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路——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特展



来源 绍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10月25日—12月20日,由绍兴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青铜之路——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特展”在绍兴博物馆展出。

固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也是中原农耕民族、草原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族频繁交往之地。本次展览展出该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物460余件,包括兵器、车马器、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各式动物纹牌饰。它们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一致,与中原地区的青铜艺术也相互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彰显了义渠、乌氏等游牧民族生活的繁荣景象。

兵 器

青铜兵器在北方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用性很强。固原出土的青铜兵器包括剑、戈、矛、鐓、鐏、镞、铜柄铁剑等,是数量和器形较丰富的器类。

车马饰件

车、马是北方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戎人十分注重对马的驾驭、保护和装扮,马饰件以马衔、马镳、当卢、节约等为主;车饰主要有铃、各种动物造型的辕饰、杆头饰、后挡板和车轮装饰等。


生产生活用具

斧、削、凿、锥、管、针等生产生活工具,制作小巧,便于携带,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

装饰品

作为人们日常佩带的装饰品,带扣与扣饰、动物纹饰牌等是北方系铜器中最精彩的部分。如虎纹、虎噬羊、翼马纹、子母抱、鸟纹等金质或青铜质地的牌饰,小巧精美,携带方便。其创作题材,是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展览通过一件件实物遗存,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古代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民族迁徙、战争、交往、融合的壮丽画卷,使观众不必远行,即可见到两千多年前、两千多公里外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格,感受北方民族交融共生的发展历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