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祝福”等8个项目上榜
“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发布日期:2019-07-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祝福”,柯桥区王坛镇“舜王庙会”、上虞区“越剧”、新昌县梅渚镇“民间剪纸”、嵊州市“嵊州越剧”、诸暨市“书画”、上虞区“上虞民间吹打”、嵊州市长乐镇“长乐农民吹打乐”等8个项目榜上有名。

越城区孙端镇“祝福”

文学巨擘鲁迅作品中提到的民俗文化。《社戏》中提到的“春赛”,《祝福》中提到的祝福祭祀礼。鲁迅文化与乡村旅游振兴相融合,走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柯桥区王坛镇“舜王庙会”

舜王庙会始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王坛镇最传统、最盛大的民间节会,于每年农历九月廿七前后举办。目前,庙会活动主要包括祭舜大典、舜王菩萨巡会、文化旅游节三大部分。舜王庙会不仅是一个具有王坛浓郁地方特色、传承“舜德精神”的节日,也是一场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擦亮王坛旅游金名片的盛会,挖掘和发扬了八仙请寿、狮会表演、龙会表演、白神会表演、社戏、三十六行会货表演等,表达了当地老百姓对虞舜、对孝文化的崇拜和传承。

上虞区“越剧”

上虞的越剧沿革就是以上虞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上虞区小百花越剧团)的发展为主要脉络,以民营剧团、上虞文化馆戏剧社为支撑而绽放在虞舜大地的一朵越中奇葩。上虞越剧诞生于美丽的祝英台故里,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中,似一簇盛开在曹娥江畔的鲜花,卉娇虞舜大地,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城乡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昌县梅渚镇“民间剪纸”

梅渚剪纸始于明代,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已十分普及,有着深厚的民间底蕴和文化积淀。通过过对传统剪纸艺术的抢救和挖掘,并在传统的剪纸基础上,摒弃糟粕,推陈出新,开创梅渚剪纸的新方向——从传统的单纯用剪刀剪纸改成剪刀和小刀并用,拓展剪纸题材,童话传说、名胜古迹、家乡风貌等都进入剪纸内容。经大力弘扬、传承和发展,梅渚剪纸声名鹊起。

嵊州市“嵊州越剧”

越剧之乡即浙江嵊州,中国越剧的诞生地,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诸暨市“书画”

诸暨书画源远流长,以王冕、杨维桢、陈洪绶 “诸暨三贤”为代表的书画家,享誉世界。历代传承不息的民间文化艺术,为今日诸暨的书画艺术之乡奠定了基础。

上虞区“上虞民间吹打”

上虞民间吹打乐源远流长,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基础,是民间艺术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上虞吹打植根于虞舜大地,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欣赏、娱乐、民情、风俗紧密相联,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母土,创新发展,世代相传。

嵊州市长乐镇“长乐农民吹打乐”

嵊州市长乐农民吹打乐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传承好民间吹打精华的同时,不断探索演奏方法、技巧的创新,创作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吹打乐曲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