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穿越千年,在绍兴“邂逅”南宋遗韵!

发布日期:2020-11-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近年来,绍兴深挖文化资源,以“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为目标,构筑绍兴文化新高地。为了传承南宋优秀文化,绍兴与杭州联合举办“南宋文化节”,这是重塑绍兴南宋特色文化、做好融汇和创新文章的一次全新探索。

南宋数风流 记忆是绍兴

南宋之于绍兴,绍兴之于南宋,密不可分。

绍兴因南宋而得名;绍兴的厚土真实地接纳了南宋6位皇帝,可以说南宋魂脉在绍兴……

南宋为绍兴增添了无以复加、无可企及的荣光,不仅仅使绍兴拥有一个好名字,还在于为绍兴的城市、经济、水利、文化等留下受惠至今的丰厚遗产。绍兴的“绍”,是接续、继承的意思,绍兴的“兴”,是兴盛、兴旺的意思。“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绍兴”两个字合在一起,正是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

印山越国王陵

漫步今天的绍兴古城,南宋留下的遗迹星星点点,比如,见证陆游和唐琬的爱情名园——沈园,那个镌刻着《钗头凤》的词碑就是用800年前的宋砖所砌。再比如,绍兴城市广场旁的大善塔,最早建于佛教鼎盛的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后屡兴屡废,今塔重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明清时得以重修。再比如,城北的古小江桥,是一座南北横跨浙东古运河的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因金紫光禄大夫、著名文学家江文通故居所在而得名,也始建于宋代。

全国两宋专家为绍兴点赞

今天下午,来自全国30余名参加2020年两宋文化论坛的两宋研究专家,抵达绍兴宋六陵考古现场,考察宋六陵一期、二期的考古发掘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考古遗迹非常丰富。今天第一次来到宋六陵,这里青山环抱,环境优美,原来对宋六陵印象模糊,这次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它的面貌。希望今后绍兴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通过考古让世人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左一)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教授苗书梅表示,这是第一次来绍兴、来宋六陵。以前一直听说它被破坏得非常严重,现在看来这里自然山水优美,也没有被深度破坏。对考古工作者来说,还留有开拓的余地。相信未来结合文献资料,随着对南宋六陵考古现场的深入挖掘,对南宋文化会有更多的研究。希望未来绍兴利用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教授苗书梅

北京大学教授徐怡涛感触颇深,他两年前来过宋六陵现场,今年8月份也来宋六陵,今天再次过来又发现很多新的变化,对宋六陵的认知重新调整,很多思考更加深入。绍兴是一片充满历史回想的土地,让人不停地探究,没有止境。绍兴具有丰富复杂的历史积淀,浙江省考古所对这里关注好几年,并获得丰富的收获。希望绍兴市民对当地的文物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对绍兴的文化谨慎保护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与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徐怡涛

传统意义上的宋六陵分别为: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除了这6座南宋皇陵外,还有北宋徽宗及各后妃、皇室贵族墓。南宋自高宗立朝至帝昺投海,历9帝,经153年,而六陵埋葬的6位皇帝相继在位时间长达148年,几乎是南宋历史的全部。因此可以说,宋六陵的营建史几乎是南宋王朝的兴衰史。

宋六陵考古发掘现场

宋六陵沿袭了北宋时期“五音姓利”的陵寝修建理念,融合了“江南大墓”的建造规制,特有的“攒宫”入葬形式,都让它具有极高的考古意义和文化价值。

宋六陵考古遗址

考古遗址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600年前,宋高宗为绍兴赐名,它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圈,迎来璀璨发展。沧海桑田,回溯南宋印记,宋六陵成为绍兴南宋文化最直接的佐证。

当前,宋六陵考古发掘工作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展顺利,为解码南宋文化提供了关键实物例证。宋六陵承载着南宋辉煌和悲壮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从中古向近古转折过程中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地标。相信随着宋六陵考古工作不断深入,它将为世人展示更多不曾知晓、丰富多彩的南宋画卷。


宋代四大雅事之“斗茶”

今天在宋六陵现场,宋代“斗茶”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其中,点茶之风尤为繁盛。今天在御茶村,这几件雅事,可谓齐全。

在宋六陵遗址旁的御茶村抹茶小镇客厅,专业茶艺师、茶艺爱好者与专家学者齐聚“2020年绍兴仿宋斗茶雅会”,选器、筛茶、注水、调膏、用茶筅一遍遍地持续搅动,待生成绵密厚重的白沫,再素手点花……于细啜慢饮间,体味茶汤的变化,共赴一场南宋风雅之约。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是宋代茶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我国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斗茶的着眼点在于“斗”,主旨是斗出茶的色、香、味、浮的高下。

斗茶至少是两人以上参与,是古人集体评比茶的质地优劣、茶的艺能高下的一种活动。同时,斗茶也是一种集观赏性、技艺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众化活动。


“南宋陆游诗宴”首次呈现

今天,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呈现我国首次“南宋陆游诗宴”。

2020年绍兴南宋文化节期间,南宋的饮食文化倍受关注。绍兴古城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南宋期间,随着帝都的南迁,作为短期定都和陪都的绍兴,人口急剧增多和经济迅速发展,使绍兴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南宋大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绍兴府城

彼时,绍兴城市空前繁华,城内外商贾云集,店铺遍布。特别是酒肆林立,正如诗人陆游在诗中说言的“城中酒垆”千百家。绍兴的饮食业达到高峰,形成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

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尤其在南宋时期,南北民族融合,市民阶层兴起,商业文化发达,丰富了南宋饮食文化。士大夫对于饮食的兴趣也空前浓厚,宋代诗人几乎没有不谈论饮食的,他们不仅写食物,记叙烹饪技法,而且更注重个人感受,在诗中寄寓深刻的情感和饮食审美情趣。陆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陆游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坚持抗金,刚正不阿,立志收复半壁江山,振兴国家,陆游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陆游又是一位重感情、爱生活的诗人,与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钗头凤》一词成为了千古绝唱。其本人对饮食有独到的研究,不仅爱好美食,更注意饮食养生。

“听一代才子的小楼春雨,感亘古男儿的铁马秋风”,陆游诗宴是南宋诗人陆游诗中所写的美食为主题的烹饪文化饮宴,充满铮铮热血的爱国精神。

“南宋陆游诗宴”,这是一席平民价格的诗歌宴席,清淡雅致,选用陆游诗中所述的食材,如土猪肉、麻鸭、竹笋、莼菜、鳜鱼等民间食材作为宴席菜品的主料。笋干菜、古越龙山的黄酒等地方特色的辅料和调味料应用于宴会菜肴的制作。

这席菜是诗,是画,是菜,是文化。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