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博物馆2018年度工作报告 |
||
|
||
2018 年,绍兴博物馆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馆实际,以“提升工作目标,争创一流业绩”为要求,开拓博物馆各项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本年度中,本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档案工作荣获全省文物系统唯一的浙江省示范级数字化档案室,一名志愿者在“讲浙江故事——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员案例推介活动”中荣获非专业组“十佳”讲解员称号,青少年教育项目“玩转陶艺•探秘陶史”荣获“浙江省博物馆青少年教学设计入围案例”等。具体总结如下: (一)以策划“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为龙头,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文化共赢,打造精品展览。 首先,对基本陈列进行了调整提升。“越地春秋——绍兴历史文化”经过半年时间试开放,在征求广大观众特别是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和提升,受到观众和游客的欢迎和好评。全年共接待观众 42.1 万人次,同比基本陈列开放之前的 2016 年增长 44%。 其次,临时展览精彩纷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要求,让文物工作最大限度地惠及社会大众,本馆联合全国 20 多家文博单位,在 2017 年 10 月 31日至 2018 年 2 月 28 日举办“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展览,展览汇聚了 50 多件(套)王阳明的手迹、拓片等文物,属全国首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应,许多领导专家专程慕名而来,观后纷纷点赞。 截止 10 月底,共举办“海外藏钱君匋先生书画印精品展暨国际名家篆刻《兰亭序印谱》展”、“流金溢彩国粹新颜——当代景泰蓝精品艺术展”、“既寿永康——绍兴墨趣十人重阳书画作品展”等各类主题原创和引进展览 14 期,进一步丰富了展出内容。 再次,对外交流展览有声有色。开拓外展力度,弘扬绍兴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本年度,“兰亭的故事”全国巡展走进安徽马鞍山。同时,又启动了“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全国巡展,已在安徽铜陵博物馆和桐庐博物馆成功展出。目前,有全国多家博物馆要求引进这个巡展。本年度,有 5 件文物报送参加浙江省镇馆之宝评选,还有 7 件文物参与由浙江省博物馆牵头主办的“越地宝藏——100 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年度大展。 最后,策划承办“王阳明在绍兴”陈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本馆在市文广局(文物局)的领导和指导下,承担了“王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活动中重要内容“王阳明在绍兴”陈列,克服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等困难,策划承办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府永恩堂中临时设立的王阳明纪念馆的陈列——“王阳明在绍兴”,展览于 6 月 17 日正式对外开放,获得领导、专家、观众的好评,开放以来,接待量持续升温,成为市内外游客的参访热点。 与此同时,本馆还积极参与了“王阳明与阳明洞天”的陈列策划及布展工作,同样与 6 月 17 日正式对外开放;参与了范文澜故居陈列、周恩来纪念馆陈列、秋瑾故居陈列和名人博物馆筹建等工作。 (二)优化载体,打造社会教育工作新品牌,扩大文化惠民辐射面。 为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功能,2018 年,本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生动丰富,益智有趣的教育活动。 一是加强馆校联动与合作。与多所中小学校及高校联合开展丰富多彩各类活动。如与鲁幼集团合作,开展“少年立志——小阳明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活动;与建功中学合作,开展“火与土的故事——越窑青瓷文化体验” 活动;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组织“从绍博出发——探秘越国水利遗址”活动等。暑期,为宣传“红船”精神和弘扬“阳明文化”,我们又策划推出学习“红船”精神夏令营和“阳明的故事”夏令营,这些活动的举办受到了学校、社区、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创新载体,打造品牌。如围绕岁时节庆,我们推出了“岁时节庆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品牌;在春节,有“拓年画,剪窗花等活动;在端午节,有“ 学 端 午来历”、“聊端午习俗”、“ 做 端 午香囊”等;在中秋节,有“做月饼,讲铜镜里的中秋故事”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文化习俗,以此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自豪感。又如围绕阳明文化的宣传与普及,本馆联合市社联等单位,开展了“阳明的故事”“兰亭的故事”等巡展巡讲进基层活动,从今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始,截止 10 月底,该活动已走过 35 站,其中 5 所学校,7 个社区,19 个村子,4 家企事业单位,以此将阳明文化、书法文化广泛地传播到基层群众之中。 三是重视对外宣传,加强媒体联系。本年度,本馆参与了浙江日报组织的“浙江的镇馆之宝”专题宣传,有《越王不光三剑》、《南朝维卫尊佛》、《东汉会稽铜镜》3 期。又如“少年立志——小阳明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活动,就有《绍兴日报》、《绍兴晚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同时本馆还利用自媒体加强宣传和服务,截止年底,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各类信息 87 条。在微博上发布信息 1000 余条。 (三)提升文物管理和文博研究水平。 做好库房的日常管理,经常保持库房内恒温恒湿,定时定期记录温湿度,定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并保洁库房。及时做好因基本陈列需要的文物出入库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账目清楚。完备出借文物和借用文物的合同和协议,按照程序做好各项报告和办理审批手续。整理了一、二、三级文物档案资料。同时,有序整理库房内文物,按照分类和编号,有序摆放,帐物相对。书画类共计 6000 套件基本整理完成。 本年度共征集文物、资料 63 件(组),其中无偿捐赠 41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还对 16 件一级文物进行了三维数据采集。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一是派员工参加各级文物部门举办的培训,如陈列展览培训、文物安全管理培训等;二是编辑出版《绍兴文博》2018(西泠出版社出版),为本馆及全市文博单位人员搭建业务交流发表学术成果的平台,其中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文博单位人员的16 篇文章刊登其中;三是鼓励员工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如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委会在常州举办的“传承与创新——地方性博物馆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委会、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委会、浙江省文 物 局 在杭 州 举 办的“中国南方 先 秦 考古 学 术 研讨会”等,本 馆 都 派员参会并在会上作学术交流发言。 (四)时刻绷紧安全弦,安保工作再上台阶。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本馆牢牢抓住文物安全这根弦,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力争安全无事故。年初,馆领导与各部室签订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月 15 日,召开安全例会,学习上级文件,分析存在问题,播放宣传录像等,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本年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了本馆的应急管理工作小组,修订了应急预案。组织消防专项检查,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五)提升一线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为了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组织开展了礼仪礼节培训。同时,以值班长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展厅管理、观众服务等质量的巡查与考核。以省文物局组织的“2018 讲浙江故事——全省优秀讲解案例大赛”为契机,组织本馆的专职和志愿讲解员进行培训交流,磨练内功,提升讲解整体水平。在全省比赛中,本馆的一名志愿者讲解员在“2018 优秀讲解案例选大赛”荣获非专业组“十佳讲解员”称号。在文创工作方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本馆结合绍兴历史文化和“阳明的故事”特展,设计制作了多款具有越文化元素和阳明文化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深受观众欢迎。同时,引进了智能化的文创产品售卖机,方便观众购买。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