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开启宋“潮”游园会
发布日期:2020-09-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字号:[ ]
分享:


焚香点茶、听风饮酒、赶集贸易、赏春游园,这都是世人所知晓的宋代。

伴随着韵味悠长、意境悠远的古琴演奏,听宋事、品宋韵、听琴、点茶、投壶、览胜、鉴古……宋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被展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

近日,宋“潮”游园会在绍兴沈园景区开启。它将各种生活美学、世事沧桑收入园中,再现了南宋绍兴繁华如梦的盛景,营造了浓厚的南宋历史文化氛围。

秋分未至,晚风微凉。沈园内,池岸浅草尽头,树木茂密,散发着自然的香气。园林深处,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宋风宋韵、宋装宋景,看着身着宋服的管家、仆人、商户、小贩等的身影,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仿佛回到了繁华的南宋陪都绍兴。

晚上7点,沈园家丁提灯在门口恭迎四海宾朋。沈园管家拱手作揖,开门迎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客们提着宋“潮”主题小夜灯,漫步在沈园的夜色中,体会诗词与景色的美妙结合。

看完陆游的《钗头凤》后,游客们循着酒香行至孤鹤轩的“沈园品酒铺”,饮一杯侍女递上的绍兴美酒。

浙江省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专家徐吉军在研究中发现,绍兴的酿酒业在南宋已称盛于世。当时,绍兴出产的名酒有竹叶青、瑞露、蓬莱春等,特别是蓬莱春,深受人们的青睐,可以说是绍兴酒的杰出代表。据清人梁章钜《浪迹三谈》所云,此酒即今之绍兴酒。

孤鹤轩内,还设置了南宋时流行的投壶游戏,游客可以参与其中。

沈园景区游客中心相关负责人胡慧丽说,早在宋代,投壶就已经成为全民喜爱的运动。几支箭,一个壶,看似简单的游戏,却非常考验技巧与耐心。

投壶其实是脱胎于射礼。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宴请宾客,有射箭之礼,后来因为场地限制,就变成了投壶之礼,在当时是宴会中的正式礼仪。到了宋代,投壶已经发展成为既能登上大雅之堂,又能走进平民巷陌,雅俗共赏的体育娱乐运动。

离开孤鹤轩,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径慢行,就到了双桂堂。人还未至,已先闻音。铮铮的古琴声从双桂堂中流泻而出,悠扬动听。

听着琴声,再吃一盏“宋茶”,自是惬意无比。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饮茶的手法也极其独特——将茶叶捣碾研磨成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击拂茶汤,使其孕育精华,形成粥面,即所谓“点茶法”。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曾这样描绘当时的点茶、分茶。

此外,还有沈园扇子铺、印刷铺等互动环节,游客可以从中体验南宋文人的闲情逸致。

徐吉军指出,南宋时期,绍兴造纸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的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和会稽县三界镇等地都设有官营的造纸作坊。由此,绍兴与徽州、成都一起并列为全国三大造纸业的中心,出产竹纸和敲冰纸。越州剡溪所产的敲冰纸,最为精美,相传以敲冰时取冬水所制,故名,它以洁白光滑得到时人的喜爱。随着竹纸质量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和生产量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绍兴地区印刷业生产的发展。

游完园,游客们走进沈园宋“潮”戏院,观看《沈园之夜》表演。一曲越调,唱尽悲欢离合;一场堂戏,演绎历史浮沉。

早起暮归,吃喝玩乐,南宋人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宋人的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这生活四艺,为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宋朝生活美学的人士所津津乐道。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挂画则重在“境”之美。

宋人四艺——焚香

在徐吉军看来,宋朝在经过五代十国的兵戎战火后重文偃武、休养生息,文化艺术恢宏绚烂,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外贸全面兴盛,民众的幸福感空前高涨。宋代社会市民阶层正式兴起,他们热衷踏青与游园,喜欢到勾栏瓦舍娱乐消遣,爱玩投壶与球鞠,好斗茶。

〔明〕文征明《宋太祖蹴鞠图》

可以说,南宋时期,绍兴的社会生活与临安、苏州、庆元(今浙江宁波)、成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泉州、福州等城市一样,是丰富多彩的。城内外商贾云集,店铺遍布,百物汇聚。特别是酒肆林立,正如陆游在诗中所说,“城中酒垆千百家”。绍兴的街边有很多酒楼、茶馆、戏园子等。在众多夜生活中,斗茶便是其中一种,斗茶斗的是点茶的技艺和茶的色香味。南宋人请人喝茶,比请人吃饭还要讲究,每喝一杯茶都可以作出学问来。文人和官员们到茶馆作的一些诗词,常常交给歌女们来演唱。除了饮茶,劳累一天之后,南宋人还喜欢在街边饮酒解乏。那时的饮酒规矩也比较独特,不同于现代人的鸡鸭鱼肉下酒,南宋人饮酒配餐是以干果类为主。宋朝没普及白酒,酒桌上推杯换盏的多是黄酒、果酒、药酒、米酒等,度数都比较低。饮酒有不同人群,主要的目的是放松身心,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听曲、听书等。

绍兴作为南宋的临时都城,为时一年零八个月之久。这一年多时间,是绍兴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整个城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一下子成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所在,成为当时海内外关注的中心。数以万计的官吏、将士和成千上万北方移民的涌入,使这个小小的城市立即变得熙熙攘攘,热闹起来。

在越文化研究专家、《绍兴市志》总纂任桂全看来,南宋绍兴酒楼、茶馆和集市等的热闹喧哗,勾栏瓦舍、书肆、会社、学校、寺观等的繁多,正是显示了城市经济、文化的蓬勃生气和活力,引导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竞争性、开放性。

在宋人眼中,园林不仅是宴饮游乐、赏花作诗的场所,也容纳着自然山水于尺寸间的造景美学,还蕴藏着期求隐逸的情志,让士大夫无需告别朝廷而得以享受超尘之趣。

在任桂全看来,造园、游园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情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因此,中国古代文人悠游于其中,不亦乐乎。

我国园林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就发生在宋代。宋代诗歌、绘画的美学倾向影响着园林建筑,使宋代园林尤其是南宋园林有别于汉唐的雄放,朝着秀逸的方向发展。根据《绍兴市志》记载,唐宋时期,绍兴建园盛行。主政者中多文人墨客,他们喜游历山水,吟诗作画,建园修园,其中有西园、沈氏园、曲水园、齐氏园、快园、赐荣园等名园及清白堂、蓬莱阁、清凉阁、满桂楼、杜鹃楼、鉴湖一曲等亭台楼阁,并且逐步形成文人园林的风格。

时人陈鹄在《西塘集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南渡初,南班宗子,寓居会稽为近属,士子最盛,园亭甲于浙东,一时坐客皆骚人墨客。”

徐吉军指出,南宋时期,绍兴的别业园林星罗棋布。单就陆家而言,陆游祖父陆佃在会稽陶山有修竹院,陆游父亲陆宰在山阴侯山有小隐山园。此外,位于城内木莲桥洋河弄的沈氏园,池台极盛。绍兴二十一年(1151)春天,陆游偶游此园,与前妻唐琬邂逅,留下千古佳话。上世纪90年代,沈园修复,园内亭台楼阁遍布,池沼杨柳依旧,成为绍兴城内的一大胜景。

任桂全认为,宋代绍兴园林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有别于唐代的朴实,园林规模与豪华程度都得到发展,这归咎于南宋时期政治中心的转移,绍兴园林的主人多以士大夫为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

古时,绍兴的一些私家园林是定期或不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如《嘉泰会稽志》载:“邦人无小大得恣乐其中。二月二日始开西园,纵郡人游观,谓之‘开龙口’,府帅领客观竞渡。”《宝庆会稽续志》载:“春欲尽数日,游者益众。千秋观前一曲亭(即赐荣园),亦竞渡不减西园,至立夏日止。”

沈园景区游客中心相关负责人胡慧丽说,在沈园开启宋“潮”游园会,是希望通过游园来拉动夜经济,丰富游客夜生活,让游客追寻宋式生活之美,感受南宋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接下来,沈园还将计划开设一些雅集,增强游园会的互动性。

来源:绍兴日报 童 波   夏 孜 / 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