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乌篷船“划”出一座轻纺城

发布日期:2020-08-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字号:[ ]
分享: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在水乡绍兴,乌篷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旧时柯桥的重要交通工具。三四十年前,位于中国轻纺城西南约3公里的柯桥区柯岩街道余渚村(2003年撤村改居),几乎家家都有乌篷船。他们划着乌篷船,到浙东运河古纤道边,交易轻纺面料。这些划着乌篷船推销面料的余渚人,就是柯桥最早的“小船户头”,是中国轻纺城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我爷爷算起,我是第三代卖布人了。”绍兴权智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洁吉说,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一些交通不便的乡村,纺织产品很难推销出去。头脑灵活的余渚人便干起了船运业,成为乡镇企业的产品推销员、货物运输员和市场信息员。

“一些辽宁、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商来绍兴采购纺织品,我们划小船的既跑运输又搞推销。”钱洁吉的爷爷、今年已89岁高龄的钱柏泉回忆,当时介绍成功一笔生意,每米布可获少则5分、多则1角的介绍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专业市场崛起。柯桥老街形成了一条百米长的“布街”,钱柏泉也弃船登岸,租了一间店面,开始卖布。1998年,中国轻纺城老市场建成,更多的余渚人租店面做起了布生意。“当时,市场里每3间门市部就有一间是余渚人开的。”钱柏泉说。

“那时,村里80%的劳动力在轻纺市场卖布。后来,他们又带亲戚、朋友一起做生意。”余渚居委会主任吴宝福说,首批“洗脚上岸”的“小船户头”,没几年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1995年,以划乌篷船起家的布老板钱柏荣成为首个拥有轿车的余渚人,他买的第一辆轿车,就是当时最畅销的桑塔纳。

“我跟父亲在轻纺市场卖了几年布后,就自己办厂了,先开了一家纺织品公司,专做白坯面料,后来又开了一家圆机厂。”钱洁吉的父亲、绍兴富亮针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云虎说,他的两个弟弟也先后办起了印染厂、机电科技公司等。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国际贸易,2011年毕业后,就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钱洁吉说,同爷爷、父亲不同,她专做外贸,主要产品有人造丝、莫代尔、汗布、毛圈布、双面布、卫衣布、罗马布、罗纹布等。经过9年打拼,沃尔玛、Zara、AEO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成了她的客户,去年外贸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

“目前,余渚人在轻纺城做布生意的有700人左右,另有300人左右在工业园区等开厂办实体、做外贸。”吴宝福说,像钱洁吉一样,大多数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卖布人了。昔日以乌篷船讨生活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信息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