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浙东诗路茶路行吟记

发布日期:2020-07-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新昌新闻网 字号:[ ]
分享:


诗路梦寻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在被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为“东南眉目”的剡东天姥,有一条文脉绵长的文化古道,自魏晋以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高僧名士、名公巨卿、文人茶客莫不流连忘返,在此间模山范水、吟诗垂文,历朝历代留下了数千首精美诗作,其中尤以大唐盛世为冠,因此被誉为“唐诗之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我的巴蜀同乡诗仙李白传诵千古的华章巨制,数年前,我怀着少年时期就对古典文学的深切热爱,跋山涉水出蜀,循着绵延千年的唐诗之路,顺钱塘过镜湖入剡溪,来到这太白梦境之中的山水实境,千古诗路的精华地段剡东——我的第二故乡浙江新昌,实现我对古典文学梦的追逐。

石城新昌古称剡东,自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分剡县十三乡置新昌县以来,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建县历史,自古人文荟萃、高峰迭起。这一带流传着中国传统文化史上诸多遗韵:从魏晋时的刘阮桃源遇仙、羲之归隐剡东,到大唐时的李白梦游天姥、杜甫壮游归帆,再到宋明时的朱熹鼓山讲学、霞客游历考察……凡此种种,确然是“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平生钟爱丘山,浙东山水奇秀,心之所向,客居经年数度悠游在这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醉心不已,时有感慨发于笔端:

【七律·记天姥壮游】

杖筇屐履剡溪东,一簇烟村古道中。

翠麓云崖望白鹿,衢天高霭上轻鸿。

踏歌漫采薇南涧,顿首遥闻磬梵宫。

山水归来蓬阙近,青莲入梦会仙翁。

对石城山水的诗情浓烈于2017年暮春那一场盛大诗会。细雨霏霏中,天姥诗社邀请的越中六县市四十余名知名诗家、书家、画家齐聚新昌,以诗书画助推新昌全域旅游。我们行走在天姥山脚下的班竹古村,过司马悔桥,追随流淌千载惆怅溪水,拜谒刘阮古庙、寻访桃源遗梦,在石城山水之间,恣意泼墨挥毫、吟诗赋文!

【五律·观天姥驿诗书画雅集遣笔】

健毫书胜日,酣兴就丹青。

金册檀宣拂,高斋錾印铭。

诗传天姥道,墨洒嫡仙庭。

云外长歌浩,嗟哦上九溟。

茶缘天姥

中国是诗的国度,更是茶的故乡。剡中古地人文荟萃、佳木神秀,众多诗人亦是茶人,他们诗中有茶、茶中有诗。诗路千年、茶路千年,彼此辉映千年,是为大观。

唐代高僧释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吟咏到:“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这位茶圣陆羽的忘年之交对古越州香茗赞不绝口,诗以记之,他划时代地提出了“茶道”一词,从此,中国茶史跨入了时代高峰,新昌这个茶道发源之地也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剡中古地山水有灵、佳木神秀,自古盛产佳茗,产茶历史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在隋唐时声名日隆,至两宋时期列于榷茶县之一。其间,高僧竺道潜归隐于剡东岇山,在此首开茶山。茶祖支遁在此买山养马、立寺行道、啖茶讲经,开茶禅一味之先河。

新昌地处江南茶区,主产龙井,因江南第一大佛的千年护佑而得名“大佛龙井”。好山好水出好茶,新昌境内好茶众多,尤以六大茶山为最:天姥山、菩提峰、罗坑山、安顶山、山雪岗和望海岗,所产茶叶各有特色。天姥山四季云雾涵养,出产的茶叶色泽绿润,嫩香沁人,滋味鲜爽甘醇,是典型的高山茶代表。菩提峰海拔996米,是新昌第一高峰,春天山间茶树、花树相间,珍禽出没,优越的自然条件赐予了茶叶独特的清香口感。罗坑山远古时代为火山口,山头平均海拔850米以上,茶园周边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是有机茶生产基地,这里的茶外形紧细色活、满披白毫,独有幽幽兰香,入口茶味醇厚。安顶山主峰海拔834.3米,山巅开阔,常年雨量充沛、烟霭茫茫,加之日夜温差大,茶叶长得特别葱绿,炒制出来的茶叶色彩鲜亮、颗粒饱满,泡出来的茶也异常清香甘甜,当地人称“顶山茶”。山雪岗四面环山、溪涧潺潺,这里是石英沙质土壤,特别适合茶树生长,炒制出的茶叶芳香厚味,也是极好的茶。

我的家乡并不产茶,从小我不知茶为何味。平生第一次喝到的茶就是大佛龙井,犹记得多年前那一盏动人心弦的香醇,从那以后我走上了习茶之路,泡茶、品茶、评茶就是日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年的春茶季我都行走在这些茶山中,实地丈量着习茶之路,山路崎岖、道阻且长,有时风雨,有时骄阳。去的最多的是海拔800余米的望海岗,这里分布着成片的高山茶园,峰峦绵延、林茂竹秀,出产的云雾茶品质特异,更重要的是望海云雾是我第一次参加茶艺技能大赛时选用的茶品,故对此地情有独钟。随着新昌的茶叶制作水平节节攀升,在第二次大赛中我选用了一款天姥红茶,那潋滟的汤色、馥郁的醇香、悠长的回甘助我又一次夺冠!

是的,身在这个诗路上的茶乡,我不仅遇到了诗,也遇到了茶。是茶,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是我平生写下的第一首茶诗,也是我习茶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沉淀:

【宝塔诗·饮中君子歌】

芽。

素碧,清袈。

萦神韵,恣长嗟。

烟波一寸,万里云涯。

采三千弱水,渡半捧黄沙。

沧海濯缨几度,陌畴绿蕊烟霞。

竟陵玉川皎处士,围炉夜瀹解忧茶。

诗路行吟

唐诗之路有水路旱路之分。旱路从会稽山逶迤而来,从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再从新昌旧城东门直至天台县界,为东晋末年大诗人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而开。其中一段蜿蜒在天姥山国家森林中,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慕名考察过的地段,因此称为“霞客古道”。古道穿越新昌境内长约90里,分西段、东南段两段。东南段自旧东门开始,终端在天台山关岭,保存相对较好。西段驿道已悄然隐没于荒草野地,湮灭在悠长时光里无迹可寻。

2019年初夏时节,浙江新昌社科联、国土资源局、霞客会举行“重走霞客古道,践行霞客精神”活动,一行五十余人从天台万年寺开始经地藏寺入新昌,从腾空岭下清凉寺,过会墅岭至班竹,以脚步丈量了这条颇具历史价值的古道。我也随行其中。我们踏着万年寺旁凹凸不平的石道一路上山,越过山岗溪涧,路过村社田庄,穿过修竹茂林,路时宽时窄,坡时缓时陡,道时有时无,人烟时疏时稠。累了,我们坐在天姥山顶,吹着清爽的夏风眺望新昌全景;渴了,我们灌上路边的野泉,冷泡我带去的云雾茶消暑提神;饿了,一边啃着新昌特产春饼,一边听史志办的老同志讲述古道轶事……

【古风·己亥初夏霞客古道行记】

从游值胜日,岭上白云生。

踞高望烟霞,翠麓东南倾。

瀑潭湍流激,溪嶂悬石嵚。

荒草连薜萝,秀木出深林。

蔬饭聊遣怀,甘露以洗心。

憩梵宫迎凉,投丘山微吟。

名迹千古垂,沧桑泯轻尘。

瞻歧在古道,我亦行路人。

从此,我开始了唐诗之路的行走。我计划用两年的业余时间走完新昌境内诗路上的古村落、古庙宇、古驿站,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诗词创作。

其一:【青玉案·己亥初夏诗路行吟】

《龙榆生词谱》定格

浮空晴霭凝华曜,望仙隐,青崖缈。一带清流千壑绕,繁阴佳木,烟霞高蹈,惜阮郎曾到。

前尘分付随轻棹,绿野吟屐遗古道。倚石眠云闻野调。溪山无主,幽人投老,三径须重扫。

其二:【古风·诗路寻隐】

迢遥翠微路,登高踏轻芒。

横斜出旖旎,高下接混茫。

偶入幽涧里,不觉清溪长。

乘鲤留古溆,云崖放鹤翔。

相从清旷地,多制芰荷裳。

而今,我已将全部生命融入了这诗路的明珠、云上的茶乡。就着这一盏云雾香茗,抚着这半卷山水诗词,我,在这里等你:

【画堂春·庚子春夜试新茶】

《龙榆生词谱》定格

千峰雨露蕴林菁,纤秾绿蕊娉婷。画堂夜永竹窗明,银烛高擎。

活水还煎新茗,香津入喉初酲。松风蟹眼惯闲听,漫嗅梅英。

信息来源:新昌新闻网