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题

稽山红遍 | 细数绍兴柯桥区那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发布日期:2021-06-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编制全市1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基础档案,启动了“红动绍兴”活动。现在,我们继续带领大家一起细数绍兴那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柯桥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处,其中,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陈伯平故居、王秉璋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处:黄炳兴故居、曹素民故居、王家珓抗日战争遗址、绍兴县烈士陵园、抗战英烈纪念碑、梁俊元烈士纪念碑。

1  陈伯平故居

陈伯平故居门前(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陈伯平故居,又称作“五美堂”,清代建筑,位于柯桥区平水镇平水街村双井头。

陈伯平(1885—1907),字墨峰,辛亥革命烈士。生于福州,1898年入福建武备学堂习武,1901年返回绍兴平水家中,住平水“五美堂”。与同乡,亦为同盟会会员、诗人刘大白交往密切。1905年入大通学堂,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同年随徐赴日留学。1907年赴安庆,担任皖浙起义联络员。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陈伯平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幸中弹身亡,年仅23岁。

陈伯平故居为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63平方米,由大厅、后厅、天井及西侧厢房组成。硬山造,小青瓦屋顶。第一进大厅,五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1.79米。明间为五架抬梁式,次间、梢间为五柱八檩穿斗式,明、次间设船篷轩。第二进后厅,布局、开间与大厅同,进深9.40米。双檐单层,明间五架抬梁式,次间、梢间为六柱九檩穿斗式带前双步。大厅与后厅间隔天井,深6.18米。西侧厢房三开间,用两柱,单披建筑。

陈伯平故居是陈伯平生前居住及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柯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公布为绍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代久远,自然风化,建筑构架承受力有所下降,1999年按原状修缮,现整体保存较好。2000年原绍兴县文物部门布置陈伯平事迹陈列及刘大白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分原状陈列和图片陈列两个部分。图片展览又分"胸怀大志,力图救国"和"安庆举事,名垂史册"两部分,介绍陈伯平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陈伯平故居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2  王秉璋故居

王秉璋故居(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王秉璋故居,近现代建筑,位于柯桥区杨汛桥镇仁里王村。

王秉璋(1884-1917),早年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时期参加了光复南京战役,后参加反袁斗争,跟随浙江都督蒋尊簋保卫辛亥革命成果。1917年,孙中山为了反对皖系军阀的毁法行径,秘密派遣党内要员到全国各地联络护法。王秉璋受命到宁波执行任务,后因叛徒出卖,不幸遇害。王秉璋作为柯桥区辛亥革命烈士之一,其为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府、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等一系列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故居坐北朝南,原有前后二进,中隔天井,带东西侧厢,现存第二进座楼及西厢房,屋面硬山顶,阴阳合瓦,总占地近200平方米。座楼面阔三开间加二弄,明间梁架用五柱七檩穿斗式。西厢房面阔五开间带前廊,厢房与座楼间建过楼。地面青石板错缝铺设。

2012年3月,王秉璋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整体破败,厢房坍塌,2014-2015年由柯桥区文物部门组织维修,目前保存较好,故居内未进行陈列布展。(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3  黄炳兴故居

黄炳兴故居(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黄炳兴故居,近现代建筑,位于柯桥区平水镇小舜江村岭下自然村。

黄炳兴(1921—1968),平水小舜江村岭下自然村人。1940年6月,由地下党员陈芳庭介绍,经山乡党支部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冬,中共宁绍特委负责人马青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去岭下成立党支部,黄炳兴被任命为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黄炳兴积极开展活动,培养骨干,相继吸收黄耀忠、黄耀南、施申祁、黄月秀、黄水金、施立煌等同志入党,党的许多会议在他家中召开,他家也成为四明山区与会稽山区地下党联络的中转站,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座由门斗、侧厢和座楼组成的三合院。正屋三开间,双层重檐,穿斗式,九檩三柱带双步前廊。厢房单开间,为后期所建,系单层泥墙建筑。天井呈长方形,由鹅卵石铺就。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系抗日烈士黄炳兴生前居住和战斗的地方,也是岭下抗日活动纪念室。

2008年6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由于年久失修,2019年由当地村委进行维修,后做了简单陈列,作为当地党史陈列馆,目前保存较好。(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4  曹素民故居

曹素民故居(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曹素民故居,近现代建筑,位于柯桥区王坛镇青坛村曹家台门。

曹素民(1901-1930),又名志明,化名一平,字兰芬。“五四”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24年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1925年春,上海党组织推荐他进黄埔军校,同年9月,在军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自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次东征。北伐前,他任第六军一九师五六团三营教导员,后随六军到武汉,在贺龙部队当营长,随后转战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被党组织派回浙江,192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杭州县委书记,10月奉命回故乡绍兴重建党组织,11月7日成立中共绍兴县委,任绍兴县委书记兼组织委员。1929年11月14日,被国民党逮捕。1930年8月27日,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英勇就义”。1956年11月,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曹素民故居原有房屋三间,因年久失修,风袭雨蚀,濒临倒塌。2005 年,王坛镇党委、政府出资对曹素民故居进行恢复修建,除保留一层的四扇大门外,其余均重新翻建。重建后的故居为一幢三间二层砖木结构的民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 180 平米,内设曹素民事迹陈列室,门庭上方挂有“曹素民故居”牌匾。

2007年公布为王坛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 年,王坛镇对故居进行修缮。2013 年,曹素民故居被评为绍兴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19 年,王坛镇对故居硬件设施进行修缮,并搜集、增添陈列物件,设立曹素民事迹陈列馆。(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5  王家珓抗日战争遗址

王家珓抗日战争遗址(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王家珓抗日战争遗址,位于柯桥区夏履镇莲中村王家珓自然村。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犯绍兴,国民党79师率部抵抗,伤亡惨重,当地村民死亡2-3人,日军从古城岭进入马家池,白石村被日军烧毁,国军从联华进化岭撤退。遗址地处王家珓余吊湾山脚,对面为安山,战场东南侧为烈士遗骸埋葬地,战场原有半人多高的壕沟,呈东北走向。由于农业生产的原因,原呈阶梯状现已基本填平。(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6  绍兴县烈士陵园

绍兴县烈士陵园(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绍兴县烈士陵园,又名庙山烈士陵园,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永进村。

1989年,为缅怀先烈,绍兴人民决定在阮社庙山兴建烈士陵园,将绍兴籍十一位烈士和棋盘山、任家塔两处墓地的93位烈士忠骨移葬陵园墓地,矗立丰碑,告慰英灵。陵园于1989年9月破土动工,1990年竣工,总占地面积9.35亩,建有纪念碑、墓群、广场、影壁、回廊、墓道等设施。广场前有台阶141级,纪念碑碑基成方形,四周筑护栏,碑立成尖锥形,墓群前建有影壁,正面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背面刻有“烈士陵园碑记”。碑左右两侧建有回廊,后为墓群,墓碑上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等字样。

庙山烈士陵园是柯桥区唯一一处革命烈士陵园,整体保存情况较好。作为柯桥区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向社会开放。在清明节、建党节等节日里,各界团体会前往开展党日活动、缅怀英烈。(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7  抗战英烈将士碑

抗战英烈将士碑(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抗战英烈将士碑,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柯岩风景区“七星岩”旁,小径右边可见“抗战英烈将士碑”指引碑,沿石阶而上,分为二个石平台,后侧平台顶部即为抗战英烈将士碑所在地。

将士碑共记录包括上尉刘根泽等96位牺牲的将士,其中有上尉、中尉、少尉。碑由碑基、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碑坐北朝南,碑基为块石叠砌而成,碑基呈长方形,2×1.3米,高0.6米,碑座长1.1米,宽0.35米,碑为石质,碑高1.8米,宽1米,碑名“抗战英烈将士碑”,上款“民国二十九年四月立”,下款“陆军第十预备师兵第二十九团第一营长赵祖光敬立”,正文字体竖排楷书阴刻,下方有“越祖光”印。

此碑位于柯桥区柯岩风景区内,参观游客较多,总体保存情况较好,是柯岩风景区内唯一一处革命文物遗迹。(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8  梁俊元烈士纪念碑

梁俊元烈士纪念碑(柯桥区博物馆  拍摄)

梁俊元烈士纪念碑,位于柯桥区王坛镇王城村东,背靠巍巍青山,西临绍甘线。

梁俊元(1923—1964),山东荣城人。1945年入党,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战4次,荣获战功三次,牺牲前任绍兴县人民武装部作训科科长。1964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十一)在王城村组织民兵实弹训练时,因发生意外事故,为掩护在场民兵,不幸牺牲。为纪念梁俊元同志,表彰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当地村民自发建立该纪念碑。1964年8月1日,王坛人民公社在梁俊元墓前立“梁俊元烈士纪念碑”。现碑为1991年7月10日王坛人民政府重建。

此碑是柯桥区南部山区唯一一处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体保存较好。(柯桥区博物馆 编写)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