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游,打造绍兴样板
发布日期:2020-09-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非遗研学游之热

揉捻,就是发酵的开端。揉捻是否充分,决定着茶叶的外形是否紧结细长,也会影响其品质的优劣。当用手紧握揉叶,有茶汁向外溢出,有些粘手时,揉捻就完成了。”

揉捻制茶

9月17日,诸暨市东白湖镇新上泉村,烟笼微雨惹人醉。群山环抱中的越红茶叶博物馆,迎来了30多位来自诸暨市职教中心园艺专业的学生。在制茶师王强的指导下,学生们正在学习着从采摘鲜叶到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一整套的制茶工序。

越红茶叶博物馆

对于越红茶叶博物馆来说,这是近两年来最常见的一幕场景。“仅去年一年,我们举办大小活动就有150多场,接待研学游的学生1万多人次,营收达到100多万元。”越红茶叶博物馆研学游项目负责人陈惠良告诉记者,作为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之一,他们重点打造了非遗研学游。“从学生来到我们这里开始,直到离开,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陪同的家长和老师完全不需要操心,只要把孩子交给我们就行。”

非遗研学游活动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张菜单式的非遗研学游活动线路表贴在博物馆入口处的墙上。每一条线路和每一个项目都明码标价,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点单”,选择不同的内容。

“我们一次可以接待300到350人。”陈惠良告诉记者,为了配合研学游的需要,他们专门成立了两个茶艺技能大师班,有一级技师、二级技师、高级工共10名,还有近50名研学老师组成的后备力量。

事实上,越红茶叶博物馆并非特例。在过去的一年里,这种非遗研学游的热度,蔓延在16家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之中。特别是像鲁迅故里等成熟的传统景区,非遗研学游已经到了“一课难求”的程度。

“到2019年底,我们的研学游场次为483场,人次达2万左右。”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陈萍萍告诉记者,自他们推出三味书屋研学游以来,这个活动深受学生和游客的喜爱。他们也专门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研学游宣讲团,宣讲团中有全国优秀导游员、全国红色旅游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省十佳讲解员以及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等。

绍兴鲁迅纪念馆

精心设计的课程,是绍兴鲁迅纪念馆在这场研学游热潮中出类拔萃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研学课程主要分四个部分:进百草课堂、看风情社戏、赏祝福大典、听三味早读。”陈萍萍说,这四个部分中有一半内容与非遗有关。而非遗的融入,让研学活动变得更有互动性与趣味性。

会稽山

非遗研学游,也带火了说书艺人方天的越州书苑。风景秀丽的会稽山脚下,大禹开元观堂酒店内,这家面积仅120平方米的小小书苑常设席位仅40席,却举办过74场研学游活动。“在书苑里,孩子们可以接触到绍兴曲艺的经典唱段,还可以上台学习体验。”方天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最快地爱上绍兴的乡土文化。

越剧小镇

在嵊州市甘霖镇的“越剧小镇”里,非遗研学游也成为主打项目。“去年5月,越剧小镇研学游1.0版本成功落地。截至今年9月11日,我们共接待了学员5000余人。”嵊州越剧小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旸告诉记者,他们如今已经推出2.0版本。这个升级后的版本,集包容性、科学性、延展性于一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开设越剧、农耕、非遗+、人文、DIY工坊五大板块,含21门课程及13项手作体验。

研学游与旅行社迎来“对接窗口”

如何让非遗研学游的热度能够持续下去,并有一个更加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是摆在16家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负责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绍兴市非遗研学与旅游对接推进活动

这场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绍兴市非遗中心承办的绍兴市非遗研学与旅游对接推进活动,可以说是一次破题的尝试。

为何要做这样的对接?“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在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传承保护部主任肖梁看来,推进非遗与旅游的携手共进,是理所当然、理所当为之事。“一方面,保护非遗归根结底就是要维系和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实现活态传承。如此便需要想方设法使非遗融入当下生活、焕发时代活力、发挥持续作用,研学游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旅游的消费层级在不断提升,深度游越来越成为旅游的主流。非遗作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其独特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可共享性,使其自身具备成为优质旅游资源的潜力。”

绍兴非遗研学游工作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肖梁在热闹的背后也看到一些问题正在暴露出来。“比如有些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的接待能力还是不行,对于流程的设计也不够专业。”在他看来,做好研学游工作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美美与共才能共赢发展。旅游行业的力量,就是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自然要积极争取。

“8月28日,我们刚刚组织这些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代表与绍兴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天就举办了这场对接推进会。”肖梁说。

推进会现场

“非遗是我们十分看重的珍贵旅游资源,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供和需的对接。”作为绍兴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绍兴市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汤军民听了16家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负责人的介绍后感到受益匪浅,“很多线路和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研学的趣味性和教育的知识性,能让学生有很好的沉浸度和体验度。”

绍兴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汤军民

汤军民告诉记者,研学游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就绍兴一地来说,适合研学的学生就有约70万人,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华东地区,大约有2300万人。因此,研学游是文化和旅游产业今后的一个蓝海。而参加这次对接活动的7家旅行社,也是从全市的149家旅行社中挑选出来的,在研学游方面都比较有经验。例如绍兴市中国旅行社,每年都要接待上万人次的研学游团队。

“旅行社是旅游产品与游客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用非遗为绍兴带来更多的客源,同时在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更有经验。”嵊州乐忧假期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赵莹莹告诉记者,他们旅行社主打的是地接业务。这一次与非遗的对接,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旅游资源,他们也乐于向各地游客进行推介,或者在今后的游线设计中添加更多非遗的内容。

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

“明后天,我就想带着我的团队去嵊州越剧小镇、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等地看看。”在听了16家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负责人的介绍后,绍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文娟高兴地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绍兴有这么多优秀的非遗项目还藏在深山人未知,对于旅行社来说,这些都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打造知名研学游目的地

“我们希望通过文旅合力,打造非遗研学游的绍兴样板。”对于绍兴非遗研学游的前景,市文广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梁智渊十分看好。他说,希望在绍兴成为全国知名研学游目的地的征途上,非遗能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次对接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更多的旅行社到各个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实地走访,从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肖梁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团队,编制一个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的绍兴地方标准,计划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公布。“这相当于给大家一把尺子,可以丈量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条路可能走不长远。”

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在肖梁看来,绍兴的这些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尚有许多进步的空间。“比如有些景区看似热闹,但在非遗研学游的课程设计中,并没有突出非遗。”

合力才能共赢。对于非遗研学游绍兴样板的打造,汤军民提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从研学产品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关注一个‘动’字,即体现在研学产品和内容上的体验度和参与度。学生是好奇的,也是好动的,要尽量让他们回归到大自然中,去接受新的知识。少一些单向的授课,多一些交流和互动。”

研学游

绍兴乡情旅行社也一直在探索完善研学游的运行模式。在该旅行社总经理徐雪平看来,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受到时间、场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一般都是几百人以上,时间又比较集中,所以就要求实践基地能有比较强的接待能力。除了线下的实践,还可以进行一些线上的直播,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虞向阳旅行社总经理向阳,对非遗研学游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告诉记者,她们可以说是绍兴旅行社中最早关注研学游的旅行社之一,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做学生夏令营,并有专门的品牌——羚羊研学。“绍兴非遗研学游的基础不错,现在要做的是怎样把量放大。”向阳认为,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是非遗研学游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每一个学校,都希望自己学生的研学游内容是独一无二的,这就需要专业团队的参与。”

在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们看来,旅行社的加入,给他们减轻了不少压力。“今后,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加内容的深度中去。”方天说。

“旅游消费配套设施不足,购物、消费接待经验不足;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目标实现专项能力不足;旅游团队专项课程有待根据需求设计。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在陈惠良看来,旅行社不仅能带来客源,还能在研学导师的培训、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以及线路与课程的设计指导上,给予更专业的意见。

“非遗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而非遗研学游本质上正是一项传承非遗的服务性工作。”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葛建民,也就如何做好非遗研学游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从经费、人员、场所、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要深挖文化内涵,在确保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服务;要充分运用展示、展演、交流、体验等多种手段开辟多元渠道,丰富研学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差异化需求。”葛建民说。

来源:绍兴日报 徐霞鸿 / 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