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 | ||||||
|
||||||
2019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融合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围绕“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争创文旅融合样板地”三大目标,努力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和生产安全底线,深度推进全市文旅资源的激活、转化和创新,创品牌、拓全域、树特色,推动文化广电旅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获省级以上荣誉20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文化方面获省政府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激励表彰(仅3个地市),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4人获第29届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奖;旅游方面获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2项(全省第一)、杭州西湖休博会“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奖”,上虞区入选首批全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胜地,柯桥区、新昌县入选全省首批4A级景区城;广电方面获浙江省广播电视金潮奖一等奖3项、政府奖一等奖2项;文物方面宋六陵遗址考古发掘列入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12个村落入围“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全市旅游总人次为11487.9万人,同比增长5.5%;旅游总收入为1306.86亿元,同比增长10.4%;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5.4%。 一、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根据2018年市委第三巡察组专项巡察整改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完成问题整改61个,完善和出台有关制度14个,并配合巡察办开展“回头看”相关工作。制定局党委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等,把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等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全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工作,查找风险点53个,梳理防控措施143条。严格做好出入境管理工作,开展全系统备案登记国家工作人员数据库清理;完善因私出国相关规定及护照、港澳通行证等证照保管工作,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制定直属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直属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工作要点,部署开展“党员先锋”“先锋标兵”等多项创评工作。 二是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工作,安排中心组学习、集中研讨、专题读书会、专题党课等方式集中学习90余次,组织调研,梳理相关问题31个,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周一夜学制度,组织学习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安排领导干部上党课、市委党校“集中培训”、全系统专题讲座等,并结合实际,推动工作落实。认真组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工作,积极开展“三服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警示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发挥廉政文化教育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意识。 三是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深化落实。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确保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重要敏感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制定局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建立系统内文旅活动意识形态审查制度,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信息发布监管力度,强化网上网下宣传引导。推进视听评议工作,对《绍兴新闻联播》《真话难听》《新闻纵贯线》《名人面对面》等电视专栏进行深度评析,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发挥市广电监测中心、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的作用,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文化。 二、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 一是文化旅游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审批服务标准规范,梳理省市县三级办事事项颗粒度细化工作,完成三级会签,办事事项增至130个;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办、全城办、移动办、一证办”改革,实现“全城办”事项17个,“移动办”事项达100%,新增“一证办”事项1个,进一步完善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模式。事项即办比例达到79%,承诺期限在法定期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4%以上,“跑零次”比例达到100%。1-12月,共完成全市文化旅游市场行政审批事项275件,办理备案23件,全部按时办结,及时公告。 二是文旅治理体系及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持续推进。一个月内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所有职能及人员到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完成1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划转和2家全额事业单位撤并,市级综合执法队伍挂牌成立。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推进绍兴艺术学校、绍剧艺术研究院整合提升;筹建绍兴市演艺集团,由新组建的绍兴歌舞团、绍兴越剧团和现有的绍剧艺术研究院、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绍兴大剧院管理经营有限公司、绍兴越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组成。嵊州市积极组建越剧艺术研究院,越剧生态持续优化。 三是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牵头修订完善旅游业扶持政策,单列“促进休闲旅游业品质化发展”板块,纳入《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加快发展研学旅游”“鼓励发展过夜旅游”“支持旅行社创强、创星、创收”“鼓励住宿餐饮评星创优”“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强化旅游产业要素保障”等七个方面进行扶持奖励。 三、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文艺精品创作频获佳绩。越剧《苏秦》《鉴湖风云》《屈原》、绍兴莲花落《孝子的检讨》《越剧优秀剧目巡演》五个项目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越剧《苏秦》入选文旅部2019年度剧本扶持工程;原创绍剧现代戏《美好家园》获省第十四届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新编越剧现代戏《袁雪芬》荣膺第三十三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绍剧小剧场戏《灿烂八戒》入选第五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绍兴摊簧《外婆坑》作为浙江唯一曲艺类作品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傣家的女儿傣家的雨》荣获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优秀舞蹈展演活动优秀作品奖。绍兴目连戏(新昌调腔版)《目连救母》首演,新编现代戏《茶戏》完成一度创作。“同唱一台戏”2019中国·绍兴第十七届越剧大展演开幕,新编越剧《兰亭记》首次公演。完成2018年度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作品)征集、评选工作,获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8项、优秀奖8项,获金潮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市文广旅游局在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二是城市文化品牌逐步打响。绍剧《佘太君》亮相2020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观看演出;“越剧全球嘉年华”巡演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悉尼、慕尼黑等城市;“同唱一台戏”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越剧《梁祝》完成美国巡演;绍剧《千年流转越地长风》参演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文艺晚会;“文旅同行”新百年越剧万里行,《西厢记》、《香罗记》完成全国18个城市巡演。“阳明的故事”全国巡展走进中国湿地博物馆。着力培育“绍兴有戏”系列品牌活动,推出七大类特色子活动30余项。开展“一直在路上——绍剧猴戏经典回顾”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绍剧艺术。 四、文化和旅游产品高质高效供给 一是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12月,全市共有100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其中新建55个、续建45个),总投资813.54亿元,2019年度完成投资123.87亿元。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27个、超过3亿元的项目48个,其中阳明故里整体开发建设项目、东方山水二期(酷玩小镇)、绍兴龙之梦、杭州湾花田小镇、诸暨市高湖综合开发项目、浙江飞翼农业休闲小镇等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东浦黄酒小镇、迎恩门风情水街、嵊州越剧小镇、新昌梅溪湖民俗文化及休闲养生园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文旅融合IP打造初显成效。启动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品牌IP集群。先后在“深圳·绍兴周”“北京·绍兴周”城市推介会上发布了“绍兴十二时辰”和“绍兴七十二时辰”,展示了绍兴多彩的文旅资源和丰富的旅游产品。以弘扬越剧、振兴绍剧为重任,倾力打造“绍兴有戏”IP。目前,全市形成“绍兴古城”“兰亭故事”“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跟着课本游绍兴”以及“老绍兴·金柯桥”“上虞四季仙果”“西施故里·好美诸暨”“中国越剧小镇”“诗意新昌·浙东唐诗名城”等特色IP集群,深入挖掘了品牌IP的文化内涵,提炼了文化价值,并积极开发衍生品推进实现特色IP消费变现。 三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对全市51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明查暗访,1家3A级景区摘牌,6家景区受严重警告处分,5家景区受通报批评。鲁迅故里景区成为全省第三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等12家村(社区)列入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美育村(社区)试点名单;柯桥区王坛镇、上虞区陈溪乡、嵊州市祟仁镇、新昌县镜岭镇列入全省首批4A级景区镇试点培育单位;柯桥区、新昌县入选全省首批4A级景区城;新昌县镜岭镇、越城区东浦街道入选第三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全市14家景区创建省级放心旅游景区。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工作,继续开展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新增3A级景区村庄30家,16家单位列入《趣村游——浙江100个3A级景区村庄的新玩法》书籍。进一步扶持培育特色民宿,推荐新昌县尚诗堂民宿申报首批国家五星级民宿;上虞区雪花谷隐山民宿、新昌县七间半民宿分别被认定为2019年度浙江省白金宿、金宿,柯桥区畅艺园民宿等9家民宿被认定为浙江省银宿。 四是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激活。牵头组织编制《绍兴“三大文化带”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建设,完善《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规划》(征求意见稿)。与市水利局联合主编的《浙江禹迹图》出版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张以省为单元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科网等权威网站第一时间转载,浙江日报等媒体作深度解读;浙江大学和哈佛大学准备联手将《禹迹图》纳入文化地图平台;大禹出生地阿坝州专门来绍交流大禹文化。与市教育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绍兴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依托全市文旅资源、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等载体,逐步形成“文旅、农旅、军旅”等研学旅游基地、营地和产品。 五、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再度提升 一是城乡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绍兴名人馆建成开馆,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绍兴博物馆新馆、绍兴美术馆、民间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浙东运河博物馆、中国气象博物馆、宋六陵遗址公园等有序推进中。“城市书房”建设工作有成效,印发了《绍兴市城市书房建设(2019-2021)实施方案》《绍兴市城市书房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全市建成城市书房25家。全市乡镇(街道)文化分馆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得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全力推进,六个县市区已全部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越城区、新昌县省级公共文化重点县建设完成验收。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开展,全市完成演出下乡1300余场、图书下乡14.3万余册。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组织“越州讲坛”139场、“树兰书院”69场、“绍剧周末剧场”35场、“文艺专家门诊”16期、“水乡戏台”48场,“百姓剧场”89场;开展文化走亲活动40余次,春节、国庆广场惠民演出6场。面向7个乡镇开展“文艺播撒乡镇行”活动,服务当地群众3500余人次。组织开展第三届绍兴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节系列活动。开展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晚会、民乐专场音乐会等。“绍兴有戏”系列品牌活动走进四川省阿坝州、重庆市大渡口、吉林省辽源市,开展“醉美绍兴”专场文艺晚会;组织参加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文采会”,实现不同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互通共融。 三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贯彻落实《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行社品质等级划分与评定》,印发《绍兴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强星级饭店、品质旅行社管理。开展星级饭店、品质旅行社复核工作,开展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绿色饭店培育推荐工作,引导行业企业向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旅游厕所管理,启动全市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柯桥区全省率先启动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持续为广大群众开展智慧文旅服务,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 六、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文物考古工作有序推进。大善寺塔、汉建初元年买地刻石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32处。柯桥区《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越城区《绍兴钱业会馆》和新昌县《天姥古道》入选2019年度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记录档案名单。继续开展宋六陵(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对新发现的建筑基址做扩方发掘;《宋六陵保护规划》《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起草完成《关于加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待提交市政府审核。修订完善《绍兴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利用城区国有闲置房开办非国有博物馆建议》,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国保单位——绍兴古桥群三维扫描工作,实施数字化建档记录工程。完成会稽山阳明洞天考古勘探项目;推进柯桥区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保护工程、舜王庙基础加固工程、上虞区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嵊州市瞻山庙维修项目、新昌县唐诗之路古驿道修缮及复建一期工程等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建设项目。 二是非遗保护传承成效逐显。加强非遗项目名录建设,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虞舜传说、绍派伤寒、绍兴舜王庙会3个项目进入国家级评审。诸暨市同山镇、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和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认定首批绍兴市非遗景区(非遗小镇、民俗文化村)19个、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25个、第六批市级非遗传承人76个。实施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推广“非遗传承基地开放日”活动,开展非遗“四进”和“三服务”等公益活动,组织全市2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打造“绍兴有戏——绍兴故事汇”“我们的节日”“水乡社戏”“绍兴非遗精品展”等非遗传承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第五届绍兴非遗集市暨“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助推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举办绍兴市非遗进景区暨“百工展百技”启动仪式,开展“绍兴有戏——非遗兴乡大巡游”,推出“走近非遗 品读绍兴——绍兴市非遗研学游”等活动,培育非遗景区载体,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 七、合作交流与城市营销推广不断拓展 一是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层出不穷。中国新文学100年纪念日(鲁迅《孔乙己》发表100年)之时,举办了“文旅融合的绍兴实践”暨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地启动仪式,市文广旅游局和浙江农商院签订了共建绍兴市旅游学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文学+旅游”主题论坛。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举办“你我绍兴 文旅同行——万名绍兴人 美好游绍兴”主题活动,倡导文明旅游,组织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和旅游惠民活动。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组织“从绍博出发——寻访唐诗之路”等十大系列主题活动,谋划相关政策,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完成2019公祭大禹陵典礼活动。启动王阳明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推动阳明心学的普及与研究。配合第三十五届兰亭书法节,“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国图藏品)展、“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故宫藏品)展分别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和绍兴博物馆首次展出,观众累计达22.7万人次。举办“南宋文化节”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江南山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南宋雅韵”书画文物精品展、《绍兴赋》名家书法邀请展、南宋钱币文化展等活动。 二是“绍兴周”系列活动提升绍兴城市新形象。承办“北京·绍兴周”系列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绍兴(上海)合作推介会、“杭州·绍兴周”、“香港·绍兴周”、“宁波·绍兴周”、“深圳·绍兴周”和“上海·绍兴周”活动,从不同角度推介绍兴文化旅游,举办了论坛、书法展、戏曲展演、产品营销、非遗展示等各类主题活动,并分别与杭州、宁波、深圳、北京西城区签订了两地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旅游杂志签署了旅游合作项目协议,并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社设立了“绍兴文化旅游东南亚推广中心”,常态化推介绍兴文化旅游,100多家海内外媒体用中英文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绍兴名城风采,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宣传营销。 三是省外、境外营销市场逐步拓展。组织全市重点文旅企业赴丽水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提高省内有效市场覆盖率。组织相关文旅企业参加第十五界海峡旅游博览会、2019亚洲文化旅游展、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19中东欧美食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诗画浙江 美好共享”北京、天津文旅推介活动和2019宁波国际旅游展,充分展示绍兴古城的特色文旅产品。结合日本东京“绍兴缘——中日茶禅书文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分发绍兴书法宣传书籍,传播绍兴文化故事。组织开展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开拓境外市场,促进文旅交流。 八、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全面加强 一是安全监管工作稳抓实打。出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文件,完善领导体制,建立协调领导小组,完善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开展安全播出培训,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违法犯罪行为和违规设置使用调频广播电台专项行动,确保了重大节会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任务。重抓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印发相关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和市县联动,明确“一岗双责”职责分工,签订文化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807份。围绕重点时段、重要节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组织开展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行业特种设备以及旅游包车等专项整治和安全督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全市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和安防设施摸底调查,守住旅游景区安全底线。开展“安全生产月”“九个一”活动,组织旅行社、饭店业等安全应急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行业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加强文物安全巡查执法工作,全年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 二是市场执法工作卓有成效。以加强全国“两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期间市场监管等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双随机”抽查监管、交叉执法暗访督查、文物安全检查和执法巡查、“扫黑除恶”行动及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结合“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日”“全国旅游日”等活动,开展扫黑除恶、反恐、禁毒等宣传工作。尤其是建立了全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联络体系,制定了多项工作方案,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专项督查,并联合公安等部门对网吧、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等场所开展密集型排查、地毯式搜索,严防“黑恶”事件发生。1-12月,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共出动执法检查15844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8438家次,违规125家次;举报(督查)投诉受理267件;行政处罚立案调查95件,办结案件91件,警告40家次,停业整顿1家次,罚款及没收非法所得827179元,没收违法物品21555个,行政处罚听证1家次,重大案件2家次,省督办案件1件。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施洁净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莺、章金刚、张君、叶婧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倪锦锦获2019年度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绍剧猴戏传承发展创新团队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刘建杨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优秀专家”。组织全市博物馆5人参加2019年“讲好浙江故事——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介活动”,3人获专业组“十佳”、2人获非专业组“十佳”。与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合作,多次举办旅行社研(游)学培训、星级饭店复评暨高管培训、导游业务技能专题培训、饭店业高端接待服务专题培训等,全面促进从业人才素质提升。加强曲艺创新团队建设,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通过工青妇组织开展“青春文旅庆五四”系列活动、市直文广旅游系统青年专场演出等活动,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活力。加强与浙江农商院的战略合作,加快绍兴市旅游学院的建设、发展和提升。 四是财务经费保障有效提升。围绕文旅融合,全面梳理机构改革前的部门经费预算,完成2018年文广、旅委部门预算50万以上及50万以下项目绩效评价和自评。盘活资金的存量和增量,统筹安排、合理使用2019年部门预算经费,并完成预算公开。加强预算项目执行率和项目绩效评估,落实名人馆建设、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等基本建设项目有关资金。配合审计局完成“2016年-2018年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绩效情况”专项审计工作。规范、合理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经费,为2020年全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