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谱写老城新故事,绽放绍兴之美?来听听绍兴做法! | ||||||
|
||||||
9月10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就要把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浙江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思考和回答10大新课题。近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10大新课题大型融媒体访谈报道。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何俊杰应邀参加浙江新闻客户端“10大新课题大型融媒体访谈”栏目,与栏目嘉宾对话历史文化绍兴的“三美”创新思路,公众号现予辑录刊发,供读者学习交流。 本期访谈嘉宾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单锦炎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俊杰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9月10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10大新课题,其中第九项是:浙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后,如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近日,我们邀请3位嘉宾聚焦这一课题,共商如何打造“三美”。 1. 认识“美”的作用 今年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浙江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都是追求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该怎样来准确理解这些“美”的定位、价值和作用? 鲁迅故里 近年来,浙江生态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年提升……单锦炎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重要基础应该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15年来,浙江深入践行这一理念,全力打造生态省,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提升。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态之美带给我们的生活之美。”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是相得益彰的。在高世名看来,人文之美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是多样性的,“白马西风塞上是一种美,杏花烟雨江南也是一种美;花季少年有他的美,苍老父亲满是皱纹的那张脸,也有他的美。人文之美最关键的是能够用艺术,比如文学、诗歌、音乐或是绘画,呈现出人性中那些闪亮的东西,那些会让人向善的东西。” 鉴湖风光 冯伟尧/摄 绍兴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生态之美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核心。人文之美是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华,感受到尊重、抚爱、和善和阳光。人文,人之道也。人文之美,是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结晶。和谐之美,体现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各个方面,是真与美、善与美的统一。”何俊杰说,“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是美好生活的标配,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诗意融洽。对于绍兴来说,就是秀丽如画的山水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并激励人们前行。人们在诗意的生活里,不断向上、向善。” 2. 讲述“美”的故事 浙江有悠久的历史。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到南湖边的红船,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鲜明的印记。为了让这些印记持续鲜明,近年来,浙江在生态建设和文化实践方面亮点不断、精彩纷呈。 绍兴古城夜景 浙江如何巩固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的家园?单锦炎介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清新空气示范区”“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无废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 坚持督政和督企并重,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督办机制、整改帮扶机制,依法依规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维护良好环境秩序。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参与浙江文化建设。高世名说:“一方面,我们跟浙江美协一起推动‘百年追梦’浙江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创作;另一方面,积极运用艺术手段在国际平台传播浙江文化。我们还有3个博物馆的品牌:美术馆、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每年提供的展览有上百场之多,大大丰富了浙江人民的精神生活。” 绍兴正在实施古城复兴计划,以世遗标准保护利用古城。何俊杰认为,绍兴古城复兴的核心,是保持它的原生态,“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既要有形,更要在百姓心中。最近,绍兴正谋划“古城故事牌”计划,准备在古城内设100个故事牌,通过扫码让游客把“绍兴故事带回家”。 沈园《钗头凤》 “故事,要新讲。”何俊杰现场演绎了沈园故事新讲,“大家都知道,沈园因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闻名,如果沈园打故事牌还是重复那段凄美爱情,就落入俗套。现在我们尝试这样讲:南宋绍兴城内,像沈园规模的私家花园有多处。这些花园在花季最好的时候,都免费向市民开放。那一年,陆游与唐琬在沈园游园邂逅,于是就有了《钗头凤》,而沈园也因为《钗头凤》而流芳千年。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私家花园免费开放’和‘名人游园’,这给当代人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座城市文脉延绵,靠一个个人和他们的故事而接续。绍兴就是这样一座有酒有故事的城市。” 3. 创造“美”的蓝图 高层次高水平的发展,尤其需要创新思维、振奋精神,打开思路、以新迎新,汲取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下一步,在创造“美”的具体实践中,会有哪些创新性的谋划和思路? 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将文化与经济、产业、城市并列成为绍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彰显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围绕文化大走廊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运河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一廊三带”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已全面有序展开。何俊杰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有责任、义务和担当来做好传统文化转化创新这篇文章,让创造生生不息,让文脉源远流长。” 中国美术学院下一步要怎么做?高世名表示:“中国美术学院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特长,把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变成硬实力,把学术、艺术转化成为社会能量。面对‘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我们要把中国美术学院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最高水平、文化艺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回到我们的本位,把艺术做到最高,把教育做到最好。” 今后一个时期,在率先建成生态省的基础上,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以实施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单锦炎说:“我们将重点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弘扬全社会美丽生态文化等方面着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文化大省战略布局,指引浙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与和谐之美是融会贯通的。高世名对此深有感触:“文化是春风化雨、无所不至的力量。浙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不只是作为浙江人民的底气,而是作为涵养人心、塑造品格的重要力量,将为浙江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是如何运用创造性的谋划和思路,让“三美”建设带动城市发展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何局长的解答~ 主持人:近年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绍兴大放光彩,请问何局长,你是如何理解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呢? 何俊杰:生态之美,是城市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城市与人、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向往着天人合一的境界,“人,诗意的栖居”,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生存状态的真切向往。 人文之美就是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华,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感受到尊重、抚爱、和善和阳光,这就是人文美的体现。人文,人之道也。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之美,是千万年来,文化传承的结晶。 和谐之美体现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是真与美、善与美的统一,是包容、真诚、理解、和协的融合。 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正是我们小康美好生活的标配,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诗意融洽。这些美,要求人们,在更高层次的物质、精神和自然的“富裕”。对浙江、对绍兴而言,就是山水风光秀丽如画,丰富的历史文化滋润着人们生活并激励着人们前行,社会治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充满着美好和谐,人们在诗意的生活中,不断向上、向善、向尚。 主持人:文化是绍兴最耀眼的标签,我们都知道,绍兴正在实施古城复兴计划,提出“把古城让给世界”的口号,那么接下来就有请何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美的建设过程当中,绍兴是怎么做的? 何俊杰:绍兴古城具有2500年的建城史,城址未变、文脉未断。古城保护利用,绍兴市委市政府首先从体制机制入手,制定了《古城保护条例》,成立了“名城保护办公室”,建立了古城保护基金等。绍兴古城复兴的核心,是保持它的原生态,保持他的原真生活和烟火气。有了有效而精准激活古城深厚文脉,我们正在实施“古城故事牌”计划,准备在古城中设立100个故事牌,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让游客扫码就可以将绍兴故事带回家。实施这一计划的核心是讲好故事,或叫故事新讲。绍兴故事很多,光出版的书比人高。传统的故事、耳熟能详的典故能否演绎出新意,让年轻人喜欢、有当代启迪和价值,确是一件难事。比如我们讲“沈园”,大家都知道是唐婉和陆游的爱情故事。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在南宋时的绍兴城,像沈园这样的私家花园大概有十几处,当时的这些大户人家,会在花园景色最好的时候,免费向市民开放。正因为免费开放,才有了那一年陆游唐婉在此邂逅、有了《钗头凤》,正因为有《钗头凤》使得“沈园”流芳千年。听这样的故事,或许你会想,如果我有花园又想流芳千年,那就让“名人”走进吧。其实,一座城市的文脉,就是靠一个个人和他们的故事接续的,绍兴就是这样一座有酒有故事的城市。 主持人:在美的具体实践中,特别需要创新性的谋划和思路?我们请教一下何局长,绍兴为未来的文化发展规划了什么样的宏伟蓝图? 何俊杰: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将文化与经济、产业、城市并列成为绍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彰显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围绕“文创大走廊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运河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一廊三带”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已全面有序展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义务和担当来做好传统文化转化创新这篇文章,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让我们的文脉源远流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