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2023奔赴远方,不如来绍兴!

发布日期:2023-01-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

看春夏秋冬谱写绍兴的年轮

风花雪月造就越州的痕迹

在这里,有烟火般的醉意,流水般的诗意

千万次的梦里江南

不如在此处开启一场偶遇

那些日月风华之中,绍兴的韵味静静流淌

等待你的奔赴

……

山川湖海,看不尽的风景,2023年,想去绍兴看一场山峦风光,是高山之巅的风吹散了思绪,还是城中小山的枝丫道尽了温柔……

/香炉峰/

香炉峰,绍兴会稽山诸峰之一,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香炉峰海拔高度 354 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由此而得名。

香炉峰从大禹陵南有轿路、螺狮旋、口山路三处可上山。从峰北螺狮旋启程,过南镇殿,拾阶1508级,经数亭,一路登攀可达峰顶。峰顶真如王十朋所谓:“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大有“天柱可梯”之感。

香炉峰四周景色十分壮观,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奇峰异石。东侧有大老鼠塔,顶上有巨石。据古籍记载,峰下有罗汉潭,峰旁有千丈坑。

▲ 雪后的绍兴香炉峰。 © | 虞子安

/大雾尖/

其实在绍兴,许多“一览众山小”的风景就在身边,而位于福全镇容山村的大雾尖,就是这样一座适合登临远眺的大山。

从命名中便能窥得一二,大雾尖因山间常年云雾环绕而闻名,若隐若现的雾气,也给此处的秀丽风景增添了一抹“仙气”。

而大雾尖的另一亮点,就是这里拥有极佳的视野。在这里,你可以俯瞰绍兴全城,尤其是夜幕降临之时,绍兴的夜开始“亮起”,极其壮观。

/天姥山/

有人说“一座天姥山,半部盛唐诗 ”。这一句便可知唐朝有多少人文人墨客登临此地,留下诗篇。事实上,在唐代以前,天姥山便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朝圣地。南朝时,谢灵运在此地为官,多次游历天姥山,创作了大量山水诗。

其中会墅岭是天姥山风景名胜区必去之地,岭上气候凉爽。过会墅岭行5公里,能看到天姥主峰拨云尖,山顶常萦绕白云,美不胜收,如入仙境。

© | 梁柏林

登至山顶,可以看到群山绵延,更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山上有姥姥岩、天鹰、天姥馍、蹲牛岩、鸡笼岩等,千奇百怪,极具观赏价值。

绍兴,一直都有属于自己的格调。道路上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从清晨开始慢慢变成了喧嚣的鸣笛声,一如往常,所有人都在新的一年努力生活寻找自己的理想。

/府山横街/

不走几回绍兴的老街小巷,便不算到过绍兴,那城区里丛横交错的小巷是生活气十足的存在。宽宽窄窄,错落不一的巷子里同样的悠然安逸,热热闹闹的家家户户,以为这潺潺流水,是吴侬软语的谈笑。

小红书 © | GiolAio

府山横街的生活就像慢放的电影,不疾不徐地向大家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街角巷尾有着市井老街特别的烟火气息,特别接地气,弥漫着一种生活本质的味道。

/沈园/

绍兴古城迷人的不止有街巷,还有园林,而绍兴最出名的园林当属沈园。沈园,⼜名“沈氏园”,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一座私家园林,经历岁月沧桑也不会老去,因为这里有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钗头凤,随着岁月的长河久久不散。

沈园内有湖水,建筑多围湖而建。朴素的宋井亭下有一口宋代遗留下来的古井,穿过亭子便更加深入园中,走过回廊,走过亭子,在园中行走就仿佛走过历史的痕迹,一步步迈向岁月的深处,虽是方寸之地,却有深意蕴含其中。

/迎恩门/

来绍兴古城,总要来一趟迎恩门,感受到古运河两岸的风情,和老城街区的完美契合,还原老绍兴人的生活。迎恩门是绍兴古城西北角的城门,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清代改称为西郭门,位于常喜门(宋名,明清称常禧门)北约五里,三江门(宋名,明清称昌安门)西约六里,兼有水陆城门。

迎恩门历史上就是从杭州进入绍兴的水陆要道,传古时凡朝廷命官以至皇帝亲临都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迎恩门外建箭楼,在箭楼上卧薪尝胆。

迎恩门其实在夜色中更有味道,来到这里瞧一瞧李慈铭笔下的迎恩门——“越西门外为迎恩桥,下为直河,古运河也……春时花开,舟行其间,远山映发,烟水弥漫,每至晨霏夕晴之际,立红桥上望之,层绛间素,迤逦若霞。”才能感受到这里格外的美丽。

© | 顾淑萍

怡人景区千千万,绍兴村庄的古朴模样却让人尤为怀念,许是这里散发的真实生活,总能让人卸下盔甲,流露出真情实感。青山脚下,溪流侧旁,绍兴的这些古村只是安静地伫立在此,便已是令人无端向往。

/棠棣村/

“棠棣无处不飞花,满目青山绿无涯”。中国春兰故乡——棠棣村有近2500亩的花卉基地,是“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基地。“勾践种兰必择地,碧浪红香天下传”,据《越绝书》记载,勾践种兰于兰渚山下,千百年来棠棣人世代养兰卖兰。

棠棣村乡村旅游以千年兰乡为定位,靠近棠棣村域,便可闻到淡淡花香;进入村域便迎面而来都是植物的清香味道。仿佛在这呆久了,便置身处境进入了兰花丛中。

作为《狼毫小笔》主题民宿的棠棣驿站,是漓渚镇的最新网红点,也是绍兴市第一家文化IP主题民宿,民宿风格清新,环境优雅,庭院鸟语花香,吸引大量“狼粉”前往打卡。

/东澄古村/

海拔380多米的东澄古村,是覆卮山周边这几个村落最值得一看的,上有世纪冰川,下有千年梯田。青墙黛瓦、石壁木门。藏匿在深山里的江南村寨,几乎保持着百年前的样子。这里远离城区,山路崎岖,但只要来过古村的游客,无不赞叹其美。

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走在村落中,时间的脚步似乎瞬间变慢了下来,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在山坡上,雨后的山间更是云雾缭绕,古朴的石板路、秀色的巷陌构成了东澄古村的脉络,诗和远方或许就是这般模样吧……

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颇有点“世外桃源”的韵味,逛得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吃个饭。食材基本都是村民们自家种的。后山的笋、土豆、青菜,热腾腾的蒸汽从柴火灶旁冒出来,非常有生活气息。

/西坑村/

新昌西坑村,是一个宁静古朴的山间村落,这里已有1200多年历史,如今的古村内,还有不少明清建筑,尤其是古台门群保存完好,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西坑古建筑群包含四座台门:上二十四间台门、下二十四间台门、上檐头台门、十三间台门。台门之间仅以弄堂相隔,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小红书 © | 蓝色行者

西坑青石开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宋建都临安,御道、碑亭、牌坊、园林建筑多系西坑石制成。明清后多运往外地作园林景观建筑,誉称“江南第一石”,盛销海内外,历久不衰。明成化《新昌志·村墟》也有如下记述:“细坑,在十一都,近穿岩,产美石,可作碑础。他方人俱来采。”西坑青石质地细腻,润湿性强,而“西坑石雕”也闻名遐迩。

“水,是绍兴的原色;水,是绍兴的生命。”江南水乡数绍兴,东方水城数绍兴。绍兴是江南水乡的最佳代表,“东方水城”是绍兴的最佳代称。水养育了越乡人民,也伴随着越地变迁,演绎着越中文明。

/剡溪/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就是剡溪,古人畅游南方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则是登天台山的必经之路。

© | 谢南华

在这条令人神往的路线上,有着许多水陆风光可供人欣赏,又有许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供人瞻仰,这对于崇尚漫游之风的唐代诗人来说真是踏破铁鞋的理想之处。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居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

剡溪 © | 尉建新

/鉴湖/

鉴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湖,水势浩渺,碧波荡漾,孕育了绍兴古城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也为诗人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思灵感。

鉴湖800里,水平如镜,这里草木葱茏,充满诗意,一派原始的田园风光。绍兴人的骄傲、绍兴酒的清醇、绍兴城的水灵......都与这鉴湖紧密相连。王羲之称赞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是绍兴的母亲河,酿得了黄酒,美得不似在人间。

/东湖/

在柔和的阳光下,去东湖坐一趟乌篷船,在桨声荡漾中,左赏白堤漏窗千叶,右观秀美山水风光,近距离感受采石遗迹所给予的震撼。

© | 柴敏初

东湖因山而生,因石而奇,因水而美。配以一叶叶乌篷小船,使“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如诗意境得以真实再现,身处东湖犹在画中。

名士多风流,绍兴留下过许多名人的印记与脚步,来到这里,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与绍兴这座城慢慢融合,侠义的风气、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追求……这些造就了绍兴与众不同的江南风骨。

© | 阮关利

在这里,走出了教育大家蔡元培。他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写进历史,他心系国家、教育救国,为寻求救国之路,远赴德国法国,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在历经变故之后,终于找到了救国良方,在北大的土地上,展现了全新的学界风貌

在这里,书圣王羲之写下了《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绍兴城有着茂林修竹、曲水流觞的美。

在这里,叩开青藤书屋的大门,站在小巧雅致的庭院内,清风拂面,翠竹摇曳。仿佛可以感受到徐渭当年挥毫泼墨,赋诗感怀的情景。

在这里,辛亥女杰秋瑾喊出了“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的豪言壮语。一生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而奔波的她,在生命尽头从容就义。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千百年来,绍兴黄酒成了许多人放不下的“舌尖上的绍兴”。从春秋“醪”酒的振奋士气、助越灭吴到现代充当国礼,荣膺国宴,绍兴黄酒闻名遐迩。那橙黄色的酒液里融入的是于越先民的智慧,沉积的是古越文明的精华。

李白被称为 “酒仙”,而绍兴黄酒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渡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绍兴即开始酿酒,南北朝时已很有名气,唐代的酒文化十分鼎盛。李白好酒,循酒而来,也在情理之中。

黄酒属于细酌慢饮的酒种之一,“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且粗速无口品”(清人朱彝尊《食宪鸿秘》),再配上河鲜等美食,江南居民多爱黄酒的原因,一品便知。

///

山川日月,肆意追赶

江河湖海,尽情奔赴

新的一年,绍兴,在等你

……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