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首发

发布日期:2020-08-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 字号:[ ]
分享:


边走边画,速写嵊州

由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夏克梁主编的《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近日在杭州举行了首发仪式。2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绘画爱好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通过手绘、摄影、文字描述等形式,对嵊州现有的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故居及嵊州小吃等进行梳理,丰富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秀美风光和历史人文底蕴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玉山公祠的戏台极藻井。 作者:张书山 工具:钢笔+马克笔


8天“速写”一座古镇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想用画笔留住更多的古村落和老房子。”

记者联系上夏克梁的时候,他即将启程前往宁波奉化,这是他所带领的“边走边画”团队的第六次出发。每年一次写生,他们去年的成果已经集结在刚刚出版的《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里。

嵊州木雕。 作者:夏克梁 工具:彩色中性笔


时光追溯到2019年8月,也是如今这般的酷暑时节。26位来自北京、山东、内蒙古、湖南、四川、广西、河北、福建、台湾等地的绘画爱好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聚集到了嵊州崇仁。虽然真正写生的时间只有短短8天,但他们在行走中创作了数百幅手绘作品,“速写”了这座古镇的高光时刻。

“我们是一个自助式绘画团队,因为共同的信念而聚在一起,希望依靠一群人的力量,记录传统,编织记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正在逐渐消失的文化,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夏克梁告诉记者,5年来,“边走边画”团队一直跋涉在大江南北,寻找尚存的古村落。他们以写生创作作品编撰成系列丛书、作品展览、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引发社会各界对古村落的关注。

作为这个团队的发起人,夏克梁有着比较深厚的古村落情结。“我是温州文成人,从小就生活在古村落,住在老房子里。身在其中没感觉,后来去了杭州读书,再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老房子真是太美了。”在夏克梁的眼里,古村落中除了有那些遗存至今的民居建筑之外,还有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技艺,其中不少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提出“边走边画”概念,则是源于夏克梁在丽江写生时受到的启发。“在丽江,我看到两个人拿着吉他,在一个桥头唱歌,边上摆着一块牌子,写着‘边走边唱’。我很向往这种自在的生活,当时就想,我是否也可以来一场边走边画?”夏克梁说,他组织的第一次“边走边画”,走进的是太行山深处的英谈古寨,接着是福建中西部山区的桂峰村、丽水松阳的沿坑岭头村,温州文成的雅庄村和桂竹村等。“我开始定位的是全国的古村落,2017年开始将活动范围从全国缩小到一个省的范围。浙江有很多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作为浙江人,我应该通过绘画这种方式将其推介给更多喜欢古村落的朋友。”

嵊州崇仁古镇和华堂古村等,是这支“边走边画”团队走进古村落活动的第五站。夏克梁坦言,在此之前,他对嵊州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只知道嵊州是越剧之乡,领带之乡,仅此而已。”

去年4月,是夏克梁第一次到嵊州,进行团队活动前的实地考察。“到了嵊州以后,才选定了崇仁古镇、华堂古村等地。主要是在崇仁古镇取景,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夏克梁直言,从写生的角度,崇仁并不容易入画,那里的弄堂过多,在取景构图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保存完整,体量也比较大,古村落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在书中看到,绍兴人眼里熟悉的崇仁古镇、华堂古村等,在这群外地画家的手绘作品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模样。“我们主要用4种手绘形式展现,钢笔速写是重头戏,此外还有马克笔画、水彩画和彩色中性笔画。”夏克梁告诉记者,书中的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在写生现场完成的,也有后续根据照片资料所创作的。

在“行画”中记录乡愁

一座座老建筑记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一椽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破译出珍贵的历史密码。对于参与这场“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活动的画家和设计师们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修行之旅。


崇仁民居。 作者:杨博 工具:钢笔


“走进嵊州,见证了嵊州几百年的沧桑,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语。”北京画家马乐印象最深的是华堂古村,“满眼尽是古朴的青石板、通透的窗棂、乡村的小路……我忽然感觉,这座古老的村落,一院有一院的故事,一门有一门的景致,虽是断壁残垣,光华不再,但斑驳陆离处多藏意蕴。”

来自山东潍坊的杨博,则钟情于嵊州街巷那些鳞次栉比的手工作坊和传统生活方式。“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那虽然简单却怡然舒适的老街坊,我们如饥似渴,珍惜停留在嵊州的每一分钟,去观察、探究、记录、描绘和思索。”

河北石家庄的设计师郭焱说,每天早出晚归行走在原生态且有温度的卵石石板路上,五感六觉都被古村落的朴实及自然之美所感染。“在崇仁古镇,当走到镇中心后门塘的一处老院落,轻轻推开门的那一刹,大家深深地被建筑本身及年代感十足的老木头吸引,陶醉在雨后诗意的画卷中……”

“大家的这些写生感悟,最后也被编写成了一本小册子,作为《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的一部分。”夏克梁告诉记者,虽然8天的集中写生,每位参与者都现场创作了几十幅作品,但是要编辑成书,内容便过于片面和单一。“为了让书的内容更丰富,我们分成3支小队,分别去了小昆村、楼家古村、石璜老街、富润老街等地,进行了第二次写生。”

夏克梁印象最深的是嵊州的雕刻艺术。“嵊州的木雕,实在是太精美了,以前只知道东阳的木雕好,现在才知道东阳木雕源头在嵊州。”夏克梁说,他创作了许多木雕的手绘,制作这本书的设计师也被这些木雕手绘打动,选了其中一张牛腿来做了书的封面。

与此同时,作为主编的夏克梁还对嵊州现有的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故居及嵊州小吃等进行了梳理。“画画是一个团队,文字部分也有一个团队。我请教了嵊州当地的文史专家,以及对古村落比较了解的专业人士,他们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素材。”


嵊州小笼包。 作者:鲍尧君 工具:彩色勾线笔+水彩


嵊州小吃是《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的一大亮点。“嵊州小吃承载了几千年传统文化,是嵊州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制形成的以‘小笼包、炒年糕、榨面’为代表的百余种小吃美食总汇。”夏克梁说,他们在书中专门添加了一本“嵊州小吃”的小册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小吃世界,令人馋涎欲滴。

夏克梁告诉记者,他们的作品都是用钢笔、马克笔等硬笔来表现的,与传统的油画、国画等相比,这些作品更加适合运用到各类文化产品中去。在前几站的活动中,当地政府就将他们的作品运用到笔记本、会议小册子、杂志封面等载体上。只要能够为宣传古村落出一份力,他们都非常愿意无偿提供。

“希望有机会能再来绍兴。”夏克梁说,他很喜欢绍兴,在出版这部《行画古村落——走进嵊州》之前,他也曾多次去过安昌、斗门、东浦等地,画过许多反映绍兴水乡的作品。“3年前,我在绍兴的鉴湖艺术馆举办过一次个展,里面就有很多绍兴题材的作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