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探寻乡村文旅融合新路径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
发布日期:2022-11-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近年来,绍兴文广旅游局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文旅品牌、文化地标、活动载体等,走出了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绍兴路径”。11月6日-7日,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等16家媒体代表组成的采访团,走访绍兴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聚焦“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报道宣传。11月19日,农村信息报刊文《探寻乡村文旅融合新路径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介绍绍兴文旅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经验做法等。现将报道全文转载,以飨读者。——绍兴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绍兴以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江南/文

东南山水越为首。绍兴,一座融中国山水和江南诗画于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山清水秀之城、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堪称文旅资源丰富的天赋型“选手”。

绍兴古城

为高质量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绍兴市以提升“文旅幸福指数”为抓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积极探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今年,绍兴市重点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文化礼堂软件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培育及宣传推广、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文化陈列展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等工作。

安桥头村、皇甫庄村“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联系点”授牌仪式

该市文广旅游局在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3区12个村建立了“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联系点”,通过“基层联系点”示范引领,让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并生根发芽,构建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生活方式。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负责人还与1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签订《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书》,明确147条服务内容,因村制宜开展送图书、演出、讲座、展览、文艺辅导、旅游推介等精准服务。

近日,由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等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对绍兴市以党建引领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做法、成效等进行了实地采访。

让鲁迅外婆家文化

在城市与乡村“互联”

水乡社戏

11月7日,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皇甫庄村人头攒动,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鲁迅儿时看社戏的包公殿戏台原址附近,等待着一场水乡社戏晚会。一旁的村道上,黄酒奶茶、乌干菜、千层底布鞋等27个摊位汇聚当地特色产品,村民逛市集、品美食、看社戏,好不热闹。

鲁迅故里至鲁迅外婆家公交专线

在孙端街道安桥头村,笔者看到鲁迅故里至鲁迅外婆家的公交专线。孙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安桥头村是鲁迅母亲的出生地,鲁迅小时候经常随母到外婆家。皇甫庄村是鲁迅的舅舅家,鲁迅儿时曾避难于皇甫庄并在此看社戏。“我们是在鲁迅诞辰141周年当天开通这条公交专线的,旨在打通鲁迅故里旅游市场与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的连接,让更多人知晓梦里水乡。”

朝北台门

“我们对安桥头村和皇甫庄村现有设施提档升级,激活资源和空间,并为之引流。今年是鲁迅先生创作《社戏》100周年,公共文化服务重点要做好百年社戏文章,让社戏在鲁迅外婆家成为生活常态。通过设立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联系点,将安桥头村和皇甫庄村鲁迅文化串联起来,与鲁迅故里相链接,让鲁迅外婆家文化在城市与乡村‘互联’。”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绍兴结合实施“百年社戏 绍兴有戏”公共文化服务下沉计划,推进文旅赋能乡村“三百工程”,建设100家乡村图书馆、100个乡村博物馆、激活100个名人故居;开展乡村旅游共富计划,深入挖掘12个联系点的发展需求,抓住各村在公共文化方面的痛点、难点,提供精准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激发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

皇甫庄村

何俊杰表示,我们以需求为导向,定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案,开展面对面贴近群众的文化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米”,重点集中在乡村图书馆建设、文化礼堂软件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培育及宣传推广、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文化陈列展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等方面,打造具有示范意义、完善成熟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艺术家驻村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坡塘村

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得名于一代商圣范蠡在其《养鱼经》中“聚土为坡,积水成塘”的描述,同时也是绍兴莲花落祖师爷唐茂盛的故乡。近年来,坡塘村找准“都市隐逸、乡村旅居”发展定位,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兴村,深挖乡土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老建筑,传承优秀人文精神,延续传统农耕文化,丰富各类文化供给,让村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梦有所圆。

云松岭健步走

莲花落是绍兴的一种传统曲艺,笔者在坡塘村看到,驻村艺术家、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白牡丹”陈祥平正在指导村民唱村歌《清新坡塘》,这首歌是她为坡塘村专门创作的莲花落作品。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项文化,今年5月,在坡塘村党支部书记罗国海的邀请下,陈祥平成了坡塘村的驻村艺术家,每周五她都会到村里教唱一个半小时。一栋闲置多年的旧农房,成了热闹的莲花落村民学校,村民们在此学得认真,游客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茶园瞭望台

除了陈祥平,坡塘村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陈炯教授及其“艺乡建”团队在云松开展2期驻村艺术创作,打造近10个可供游客游玩的文化艺术景观节点。罗国海表示,通过引入绍兴莲花落传承基地、“陋室画家”位光明工作室、乡村艺术馆、特色书房等,打造与坡塘村文化基因相契合的竹编、布艺、剪纸等手作产品,以文化建设滋润乡土情怀,筑牢乡风乡魂。

树兰书屋

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既要“塑形”,亦要注重“铸魂”。无论是送戏下乡,还是艺术家驻村,都是绍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的有力佐证。

将文化服务

送到村民家门口

位于柯桥区漓渚镇朱家坞村,也是一个文化村,村内的白鹤庙,明清时代的老台门,朱、何、柴三家祠堂以及里面的“万年台”……都阐释着朱家坞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村里有一棵600年左右的大樟树,是朱氏始祖文聪公所种,村里人唤作太公树。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村里要举行祭树仪式,以怀念朱太公。

朱家坞村

笔者在朱家坞村文化研究中心看到,四五名村民在交流书艺,一位老婆婆则在边上用手机直播,原来她就是74岁的网红婆婆“月茹奶奶”。从今年7月开始,“月茹奶奶”夫妻俩坚持在上午8点20分和傍晚6点20分直播,讲讲自己与村里的故事,至今已拥有7000多名粉丝。“在拍摄和剪辑方面,我们还很弱,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把账号做得越来越好。”“月茹奶奶”说。

耕读传家

朱家坞村支部书记何建明告表示,“我们村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围绕文明礼仪、家风家训、移风易俗、核心价值观等开展道德讲堂、时事宣讲、民俗活动、文艺演出等,让村民尽享精神盛宴,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同时,发挥乡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今年7月,一场健康讲座在村文化礼堂举行,绍兴市图书馆还送来了300册左右的幼儿绘本和“预防食物中毒,保障身体健康”的图片展览,帮扶该村建立乡村图书馆主题书柜,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到村,受到村民欢迎。

六峰村

柯桥区漓渚镇六峰村,有牛岭峰、乌底峰、版顶峰、螭峰、遮头峰、髻头峰6座山峰,村以峰为名,风光秀丽,山水怡人。该村是周恩来高祖周笑岩曾教书、读书的地方,在此留下许多歌咏诗文,六峰村在周笑岩居住的原址建起了山下书房。

山下书房

山下书房建成后,绍兴市文旅部门帮助当地做好陈列工作,让乡村文化和历史在这里展出。“松涛卷过溪流急,一片山光绿到门。”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礼堂、乡村书屋、山下书房等成为六峰村的文化服务硬件。

漓渚乡村

棠棣村位于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西北部,是一个以花闻名、以花为业、以花致富的小山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特色专业村,棠棣村拥有3万余亩花木基地,数百个“星级园艺师”,是中国花木之乡漓渚镇的一张金名片。棠棣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

“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

“我们以美丽乡居为主题,通过空间优化、资源激活,推进村庄深度开发。通过招商,引入主题休闲吧、主题民宿等,丰富棠棣旅游业态,提升村庄气质。”棠棣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表示,村里建设“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将分散的丘陵山地改造成“千亩花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依托“花木之乡”的资源禀赋,统筹数字化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探索出乡村振兴先行发展的“棠棣模式”。通过研学培训、游览观光等项目创收,棠棣村集体经济收入颇丰,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才算是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何俊杰表示,今年以来,绍兴市已完成数字化提升乡村图书馆30家,完成送戏下乡1800余场、送书下乡50万余册、送展览下乡600余场、文化走亲100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3000场,开展线上服务4000余场次,服务5900余万人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