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在绍兴,遇见醉美的唐诗

发布日期:2020-11-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 新昌天姥山


都知道唐诗三百首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诗句

说的都是些什么地方?

今天带大家打卡一条

“唐朝旅行热门地”

浙东唐诗之路

现在,跟着我们一起梦回大唐吧

唐诗之路的主线起于钱塘江畔的杭州萧山,经浙东运河、曹娥江、剡溪南止于天台山,全长190公里。支线则可以通达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因全线位于浙江省东部,也可称之为“浙东唐诗之路”。

▲ 唐诗之路路线示意图。图中蓝色虚线所示,为古镜湖所在地。古镜湖的面积能够达到200平方公里。即使在唐朝河道淤塞、水域面积缩小的情况下,镜湖的面积也足有杭州西湖的11倍之多。图来源:地道风物、制图/刘昊冰


而绍兴,作为唐诗之路的精华段,有着让这些才华横溢的唐朝诗人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在《全唐诗》收载的2200余位作者中,有461位颇有声望的诗人,写下了1500余首吟咏浙东山水的传世佳作。


李白在这里有叛逆不屈的豪言壮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天姥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是李白诗中的梦中圣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李白《采莲曲》

▲ 若耶溪畔。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据说这里曾是西施浣纱、采莲的地方。摄影/陈禹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剡溪。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摄影/尉建新


白居易在这里有情不自禁地美好赞叹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 新昌沃洲湖畔。这里诞生过佛教“般若学”,是晋时全国佛学的中心。一时间高僧、名士云集。摄影/赵建平


贺知章在这里有落叶归根的复杂情感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 绍兴会稽山大禹陵。相传,大禹曾“封泰山,禅会稽”。大禹巡狩途中,因病亡故,葬在会稽。会稽山大禹陵也是历代王朝统治者举行国家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摄影/陈达卿


李绅在这里有心怀苍生的书生意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 晨曦中的绍兴鉴湖。今日的绍兴鉴湖,就是李白诗中“一夜飞度镜湖月”中镜湖的遗存。摄影/蔡敏


杜甫在这里有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杜甫《壮游》

▲ 鉴湖泛舟。摄影/张斌


古时的会稽郡、越州,今日的绍兴,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古往今来,它不知道见证了多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乐事。对种种先贤事迹的仰慕,正是吸引唐朝诗人络绎不绝到此寻访游览的原因之一。

▲ 兰亭鹅池。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摄影/王卫民


东晋之初,来自北方的士人,初入越地,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与北方迥然不同的湖光山色,也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

▲ 鉴湖,当真湖面如镜。摄影/蔡敏


会稽郡的镜湖(今绍兴鉴湖),当年是方圆过百里的大湖,就因王羲之称赞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而得名。

▲ 上虞覆卮山。摄影/阮琳锋


覆卮山因东晋时代的诗人、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

这里能够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并有绝妙文章词句传世,自然是凭借“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景。但是,山水或许在中国人的眼中并不仅仅是山水,更是处世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象。

此时,见山已不是山,见水亦非水。云霞明灭之中,是中国人的浪漫与自由。妙手文章的光芒,一直闪烁在浙东的山水之间,留待后来者的欣赏与驻足。

      ————————————

参考资料

1.胡正武《唐诗之路与佛道宗教》

2.胡正武《唐诗之路与政治因素之关系》

3.胡正武《魏晋风流对唐诗之路先导作用简说》

4.胡正武《唐诗之路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5.邱德玉《基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6.竺岳兵《剡溪——唐诗之路》

7.中国国家地理第615期《浙江专辑》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