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绍兴周”上的绍兴文化旅游推介 | ||||||
|
||||||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胞,各位文旅界、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香江闪烁瑶池景,港九流光海市图。今天非常荣幸,我们相聚香港,共商文化旅游合作事宜,共谋绍港文化和旅游发展大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是金融中心、活力之城、旅游名都。香港在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方面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目前,绍兴正在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将通过文化旅游推介会的形式,深化绍港两地旅游产业战略合作,为两地旅游业人士全面接触,实现线路互连、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合作共赢,搭建一个友好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香港同胞了解绍兴、认识绍兴、游览绍兴。下面围绕“香绍港兴渊源有自”“香港人来绍兴旅游”和“绍港文旅合作发展”,我给大家“讲三个故事”“说六个理由”“述三个愿景”: 一、香港与绍兴渊源有自:三个故事 (一)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的岁月。蔡元培先生是一位国人十分尊敬而又熟悉的人物,1868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他是辛亥革命元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任校长期间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治学思想,至今仍为学界所称赞,他为我国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陷上海,年近古稀的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先生从上海乘船来到香港,疏离政治,避难休养,潜心写作。在港旅居两年多,最后香港成为了他生命之旅的最后驿站。蔡元培先生逝世后,灵柩暂厝(cuò)于香港东华义庄殡舍,同年安葬于香港仔华人公墓。缘自蔡元培先生,更是自此牵起了绍兴与香港割舍不断的情缘联系。 (二)金庸先生的绍兴良师益友。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同绍兴有着很深的渊源。一是启蒙老师陈未冬先生。陈未冬先生,绍兴人,他是金庸先生五年级班主任兼国文老师。在金庸先生的心中,陈未冬先生对他的写作水平极有帮助。据说陈未冬先生当时对金庸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并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还曾推荐《诸暨民报》选登了金庸的几篇作文。金庸先生也没忘记他的启蒙老师,在与池田大作关于“恩人”的问答中,金庸先生回复:“说起我的恩师,一位是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兼国文老师陈未冬先生”。金庸对于陈老师的这份铭记,可见非同一般。二是同窗好友斯杭生先生。斯杭生,绍兴诸暨人,是金庸先生在浙江省立联合初级中学(简称联初)和浙江省立衢州中学高中部(简称衢高)求学时的同窗好友。当年金庸先生家乡沦陷,全靠学校救济,生活过得很艰辛。一年冬天,斯杭生看到金庸先生没有棉衣御寒,就送了他一件棉大衣过冬,这个举动让金庸先生感念了一辈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到联初同学编印的《联初通讯》后回信说“《联初通讯》中的校友,大多都不认识,而斯杭生曾送我棉衣御冬,绨( tì)袍之赠,永世难忘。”金庸先生与两个绍兴人的故事从侧面道出了香港人与绍兴人渊源有自、情谊流长。 (三)许绍雄先生的绍兴姑公鲁迅。鲁迅先生是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文学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香港金像奖影帝许绍雄先生,堪称香港电影里的金牌绿叶,他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出演。但很多人不知道,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是许绍雄先生的姑婆,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正是许绍雄先生的姑公。由许绍雄与鲁迅先生的亲缘关系可见,香港人与绍兴人是血脉相连、渊源深厚。 二、香港人来绍兴:六个理由 绍兴素有“江南水城、千年古城、文化名城”的美誉,也是一座慢生活有温度、宜居的城市。香港人到了绍兴,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江南文化获得感。我想,绍兴的深厚文化与秀丽风光一定能召唤香港的每一个人: (一)到绍兴,品黄酒、吃越菜。 绍兴是黄酒的故乡,酿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同时,根据上古时代许多神话和传说推断,绍兴是浙菜的摇篮和发祥地。从香港到绍兴来,你可以尝尝风味迷人的绍兴越菜、配上陈年黄酒,尽情感受绍兴美酒美食的回味无穷;你可以到鲁迅故里的咸亨酒店坐一坐,也可以到东浦黄酒小镇走走,品一品质朴的老绍兴情调,体会老绍兴人的细腻与醇厚,别有一番韵味。 (二)到绍兴,看兰亭、写书法。绍兴兰亭是中外历代书法家仰慕的书法圣地。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请名流贵族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雅集的文脉由此绵延千年、惠泽百代。从香港到绍兴兰亭来,你可以体验古时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雅兴、感受茂林修竹的幽静雅致,可以品读人文古迹、临摹古文名帖,从中深切体会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与传承。 (三)到绍兴,看沈园、听越剧。绍兴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传颂千年的《钗头凤》被刻录在了用宋朝旧砖新砌成的照壁上,沈园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寻觅坚贞爱情的一处寄托。从香港到绍兴来,你可以徜徉在沈园竹影摇曳的石径小路上,欣赏沈园最值得铭记的十处风景和晚间越剧风情大戏《沈园之夜》,在灯影酒香之中,感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 (四)到绍兴,走诗路、敬礼佛。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概念的首倡地和“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地,大约有李白、杜甫等450多位唐代诗人游历了这条山水走廊并留下众多诗文。“唐诗之路”不仅是一条山水诗路,还是书法、绘画、礼佛、诗歌交相辉映的文化之路。从香港到绍兴来,循着“唐诗之路”你可以领略绍兴秀美的山水风光、寻访越国古迹、感受绍兴民俗;还可以在深山古寺、摩崖石刻、梵音涛声中感受到江南佛国的斧凿记忆和神秘色彩,体验一回“走诗路、敬礼佛”的诗歌心语和释韵禅声。 (五)到绍兴,坐乌蓬、看古桥。绍兴历史悠久,素有水乡、桥乡的美誉,人称“东方威尼斯”。“一落笔就有山岚水气,一泼墨就会满纸云烟”。在经历2500年的历史长河,绍兴水城依然传承着她特有的魅力和风韵。稽山鉴湖、钟灵毓秀,构成了令人神往的典型的江南水乡自然景观。从香港到绍兴来,坐上乌篷船,在小桥流水间穿梭,听着街边老式收音机里细声糯软的越剧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在弥漫着黄酒香气的小城里感受微风拂面、欸乃声声;在水脉阡陌之中欣赏河网密布、古桥如织,感受一身轻松,留下一份悠闲。 (六)到绍兴,找文脉、寻力量。绍兴向来以“人杰地灵”“名人荟萃”而闻名,名人故居星罗棋布,引人景仰。当在生活中因取得小成绩沾沾自喜时、当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顿而心浮气躁时,或是感觉自己的意志为外物所动摇的时候,从香港到绍兴来,到大禹陵体悟“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治水精神、到越王台学习“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到陆游故居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精神;到阳明故居感悟“知行合一”的良知理念、到鲁迅故里寻找“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到周恩来祖居探寻“道义争担敢息肩”的担当精神。通过绍兴文脉的熏陶和文化精神的洗礼,你可以汲取到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绍港文化和旅游发展:三个愿景 近年来,绍兴和香港的文化旅游合作已经打下良好基础,期盼双方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加深合作深度、拓展广度,实现共享资源、共赢合作、共同发展: (一)政策互惠、携手打造更好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绍兴与香港文化旅游各自优势,深入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互利合作,携手推动绍港两地文旅政策互惠,大力支持两地文旅企业定期召开协同发展会议,打造定期会晤与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建立旅游信誉信息系统,推动建构出绍港两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常态化交流机制,打造香港与内地历史名城之间精诚合作典范和样板。 (二)线路互推、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绍兴人文底蕴深厚、江南韵味悠长;香港现代文化时尚,都市气息浓郁,两地文化旅游风格迥异,能够实现完美融合。期望绍港两地深化合作,携手打造出“绍兴文化之旅”与“香港时尚之旅”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绍港两地实现“线路互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通过深度合作推进绍港两地市民游学交流,让香港各界人士最大程度地感受绍兴文化、体验越式韵味;也让绍兴各界人士最深层次地品味香港文化、感受港式时尚。 (三)信息互通、相互定期举办推介活动。积极推进绍港两地文商旅信息互通,充分利用各自独特资源对两个城市进行推介营销,互相协助定期举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和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携手继续拓宽文化旅游市场,让香港与绍兴的文化旅游更好的融入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体系,合力提升绍港两地文化旅游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朋友们,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绍兴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香港市民的支持与帮助,更需要香港新闻媒体和文旅界同仁的关爱。在此,我诚挚地邀请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到绍兴考察、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实地感受绍兴独特的文化与旅游魅力、追寻梦里水乡的江南情怀。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谢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