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发布日期:2020-07-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字号:[ ]
分享:


因东晋“天下第一行书”而闻名的书法圣地。

兰亭,以汉代驿亭所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渚山麓,地处绍兴古城西南约11公里。(因其属于市级单位直管,故列入越城区范围内统计。)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王羲之邀请谢安等好友41人在兰亭修禊,临流泛觞,赋诗抒怀;王羲之欣然作序,心酣落笔,成为千古妙墨,世称《兰亭集序》。兰亭因此而享誉海内外。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山东琅琊(今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绍兴),晚年隐居剡县(今嵊州)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东晋时兰亭的地理位置,据《水经注·渐江水》记载:“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这里的湖是指古鉴湖,兰溪即今兰亭江。古鉴湖的范围很大,远达兰渚山边,据此,东晋的兰亭遗址应在兰渚山下。

一千多年来,兰亭几经变迁,现兰亭为明代迁移重建,清康熙年间大规模复建。据《嘉庆山阴县志》卷七记载:“明嘉靖戊申,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府许宏勋重建。三十四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复御书‘兰亭’二大字悬之。其前为曲水,后为右军祠。”1956年、1962年遭台风、洪水侵袭,亭毁。“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由文物部门作了全面整修。

步入兰亭入口处,穿过竹林,迎面即为“鹅池”。池边有亭,亭内立碑,上刻“鹅池”两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书。越过三曲小桥,即可看到“兰亭”碑亭。“兰亭”两字,为清康熙帝御笔。碑亭之东是“流觞亭”,单檐歇山顶,三开间,周匝围廊,门楣悬“流觞亭”匾额。亭前有“之”形曲水,水边立“曲水流觞”刻石。亭后为御碑亭,原亭在1956年毁于台风,今为1983年重建。内立御碑,高4.2米,宽2.66米,厚0.4米。碑阳为康熙帝临《兰亭序》全文,碑阴为乾隆帝题《兰亭即事诗》。祖孙两皇,书迹同碑,堪称国宝。御碑亭之东为右军祠,周环荷池,形成画舫式院落。祠分门斗与香火堂共两进,左右设长廊,中有墨池;两廊壁间嵌有历代书家临摹《兰亭序》石刻十余种,池中建有墨华亭,亭与祠以石径小桥相连。香火堂五开间,明间额悬“尽得风流”匾,正中悬挂王羲之像,内有王羲之尺牍等书法陈列。

兰亭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