地表种植毛竹。封土顶部较为平坦,长约29.75米,宽约10.62米,高约5米。顶部发现盗洞5个,最深者为4.27米,并可见横洞。北端由于早年挖过防空洞,现已形成一个4×6.8米的坍塌区。2000年,文物考古人员曾对该墓进行过调查,当时盗洞中曾伴出青膏泥和木椁残片,据此判断,此墓墓室内可能有大型木椁。 面前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梅园村五星村上塘自然村面前山山巅,东濒平水大道,西邻平水江渠道,南为尚在建设中的小舜江净水泵站。封土呈长条覆斗状,南北走向,顶部较为平坦,长约21.7米,宽8.3米。地表土种植花木,地表尚散落零星木炭。早年顶部开凿有沟渠,断面可见明显夯层,现已回填回复原状。封土墩现存相对高度约2米。该墓体量较大,早年有盗掘现象。 下平地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梅园村上寒溪自然村西北。封土呈长方形覆斗状,略呈南北走向。封土底部长51米,宽约25米;顶部长30米,北端东西宽6米,中部封土局部被破坏,宽度不详;封土高约3.5米。封土地表种植毛竹及茶树,其西北角已被人为破坏,局部已可见墓坑。封土顶部分布大小不一盗洞5个,盗洞周边可见大量木炭和青膏泥。封土西侧还有盗洞20余个。从墓葬封土形制和埋葬特点推测,此墓为战国时期墓葬。 宋家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上灶自然村宋家山山巅。封土呈长条覆斗状,体量较大,它东与庙前山越国贵族墓相望,南濒西上公路,西为缸窑山,北侧不远便为上灶村。封土呈东西走向,顶部长44米,中部宽16米。墓顶平坦,可见盗洞多处,最深处达4.85米,盗洞中伴出有青膏泥和木炭,早年曾发现过木椁残片。据勘探,宋家山贵族墓的主墓(M1)墓坑为“中”字形,附近3米处有1“甲”字形陪葬墓(M2),与主墓共用同一封土,但是M2上的封土大部分已被破坏。另外,在主墓(M1)的北侧103米、130米、180米及西北角115米处各有1座“甲”字形墓葬。从周边环境分析,这些墓葬虽距主墓较远,但仍和M1同处一个墓园之中,因而与M1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宋家山贵族墓体量较大,有“中”字形墓坑,且配备陪葬墓,应是越国的高等级贵族墓。 庙前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上灶自然村庙前山。东为肥皂山,南靠上灶小学,再往南有西上线通过,西面与宋家山越国贵族墓相望,北面有一座小庙。该墓封土巨大,但破坏严重,其南、北两端已分别在建设上灶小学和小庙时被人挖断,东、西两侧也因现代耕作而被严重破坏,特别是封土东侧的中部已呈内凹形状。从现存部分看,封土呈长方形覆斗状,底部南北残长约87米,宽约42米,中部宽约32米;顶部长约62米,南端宽约17.5米,中部宽约17.5米,北端宽约19.5米;封土高约7米。封土顶部现存东西向盗洞4个,均为长方形,长均约1.2米,宽约0.5米,已局部回填,现存深度约3.4米至5.6米。盗洞周围堆积大量的木炭和青膏泥。顶部可见盗洞4个,最深4.2米,盗洞中伴出有青膏泥和木炭。墓葬东侧有一水沟,该沟的形成可能和主墓有关。经勘探,庙前山越国贵族墓平地起建,堆土成坑,墓坑形制为“中”字形。主墓东侧有陪葬墓,体量稍小,封土顶长约20.15米,宽7.26米,因盗掘局部坍塌下陷,地表可见印纹陶和原始瓷器物残片。该墓规模巨大,也是现存较重要的越国贵族墓之一。 乌龟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西湖桥村寒溪口乌龟山山巅,北临平水大道,南为陆家山,西为面前山。西南距平水镇山渡槽200米。封土呈长方形覆斗状,略呈南北走向,顶部较为平坦,长约16.5米,宽约5.44米。上有盗洞4个,伴出的填土土色纯净,可见木炭和青膏泥。 前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西湖桥村寒溪口前山山巅,北为陆家山,东临平水大道,西距平水镇山渡槽约150米,南为杨滩自然村。封土呈长条形覆斗状,略呈南北走向,长22米,宽6.25米,可见盗洞2个,局部坍塌下陷,最深的盗洞深5.7米。封土的土质纯净,为黄褐色;盗洞内壁未见明显夯层,伴出有青膏泥和木炭。 将台山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平水镇四丰村旗峰自然村将台山山巅,墓朝正北,系大型石室土墩墓。从调查情况来看,墓葬的修建过程为:先营建基础平台,平台基本呈正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然后利用自然山体往上修筑陵台,陵台共有三层,均为长方形,最后在第三层上平地起建墓室。墓室长条形,上窄下宽,断面呈“八”字形,墓壁用巨型条石错逢砌筑,石条表面部加工非常平整,墓葬外侧有石砌的挡土墙,挡土墙和墓壁之间用土、石填充。墓顶用巨型石条平盖,不甚规整,由于水土流失及人为盗掘活动,墓室顶部盖石已经暴露,从暴露部分来看,墓顶盖石大部分已经坍塌,有的盖石已经无存。盖顶石条大小不一,大者长约2.5米,宽约0.63米,厚约0.58米。墓葬南端已被人为毁坏,墓葬原先长度已不可知。墓室现残长16米,上口宽1.5米,深度不详,但从北端盗洞推测,墓葬深度应该超过3.2米。北端墓葬后壁由一块巨石构成,现露地面高3.17米,最宽处2.6米,厚0.36米。将台山石室土墩墓体量大,用材大,修筑考究,初步推断墓葬营建年代属于春秋,是绍兴地区已发现的重要的大型石室土墩墓之一。 倒骑垅越国贵族墓,位于柯桥区漓渚镇大步村小步自然村紫山东南倒骑垅上。方向东偏南40度,俗称“玉尺”。封土呈长方形覆斗状,顶部长约80米,宽约15米,高约7米。地表种植广玉兰,土色黄褐。2002年,文物考古人员曾对此进行过考古调查,发现顶部有盗洞若干,深度可达8米至9米。此墓葬规模巨大,地面保存情况较好,也是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墓葬。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