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盛窑址
发布日期:2020-07-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字号:[ ]
分享:


绍兴印纹陶与原始青瓷同窑合烧的早期龙窑遗址。

富盛窑址,战国时期窑址,位于越城区富盛镇倪家村长竹园和诸家山等地。

富盛窑址于1978年初被发现。人们在长竹园东西宽20米、南北长20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散布的原始青瓷片和印纹硬陶片以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遗存;又在长竹园南面的水渠断面上,找到了南北并列的两处遗迹,两者之间相距3.5米。每处都重叠着五座窑床,即当第一座窑损毁后,在其上再建,屡毁屡建,形成了五窑相叠的地层。同年春夏之交,对北面窑址地层的顶层窑床进行了试掘解剖。初步探明:该窑为一处早期龙窑,分为窑室与窑头两部分。龙窑依山坡而建,窑头因修水渠时被破坏,窑床长度不明,宽2.42米。两侧窑墙厚0.12至0.15米,残高0.2米。窑墙自底起即逐渐向内弧收,形成拱顶(已塌圮),两侧没有垂直的窑墙,因而窑室较矮。窑墙和窑底采用当地粘性很强的红色粘土做成,红色粘土的窑底上垫铺砂粒一层,已经烧结成块。在窑底和废品堆积层中,发现印纹陶器、原始青瓷器的碎片和扁圆形垫珠,表明这是一处印纹陶器与原始青瓷器同窑合烧的龙窑,其坯件以垫珠为窑具,直接放在窑底上垫烧。

出土器物中,原始青瓷器多为饮食器皿,品种有碗、盘、碟、钵和器盖等;用瓷土做坯,质地细腻,烧结坚硬,断面多数呈灰白色,也有灰色;器形规整,内底有一圈圈细密的螺旋纹,系用轮制成型,外底有线割痕;器物内外施青黄色薄釉,釉层不甚均匀,常有聚釉芝麻点。

窑址中的几何印纹陶器均为坛、罐之类的盛贮器;多数胎质坚硬,断面呈深紫色、紫黑色或深灰色,少数胎质较松,断面呈砖红色;器表拍印米筛纹、“米”字纹、杉叶纹、粗麻布纹、席纹和回纹等,也有上米筛纹、下粗麻布纹的组合纹。制作方法,采用手工和轮制相结合,先用泥条盘筑成型,再经慢轮修整口部,外壁拍印几何纹饰,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富盛窑址,其龙窑形制与器物形饰均具有战国时期的特征,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